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馬布裏在 NBA 歷史上的能力排行什麽位置?

2020-10-20體育

謝邀。

史帝芬-馬布裏在NBA的話…… 註意,只說NBA,別摻雜CBA的事。

進攻端……

作為第一持球手很好,無球進攻低於平均水平。

推反擊,或者半場啟動擋拆,都足夠優秀。

個人突分創造機會,以及半場落位分配進攻都很好。

然而節奏掌控能力一般,也不算激發隊友的能手。

相當粘球。傳球技能出色,但extra pass不夠。

投籃出手速度極快,中距離全面攻擊手。

變向、變速、球性、綜合運球突破能力,聯盟頂尖。

籃筐附近終結能力很一般。但突破到籃筐的能力,外加造罰球能力,出色。

卓越的一對一攻擊手和擋拆專家。

遠射不穩定。

防守端……

非常非常非常不穩定。

願意防守時,單對單非常棒,保持身位非常穩,而且基本不會放對手突破。

不願意防守時……就沒什麽存在感。

吃掩護。無球防守時會漏人。

整體而言:

非常偉大的一對一控衛攻擊手。巔峰期作為得分手和組織者都夠好。一個持球能力出色但無球能力欠缺,效率一般的明星持球攻擊手。

但作為隊友,從技能到心態,在NBA期間,都有可挑剔處。

如果論一對一持球攻防技巧(skill set),不算弗雷澤、蒙路(他打過組織後衛)、阿奇巴爾德、大O這些上古的不算,只說近古的,那麽,巔峰期的馬布裏,可以和KJ、甲蟲、刺客、保羅、艾榮、巴朗、羅斯、威少爺這級別的怪物去一較短長。實際上,過去十年,有那麽四個人,是典型的「別看成就不算大,單挑起來嚇死你」的:汀斯利、馬布裏、阿爾斯通、馬布裏他弟。


然而作為組織後衛的整體,對比賽綜合影響力的話……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不過,他在NBA的好壞,無所謂了吧。

2012年寫的文:

2012年春天,【體育畫報】雜誌破了天荒,發了篇手機螢幕大小、關於CBA總決賽的報導。那故事裏,他們樂此不疲的梗是:「Ma Bu Li,對了,這是史帝芬·馬布裏(Stephon Marbury)的中文名。」稍後,巴克利、鯊魚和肯尼·史密斯做節目時,特意拿這事扯皮。他們聽說,馬布裏帶領北京隊奪下CBA冠軍,中國球迷打算為馬布裏造塑像,於是大呼小叫,覺得這簡直是開玩笑。

好吧,我們知道,卓思·巴克利和鯊魚,可能是籃球史上最善於搞笑的兩個家夥。前者為NBA留下了無數傳奇語錄而後者為NBA制造了無數經典綽號。他們的打球風格都完美融匯了轟碎眼球的視覺沖擊力+老少鹹宜的卡通作風,就像是史前恐龍和加菲貓的合體。1999年巴克利撲倒鯊魚的傳奇鬥毆將永垂史冊。他們都是純爺們,好球員。他們都能勝任許多事:籃球手;電影演員;脫口秀達人;解說員——簡單說吧,除了減肥藥廣告模特,他們無所不能。我也能理解,他們這麽聊,基本出於做節目的效果。當巴克利可以在他的節目上被當眾稱出153公斤、親一頭驢屁股後,你就該明白,不能把他們這串相聲當真。就像你聽德雲社時,不可能真的去找於謙老師的老爺子究竟是何職業。實際上,巴克利和鯊魚的球迷應該記憶猶新:遠在他們沒做解說員這門說相聲的職業前,他們的嘴都比這缺德得多。如果不信,請百度「奧尼爾+高比+語錄」。

