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為什麽足球運動員不能每次射門都射中門框範圍?

2019-12-12體育

這個問題我有體會,平時也經常踢球,說一下感受吧。

一是射門的時候,前鋒會有「瞄準角度」的過程,導致射門容易偏離方位。 什麽是瞄準角度呢?就是即將打門的時候,會刻意先觀察守門員的位置,或者憑借運球、接球時的肌肉反應去進行腳法的調整。

由於門框是有守門員把守的,為了能夠破門,前鋒隊員射門時盡可能地會朝守門員撲不到的方向去打,比如右撇子的守門員,我們經常會朝球門的右下角去踢,這個位置是守門員最難撲也是最難受的位置。

打中門框,其實對於運動員來講意義不是很大了,射得太正,會被守門員撲住,這也算是一次機會的浪費。

真正的射門,是那種有威脅、能給對方制造壓力的鏡頭,哪怕偏出球門,角度刁鉆沒關系,得給對方守門員制造強大的壓力。射門就是瞄著你的死角來,你得打起精神來去撲,去消耗你撲球時的精力。撲得越多,守門員高度緊張的反應之下就有可能會出現脫手、註意力不集中等現象,到時候就會有補射或者二次破門的機會。

所以這也是為什麽職業足球的賽場上,經常會有爆射、遠射打死角的畫面,出腳的時候,隊員們不是想著這球一定能進的,而是想透過進攻的架勢,去打擊對手的士氣,讓對手疲於奔命。

不過瞄死角去打,這不是容易的技術,要在激烈的對抗下做出合理反應,並且要在人員密集的人堆裏用準腳法,也會十分困難。

二是體能下降。 剛開始30分鐘還好,體能充沛,運球、帶球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到了50、60分鐘以後,就不對勁了,體能的下降,導致技術動作變形。停球過大、運球失誤,射門打呲,也是經常發生的事。

體能的迅速下滑,不僅帶來的是疲憊感,也是註意力分散和動作發揮最為紊亂的時刻,此時要求運動員射門的時候重心瞄準,然後射出的球能夠符合預期的設想已不太現實。

很多時候球員往往會出現有心無力的現象,明明瞄的是球門的右上角去踢,結果球沒有吃準部位,一下子就射了高射炮,球呼嘯而過,遠遠消失在大眾的視野裏。

射不中門框,也是高強度對抗之下的結果,也不是運動員故意要這麽做,只是他們的身體撐不住自己的腳法了。

三是場外因素影響。 比如風速、下雨,這也會影響球的軌跡。特別是逆風情況,如果出現強風,極有可能導致球的軌跡出現偏差,會有急速向外奔去的過程。

如果大家現實中踢球,在大風中去踢一場,就能明白我所講的意思了。風速過大,你踢球的位置和力量也要有所調整,平時能用得勁,往往在天氣影響下會有很大的變化。

在這樣的局面之下,射門時的角度、威脅以及力量的把握就顯得更加重要,稍有偏差就會導致球偏離球門的軌域。

這三個原因,導致了足球運動員不能每次射門都能射中門框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