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做事情總是兩分鐘熱度,今天彈吉他三天,後天學英語兩天天。間歇性躊躇滿誌,長期迷茫,每天很容易就被多巴胺裹攜,刷著朋友圈,微博,小紅書,被各種新聞和資訊轟炸,不是昨天鮑利斯辭職,就是易烊千璽考編,各種情緒波動之下潛藏著迷茫和對人生目標以及熱愛的渴望...
同樣,在你的生命經歷裏遇到過這樣的人嗎?他們溫柔堅定,不隨波逐流,在身邊的人還迷茫的時候,Ta們已經知道心中所愛為之付出時間和精力。在身邊人還為電視劇裏的愛恨情仇,肝腸寸斷,為劇裏劇外的人物八卦跟網友罵戰的時候,Ta們已經考好了雅思,早早的做好了留學的攻略。在身邊人還在刷抖音,B站的時候,Ta已經抱起心愛的吉他向心愛的姑娘展露最近練習的歌曲。在很多人還剛畢業準備從底層摸爬滾打時,Ta已經拿到了好幾份心儀的offer.
我見過這樣的人,朋友Y,中學時期就明確了自己畫畫的夢想,從初中到大學,繪畫從不間斷,從美院畢業後順利進入遊戲公司做遊戲背景的畫師。朋友W,高中就明確自己心中目標,在一領域不斷深耕,現在即將在約翰霍普金斯讀完編程專業碩士。我曾經好奇的問過自己的研究生導師,她30歲出頭年紀輕輕就當上世界top10名校的碩士生導師。她的內心動力和熱愛從何而來呢?她意味深長的笑了笑,簡單的就說,為了生活嘛。好像看起來,他們這種人似乎在很辛苦的堅持,實際上他們可能也並不輕松,但是Ta們心中並不累,因為Ta們並不是靠意誌力在支撐,支持他們的是熱愛的力量。
當然這絕不是制造焦慮,每個人的生活節奏都是不同的。自己的世界也都是主觀的。但是我們能從這些人身上學到一些什麽,先凈化掉自己的內源性障礙,再慢慢解決掉外源性障礙。那將會是很好的。
我想,我們無法深入這些人的內心世界,無法理解到Ta們的想法和成長經歷。但是我們可以用心理學作為杠桿,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我們最能理解的只有自己本身,所以,把註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從自己的成長和經歷中去挖掘,去理解,這是最好的找到自己熱愛的和人生目標的方式。
像【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的台詞一樣:追求卓越成功就會自然的降臨到你的頭上。懷著巨大的熱情和努力去做,成功自然會來到。
有心中熱愛不僅可以讓你有耐心的坐下來認認真真的工作,學習,持之以恒,有彈性。也可以讓你有一個好的「評判標準」來評價各種物品和概念,從而不被外界和內心的雜念幹擾,做到要事第一。
那麽如何找到內心熱愛嘞?(這是本文的思維導圖)
第一節:首先是發掘自己的過往和經歷。其次是日常生活的覺知。現在很流行的詞匯是原生家庭。成長在有支持自己的父母,連結性很強的家庭裏的孩子自然面對壓力的時候,內心會很穩定,能從容的解決很多很多問題。而生活在各種問題家庭裏的孩子,會有更多內耗,很多精力都拿來處理心理問題了,很多事自然做的不夠優秀了。除了原生家庭,自己的成長經歷也會給自己帶來各種各樣得習慣,和思維模式。所以很有必要發掘自己的經歷,從中獲取足夠的參考和思考。下面的方法就是實際操作。
這個方法是Steve大學階段人格心理學課程(Jordan Peterson的課程)的期末作業,Steve花了1個多月,訪談了好幾位親人朋友,最終刪刪減減勉強維持在了兩萬字以下。他說「我極少因為做了某件事情而感到自己的人生就此不同,這是最難忘的一件。「
我自己也效仿Steve做了這件事,陸陸續續也花費了很多時間,確實受益匪淺。 以下是Steve的原文 ,具體來說,你需要:
1 劃分人生階段
將自己的人生劃分為8個階段,這數碼沒有特定含義,只是一個結構上的要求。每一個階段用一個重要的事件或者時間點來界定。第一個階段從出生開始,最後一個階段一直持續到當下。
2 羅列重要事件
每個階段裏找出10件對你影響重大的事件,這個數碼也僅是一個結構上的要求而已。這些事件應該對你的情感,性格,生活軌跡,人際關系有比較大的影響 我建議你關註這樣一些事件:生活軌跡變化的轉折點,重大的失敗或意外,重要的決定,情感上沖擊很大的事件,記憶深刻的事件另外這些事件多半與他人有關系,我建議你重點關註與父母或者其他親近的人。 羅列這80個事件本身可能就是個挑戰,有的需要努力回憶,有的需要去詢問他人。你可以先定義好一個階段,去搜羅事件,分析,然後再進入下一個階段。
3 分析事件
每一個事件下面,你都需要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 這個事件給你帶來了哪些認知和想法上的變化? 2. 這個事件給你帶來了哪些情感上的沖擊或者影響? 3. 這個事件和現在的你有什麽關系?換句話說,事件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你? 內容上沒有太多要求,每個人都有權利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寫自己的個人史。唯一需要你堅持的是8個階段,總共80件事情,每件事情3個問題回答,這樣寫出來的東西才能足夠細化。你願意每個問題隨便回答下,或者詳細地寫都可以。要花多少時間,要寫多少,都是你的決定。
你的收獲