但是,為什麽鯊魚和巴克利們嘮叨馬布裏,卻不會對芝加哥聯合球館門前的喬丹塑像說三道四、對鹽湖城能源解決中心的史托頓塑像指手畫腳?因為這兩位都在NBA歷史上錚錚大名,一望無際的數據紀錄讓人開口不得。馬布裏、馬指導、馬政委,在他們幾位大神眼裏,顯然有如下問題:他在NBA的成就沒到這地步。實際上,對巴克利們來說,拿馬布裏開玩笑,一如以下這個例子:當西班牙人聽說,一個本國籍籍無名的家夥巴斯科·努涅斯·德.巴爾沃亞在美洲被土著人當作神一樣供奉時,覺得荒唐之極。這裏有兩種邏輯:
A 這家夥在「我們這裏」沒啥成功的。
B 這家夥在一個窮鄉僻壤的「他們那裏」成功了,獲得了神一樣的追捧。
你可以說:這種優越感,來自於NBA對NBA以外世界的統治——就像1992年,當世界追著巴克利問「你怎麽看待奧斯卡·施密特呢」(NBA之外當時地球上最成功的球員之一),巴克利會直接亮個中指。

好的,史帝芬·馬布裏是個怎樣的球員?
回到1996年。眾所周知,那年夏天的選秀大會出了艾佛森、坎比、高比、拿殊、佩賈、雷·阿倫,如果算上沒參加選秀的賓·華萊士,史上屈指可數的黃金一屆。而馬布裏,差一點,就成為了那屆狀元。如你所知,1996年手握狀元簽的費城76人,有內線(戴歷·高文),有搖擺人(史達侯斯),缺個1號位。他們註目於兩個人:喬治城大二的超級得分手、與康大的雷·阿倫並列全國第一後衛的阿倫·艾佛森;佐治亞理工大學一年級後衛,大一每場平均19分4.5次助攻的史帝芬·馬布裏。
對費城來說,馬布裏的誘惑太大:早在十來歲時,他就是紐約的街球之王。在亞布拉罕·林肯高中讀書的時候,他被拿來和加入NBA的學長馬克·積遜、肯尼·安德森做比較。在大一賽季,他入選了全美第三陣容。在當時的宣傳之中,馬布裏比艾佛森占了如下便宜:紐約出身,他的成名更早也更響;他比艾佛森小一歲半;他的身高有188公分,而艾佛森則勉強達到NBA目為標準線的六英尺——183公分;比起艾佛森大一賽季,馬布裏的大一似乎更穩——46%的命中率、37%的遠射成績,以及比艾佛森更勝一籌的失誤控制。
而他最大的籌碼是:他一直擔當著控球後衛。他的一對一技巧、遊走和個人能力同樣出眾,但卻比艾佛森更接近一個「純粹」的控衛。艾佛森的得分能力當然冠絕天下,但當時人們紛紛談論說,艾佛森在喬治城大學的角色,更接近一個攻擊手,一柄利刃,但卻不是一個指揮官。最後,費城76人的當家——克羅斯和格林伯格——分別約見了兩人,做了些神秘的、不為外界所知的對談測試,最後,艾佛森花落費城,馬布裏去了明尼蘇達。

如果你翻一下1997年的舊雜誌,一定會驚訝當時的口徑。艾佛森,因為他不朽的連續40+得分、瀟灑不羈的嘻哈作派,外加對前輩桀驁不馴,被媒體當作叛逆的新一代;而馬布裏,因為他與KG、古利奧塔的琴瑟和諧,被認定是無私得體的新派控衛。1997年初,媒體還斷言:2000年,常規賽MVP會是格蘭特·希爾;總冠軍?明尼蘇達木狼!


但那之後,命運雨翻風變。
三年級,他去了新澤西,然後連續兩年半,每場平均22分7助攻以上,2001年全明星。但2001年夏,他和紀德調換了球隊,去了鳳凰城;紀德把網帶進了總決賽,而且是兩次,而他在太陽依然每場平均20分8助攻,但戰績卻差強人意。2003年,他去了紐約;2004年,拿殊到了太陽,然後太陽便進入了著名的2004-10鳳舞天翔時代。馬布裏,很不湊巧的,趕上了21世紀前十年最好的兩個組織後衛,恰恰把他比下去了。

