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勒當拿啊,事實證明震撼力就是震撼力,所謂「世界杯進球制造率」之類的數據也不過是根據人來做數據而已,照這個數據應該比利亞、穆勒也不可能低
歸根結底,足球是用來看的,球迷尤其是足壇名宿也不是大學教授,真正給人記住的就是一兩次上限表現,誰拿的出來,就足以讓所有人都服
至於為啥一個球就能征服無數足壇名宿傳奇,大概是因為人家踢了一輩子的人類級足球,知道自己同等條件下進不進得了那個球,畢竟當時的英格蘭就是加強版利物浦後防吧。況且對於普拉蒂尼、濟科、魯梅尼格來說,86年也是錯過了就沒世界杯了,不是不想,要可以早做了,所以就武人相重了,也就是那句「足球的角度只能是尊敬」
所以托斯唐這個凡爾賽肥馬吹確實一針見血,說那是賣弄,換貝利肯定不會這麽做。然後決賽老馬確實拿出了個更有實用性的三人圍搶下直塞直接單刀。
1986年夏天以前,說普拉蒂尼是【棒球英豪】裏的新田,法蘭西斯科利是西村絕對未必十分錯,馬勒當拿抽煙、世界杯首秀報復踢人紅牌之類的惡名一大堆。當然當時馬勒當拿可能在震撼力方面就是最出色的,不然也不會連續兩次創造轉會費紀錄,但或許是25歲以前還不成熟(馬勒當拿10月生,86夏的時候未滿26歲),也可能是隊伍實力不足,總之在團隊榮譽方面,1986年以前馬勒當拿確實基本是空白,在巴薩那年也沒有拿到西甲冠軍。無論客觀原因如何,恐怕不能歸結為馬勒當拿本人就不想贏。
倒是當時普拉蒂尼自從登陸意甲之後,從意甲到歐冠再到歐洲杯,各類榮譽拿了個遍,金球三連,可謂silverware等身。法蘭西斯科利則是美洲之王,有一點很邪門,就是86以後的阿根廷,美洲杯碰上法蘭西斯科利的烏拉圭也是見一次被他克一次,以至於後來好像馬勒當拿也給氣退隊了一次
所以可能是也就是為了讓普拉蒂尼和法蘭西斯科利強行對話一次的目的,的確85年就辦了歐美超級杯了,最後法國2:0取勝。
然後我們都知道了,1986年的6月改變了一切,此後拿坡里逐漸增強的陣容也贏得了2次意甲冠軍,但也是之後了。在那屆世界杯後,風評就都成了普拉蒂尼、魯梅尼格、濟科、法蘭西斯科利等一代豪傑都被馬勒當拿壓著成就封王之路了,連普拉蒂尼自己後來都自謙說「球星用足球能完成的事,馬勒當拿大概用一個橘子就夠了吧」。
馬勒當拿就是憑借著1986年世界杯征服了世界,我認為這個基本事實沒什麽不好承認的。
這裏多聊幾句,2000世紀球王評選時,FIFA大裁判團的確就投了兩個人的票,一個貝利一個迪斯蒂法諾,其它人都是0票,我認為這顯然是根據數據來的,不然也無法服眾,我一個評論區回的也挺精彩的,說數據也是震撼力凝練的
的確不能說迪斯蒂法諾就沒震撼力了,有個同樣「大哥別這麽搞笑行麽「的典中典段子就是說早期歐冠就只有皇馬重視,沒含金量,查下數據就知道,1957起法甲冠軍(代表是蘭斯)、意甲冠軍(代表AC米蘭)、德甲冠軍(代表法蘭克福)、甚至英甲冠軍(代表曼聯)都參加了的賽事,你還要誰來才有含金量,當然伯納烏確實有先發優勢,陣容豪華,但迪斯蒂法諾仍然可以在對AC米蘭的決賽中,在老馬甸尼、利德霍爾姆、格裏略等名宿面前進球拿下射手榜第一(那個年代的確更容易進球,但也是我易人家也易),那5年在歐冠準決賽和決賽,在同時期歐洲最好的球員面前,場場爆種,自然不能說沒有震撼力,但是很顯然,在2000年進行的20世紀評選,震撼力的效果一定程度上也取決於(電視)畫面技術。
70後80後的數據大神們,人人偶像人人的目標都是成為馬勒當拿,最後網民投票的結果也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