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深夜空襲以色列後,美國總統拜登曾一通電話直接打到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辦公室,後者也承諾將放棄報復行動。可短短幾天後,以色列軍方傳出異樣的聲音,這背後是以色列高層的分歧,還是美以故布迷陣使的障眼法呢?
據【以色列時報】訊息稱,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哈萊維視察該國南部內瓦提姆空軍基地時表示「以色列國防軍仍處於最高水平的備戰狀態,伊朗將為其行為承擔後果」。該機場是以軍空襲伊朗外交機構時執行任務的空軍基地,也是伊朗本輪報復行動的重點目標之一。與此同時,以色列內閣也同意對伊朗作出「強有力的回應」,但要避免引發全面戰爭。從以方的強硬表態來看,美方的勸阻明顯失敗,這事兒遠沒到落幕之時,新一輪更高強度的中東大戰或許就要來了。
從以色列國防軍大舉進攻加沙走廊來看,美國與以色列之間也存在不少的分歧,而拜登這通電話自然也無法成為以色列的「聖旨」。首先從以色列內部的鬥爭來看,沖突爆發前的司法改革已經引起國內政治力量的極度分裂,而巴以沖突則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內塔尼亞胡的統治基礎,所以他不得不聽取強硬派的聲音。其次是從美以關系看,拜登並不希望事態升級,進而影響下半年的總統大選,立場和傾向一定是趨於降溫的,但也不能直接幹涉以色列內政,反而要在國際場合中屢屢維護。因此,以色列是否會有下一步行動,拜登和內塔尼亞胡的意見雖然重要,但並非是決定性因素,否則以色列就不會傳出要報復的強硬聲音了。
就在大戰一觸即發之際,中方深夜接到了兩通來自中東的電話。第一通是伊朗的,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伊朗外長阿蔔杜拉希揚通話時表示「相信伊朗能夠把握好局勢,在維護伊方主權和尊嚴的同時,避免局勢進一步動蕩。」,伊朗方面也表示「當前地區局勢十分敏感,伊方願意保持克制,無意進一步升級局勢。」第二通電話來自於沙特方面,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與王毅通話時表示「沙中對當前中東局勢的立場高度一致。兩國都主張透過對話解決分歧,都致力於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穩定。」看得出來,中伊、中沙多邊關系的共識面很廣,因此中國也被各方寄希望成為真正公道的「調停者」。
從中東各方積極聯系中國的態度看,至少能說明地區局勢有多元化發展的趨勢,美國再難搞一言堂。這種趨勢不僅揭示了世界秩序變化的規律,也說明對於許多地區國家而言,美西方不再是唯一的選擇,在某些領域甚至是不值得信任的選擇。中國的崛起,不僅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機遇與表率,也同樣是那些不參與以美國主導的冷戰思維和陣營對抗的國家的首選。
總而言之,伊朗與以色列現階段都沒打算動真格的,以色列有限的報復可能會體現在針對伊朗境外扶植的武裝力量或非官方機構等。在美國明顯不下場參戰的情況下,貿然開辟新的戰線,只會讓以色列的戰爭成本再創新高。這未必就是說一切都在可控範圍之內,如果真的可控,也就不會有現在的一堆破事了。中東這場不太平的風,看來還要刮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