他依然是當世最好的運球手之一,球性之爛熟、技藝之精純,到了隨心所欲的地步。早在木狼時,他就屢屢炫耀招牌的胯下無停頓的連珠拍球。在紐約街頭燈光場混過的老油條們也願意承認,這家夥是天生的一對一選手。他繼承了紐約街頭控衛的傲氣,可以胯下反復運球晃倒對手,反向墊步突破,投籃假動作後壓重心低頭突破,後轉身底線切入,他是一個運球博物館。大多數時候,他並不依靠速度。他的第一步並不算迅猛,但總是時機準確。他總是可以感覺到,防守者還沒來得及準備好滑步堵路,於是,他突破的時間拿捏總是正好,一個變向,或者一個變速,連貫的動作,他已經進去了。
如果說熟練的動作是他通靈的球性所致,對手的反應遲鈍出自於他的投射和假動作構成的三威脅,那麽,這種時機判斷又是哪來的?那是他經年累月的一對一經驗得來:他可以從對手的一個步伐挪動讀出對手在想什麽,然後迅速做下一步動作。如前所述,能料及對手動向的人,例如保雲,毫無疑問是防守大師;而馬布裏,至少在閱讀對手的行為方面,足夠聰明。這使他可以完全看穿面前防守者的動向,玩弄對手於股掌之間。


但在網和太陽的歲月,他的指揮功力大受置疑。在紐約,這種經歷又被誇大了。2003年,他帶太陽進了季後賽;2004年,他帶紐約進了季後賽,他在削減失誤、提高命中率,讓自己的籃球更合理,但紐約這紛擾之地從來不太平。90年代,伊榮獨撐尼克斯,依然不時被紐約媒體揶揄他是大猩猩、坐船上都無法把球投進河裏。
很少人在意一件事:2002年之後,紐約已經腐爛到骨子裏。大額合約、混亂簽約毀了他們。在2001-2011年之間,尼克斯只進了一次季後賽:那是2004年,馬布裏作為領袖,一年間換了三次主教練。但紐約人不在乎這個。2005-06季,拉利·布朗上任後,馬布裏的球風日益簡潔幹練,但紐約人只抓住一件事:尼克斯沒進季後賽?馬布裏拿著兩千萬年薪??都是他的錯!

然後,進入了「微笑刺客」艾西亞·杜文和馬布裏的肥皂劇時代。

2003年12月,艾西亞來到紐約。最初他是擔任經理——實際上這個任命和2007年3月12日續約他為教練,一樣不可思議。他的總經理經驗僅僅是1994到1998年,在多倫多的失敗經歷。在他離開後,多倫多依靠文斯·卡特,開始為期短暫的輝煌。當然,慘淡的經理生涯之間,他表現出了至今為止,最值得稱道的——也許也是唯一的——能力。他輝煌的職業生涯使他如伯樂相馬,懂得挑選年輕球員。當他在選秀會上選擇史杜達米亞、坎比和麥蒂時,無一例外的遭了多倫多人的噓——歷史已經證明他選擇的正確,但也讓人疑惑,也許他該索性做個球探?

他上任時,紐約已積重難反。雷登給他留了一個輪換陣容超過30歲、薪金過億的爛攤子。2003年夏,當騎士、金塊、熱、速龍分別收獲勒邦、安瑟尼、韋德、保殊,而為歷史上最絢爛的選秀大年彈冠相慶時,紐約卻只得到了斯威特尼(在公牛都無法上場的胖內線)、蘭佩(去歐洲了)、武拉內斯(當年被裁)。
猜杜文做了什麽?
炒掉唐·切尼,請來千勝老帥韋健士;用帶傷的麥戴斯換到了馬布裏;用雲漢換來了穆罕默德和添·杜文。以此為開端,他開始一系列的大筆交易。他操作的交易氣勢浩大,相比馬刺的謹小慎微,簡直大海決堤。文·貝克、哈林頓、阿蘭·休斯頓這些老頭子在地動山搖、令人目眩的交易中呼嘯而去。當然,他還捎帶在2005年2月24日,用穆罕默德去換了馬歷克·羅斯——卓思·巴克利在直播間一聽到這訊息,立刻驚叫:「艾西亞造就了一支冠軍隊!」非常準確,得到穆罕默德的馬刺摘下了2005年總冠軍。
當我們審視艾西亞·杜文頭兩季那些風起雲湧、泥沙俱下的交易時,無法不感覺到,他像個剛學會新技藝的孩子,興奮的使用著自己的許可權,而且大膽賭博。老頭子們被不斷請走,用美金換天賦和戰鬥力。奇妙的獨裁在2005年夏以另一種形式表現。重金續約了科特·杜文,然後交易給太陽,請來李察臣。請來了2004總冠軍、2005東岸冠軍教練拉利·布朗,讓人感覺紐約即將復興。但隨後,刺客老毛病又發作:向哲羅姆·占士遞出5年2900萬的合約,這是一樁十年後都可以作為笑柄的舉動——因為在7月13日簽下占士後,一個月零兩天即8月15日,刺客就買斷了這筆合約。

紐約媒體在2005-06季,不斷報導馬布裏和拉利·布朗教練的鬥爭,但實際上,真正反對布朗教練的,是刺客。他不顧心臟病的謠言,從公牛偷來了艾迪·居里:用戴維斯去換羅斯、用便士和艾列沙去換法蘭西斯。等拉利·布朗終於受不了下課後,艾西亞·杜文上任不到三年就刷掉了四位主教練。終於,輪到他自己上位了。而馬布裏落了什麽呢?他被紐約媒體認為是「最招人恨的紐約球員」——實際上,他更多是刺客的替罪羊。


2006-07季,馬布裏幾乎忍氣吞聲的打球。打法日益洗練,你無法再指責他持球過多了。但隨後,他和刺客的矛盾還是爆發了。2007-08季揭幕戰,尼克斯敗北騎士,終場前4分43秒,內特·羅賓遜替下馬布裏,拼完最後時刻。馬布裏的不愉快寫在臉上,而杜文卻並不擔心。「每個人都希望打滿48分鐘包攬所有數據,但作為教練,你不可能讓12個人都高興。」兩周之後,馬布裏缺陣了與鳳凰城的比賽。當然,事後他還是宣稱,「我離開是被準了假的,我絕不會擅自離開。艾西亞準了我的假。」
他們倆的肥皂劇由此展開。刺客在敗北太陽後,宣布馬布裏擅自走人,降為替補,馬布裏,立刻玩了24小時的失蹤。顯然,刺客的這種壓制手段對紐約之子馬少爺來說猶如兒戲。當紐約三連敗後,刺客眼看下不了台,只得又假仁假義,敦請馬布裏重回正選,換來的不是感激,而是硬邦邦的一句「說實話,這種勾當不會有啥大效果。他的決定不會對比賽有好的效果。」這場鬧劇宣布了刺客對紐約更衣室完全失去了控制權:眼看著馬少爺桀驁不遜,尼克斯隊員也都沒什麽好怕的了。2007年11月18日,訓練館中,刺客對球員們缺乏激情、註意力不集中而大為光火。他將所有球員趕出了球館——等他清醒過來後,趕緊努力說服,球員們又行屍走肉的回到了訓練中,人人臉上一片陰郁,仿佛大禍臨頭。在這種時刻,教練生涯尚淺的刺客就毫無辦法了。這支沒有領袖、沒有老將的陣容是他自己大權獨攬所造就的,而這些惡果,最後必須由他自己慢慢咀嚼品味。2007年11月29日,59比104慘敗給波士頓塞爾特人,球隊直跌至谷底。紐約的報紙已經迫不及待的打出了刺客即將下台的標語,麥迪遜的球迷山呼海嘯請他走人。而馬布裏給了刺客最後一擊:第二天,紐約人主場戰公鹿,第三節結束前,馬布裏在一次暫停後,忽然起身,腳步輕盈的走向過道,退場了。NBA TV的現場報道敷衍了事,說馬布裏是由於右肩痙攣。但這是他和刺客恩怨的終結。或者說,他NBA生涯的終結。
他幾乎再也未為尼克斯出場過。2009年2月,他被尼克斯裁掉;隨後他加盟塞爾特人,幫助波士頓打到東岸準決賽。然後他拒絕了塞爾特人的老將合約。2010年,他到了中國。

之後的事,我們都知道了:他成了馬政委、馬指導、Ma Bu Li,中國人民的好朋友。



在這漫長的生涯裏,你可以讀出以下意味 。他是紐約之子,街頭浪跡的遊俠。他有些特質與NBA格格不入,而紐約媒體和刺客,又把這些特質放大。他是桀驁不馴的天才,但並不是刺頭。
某種程度上,他和巴朗·戴維斯相似。他們都是直腸直肚的漢子,是技藝爛漫的天才,但並不適合規行矩步。他們都不失赤子之心,比如,2001年,馬布裏為911事件捐了25萬美元;2005年,卡特林那風暴事件,他捐了百萬美元;2007年,紐約媒體還在把他描述為惡魔、獨狼、自私鬼,而他給紐約警方、消防隊、教師福利組織和醫療機構各捐了100萬美元。這些數碼很容易讓人覺得他填支票時多寫了個0,但他就是這麽個人。


所以,到了CBA,他反而如魚得水。他對美國媒體形容中國時,用的詞是「熱情、包容」,在紐約,這是他無法享有的待遇。這多少有些像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在衙門裏被逼無奈,最後上梁山的故事:對命裏註定灑脫不羈的他來說,也許CBA這種山寨草莽味道,才更合他的脾胃。


回到開始的話題。
如果以「是否在NBA取得成功」為標準,我們可以列出一大堆例外人物。沙邦尼斯、娜華露、雅斯科維修斯:他們在NBA不算成功,在NBA之外的聯盟獲得偉大聲名。事實是:NBA的水準的確可以淩駕其他聯盟,但這並不代表著NBA的成功,就成了判斷籃球成就的唯一準繩。實際上,NBA自己都不太敢這麽認為:當他們談論J博士、湯普森、吉爾摩時,依然會必恭必敬的提到他們在ABA的傳奇。
而馬布裏,不折不扣的,是CBA史上,最偉大的傳奇。

——很少人會記得特倫斯·斯坦斯布利這個名字了。1984年第15位入選NBA後,他打了三年球,參加了三次全明星入樽大賽,得了三次季軍。然後,也許是全NBA看穿了他的真實目的,都不願再接納於他,他只得去了歐洲。在巴黎的勒伐路瓦斯隊,他扣了6年籃,在全歐洲混了16年,然後在年過四旬後才停止了他的入樽生涯。到2009年他48歲了,還能表演360度入樽……這是題外話了。
他這樣瘦弱的天才,不問可知,是不適合NBA弱肉強食叢林的。他的NBA生涯是所有纖弱型純入樽藝術家故事的縮影。反而在不那麽張牙舞爪的歐洲,他可以隨心所欲的在空中繪畫,讓歐洲心悅誠服。法國的雜誌在他職業生涯晚期,同聲稱他為「le Michael Jordan de l'Europe」——「歐洲的邁克爾·喬丹」。這綽號如果讓巴克利們聽見,自然會笑破肚皮。但這並不妨礙他在90年代成為希臘、法國許多球迷的心頭摯愛,和他的NBA成就並無關聯。

——所以:
NBA依然是世界籃球之巔,但籃球卻屬於世界。對一個普通中國球迷來說,某人在NBA總決賽單場劈出40分給予的情感沖擊,不一定比中國某個中學的年級決賽絕殺球更動人心魄。就像在許多中國球迷心目中,並不否認NBA有大堆比王治郅更出色的內線,但並不妨礙大郅成為這一代國內球迷的摯愛。籃球水準可以有區別,但競爭的樂趣、勝利的喜悅、籃球技藝的欣賞沒有高下之分——就像你無法舉著現在的籃球技術,去嘲笑50年代那任喬治·麥肯肆虐的NBA明星們。


史帝芬·馬布裏成為了這樣一個人:一個海外遊俠,一個梁山好漢。他也許天生不適合在NBA當正規軍,而適合在CBA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噱笑放浪。他很享受在這裏被叫做馬指導、馬政委、Ma Bu Li,雖然也許他都不知道這幾個詞代表的意味。這就夠了。他說他想在中國退役,他說想在中國做教練,他在2012年帶北京隊奪冠後,說「這是他籃球生涯最快樂的時刻」——本來,誰規定了籃球的快樂,只能在NBA找到的?
偉人與凡人、恐龍與昆蟲,在談論快樂本身時,永遠是平等的。同樣,當馬布裏與籃球結合,能夠為他自己和中國球迷帶來快樂和感佩時,一切都自然而然。因為在談論籃球帶來的快樂時,每個人都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