這份「作業」你可能會寫很長,長到超過你的預期。寫的過程中你可能會哭,會笑,會感慨。你可能需要他人幫助你回憶。你也最好別給別人看,因為只有你自己看得到的時候,你才能最誠實。但是大家給我的反饋一致:做這樣一件事情對自己太多益處。 最終能達到什麽效果,因人而異。我只能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首先寫作過程中的思考對我就已經非常受益,一邊寫一邊思考,看清了很多以往忽略的或者誤解的問題。第二,寫完之後,整個人有一種「覺醒」的感覺,而且這種感覺,以及帶來的思考,會持續影響自己很長時間。第三,可能會有些問題寫了之後讓自己心理不舒服,但是短時間的不舒服換來的是長期的內心的平靜。第四,你對自己的理解會變得非常寬廣,你甚至會看到自己所處的歷史和社會環境給自己帶來的影響,而不再只是把什麽事情都歸結於自己或者身邊的人。(不會簡單的把現在的問題歸咎於父母或者身邊的人,而是有意識的認識到自己可以選擇。)
這份「覺醒」的作業,我相信你會做不短的時間,但是益處我保證絕對超出你的想象。
第二個方法是日常生活的覺知。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能力叫元認知能力。很有意思,我們的大腦中有個東西居然可以監控自己在幹什麽。想一想,你居然可以察覺到自己在高興,在悲傷,在做什麽事。這可能是前進演化帶給我們的天賦,也可能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提高這個能力,我們會對自己的內心活動更敏感,從而制造出一個空間,有了這個space,你不會只是被動的對外界事物簡單的反應。一般的路徑是,事情發生→反應。經過修煉後,你的路徑是事實發生→有自己的選擇→反應。
修煉這個能力最快的方法就是冥想。如何冥想我會再寫一個帖,在此不再贅述。
其次是留意自己日常生活中對各種電影和小說或者事情的反應,比如我可能喜歡長江七號中辛苦努力的周星馳,喜歡少林足球中幡然醒悟的大師兄,喜歡海賊王中努力堅韌的索隆。這些人物身上的故事都有自己內心需求或者欲望的投射。
約瑟夫坎貝爾的【千面英雄】裏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英雄之旅。
坎貝爾研究各種神話故事後發現神話英雄遵循的一個故事結構是這樣的:啟程-啟蒙-考驗-歸來。
啟程:離開新手村,開始冒險。(比如海賊王中的路飛離開東海)(我們每個人離開家庭或者離開學校)
啟蒙:在過程中遇到某一沖擊或啟示,醒悟。(比如索隆遇到鷹眼。佐助遇到大蛇丸。)(我們每個人遇到了心動的人或者事)
考驗:故事的高潮,進入險境,直面問題,解決問題。(我們生活中面對選專業,就業,戀愛等各種問題和各種矛盾。)
歸來:故事的結尾,主人公還是回到了原來的起點,但是已經成長為了另外一個人。(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書中,少年經歷千辛萬苦尋找寶藏,最後發現寶藏其實就埋藏在在家中的地下。)
覺察到這些故事的投射也是了解自我的一個好的方式。在手機的筆記本上隨時可以記錄自己的感覺,想法加深對自己的了解。
第二節:在挖掘完自己的經歷,以及修煉自己的元認知,覺察能力後。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清理掉自己身上的限制性概念。【終生成長】這本書中德威克提到,面對人生,有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固定型思維,認為人的天賦是固定不變的,另一種是成長型思維,認為人是可以終身成長的。
比如上學時期,有人因為一次考試失利而痛苦,覺得自己怎麽這麽笨,不爭氣,這就是固定型思維。而有人卻認為這是一次成長的好機會,發現自己更多不足,就可以進步了。這就是成長型思維。
兩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固定型思維是為了玩證明自己多牛X,付出努力,但是很難接受失敗,而且很可能一蹶不振。而成長型思維則是同樣努力,但是享受成長。用佛學的話說,因上努力,果上隨緣。所以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尤為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清理自己的負面概念還可以用「臣服」「接納」「零極限」「聖多那釋放法」來清楚。(會再寫帖,先不在此贅述)
第三節:最後,發掘完自己的經歷和平時的覺察練習後,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天賦點點在裏哪裏。比如我朋友點在了考試,有朋友點在了堅持,有朋友點在了交流,有朋友點在了繪畫,有朋友點在了音樂。每個人因為天賦點不同,而選擇了不同的職業和人生道路。可能有朋友修習過佛學或者透過冥想和思考發現這個世界是「空」的,無意義的,因為是我們自己自己定義的,一切也可能只是大腦的神經脈沖訊號。我們可能就像【黑客帝國】中的人一樣,生活在幻覺的世界裏。我和這些朋友一樣,都經歷過存在主義危機,「虛無主義」,但是「虛無主義」其實也是「覺醒」或者「開悟」的開始。理解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真正開始自己在這世界實踐自己的熱愛和創造了。你想成為什麽樣的人?想做什麽樣的事呢?
羅永浩說過:我們每個人到這個世界來,是註定要改變世界的。你正直善良,那麽這個世界就多了一個正直善良的人。你猥瑣邪惡,那麽這個世界就多了一個猥瑣邪惡的人。
Jordan peterson也說過要重視自己的價值,我們每個人連在一起就像一張網一樣,你的波動都會影響這個世界。
很多同學有了自己的目標後,卻無從開始。其實是因為眼高手低,史帝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提到,我們有一個關註圈和一個影響圈。我們現在每天生活中充滿了大量的沒用的資訊,還有各種不切實際的欲望。想一想,什麽是你真正能當下就改變的?去做它。比如小明想考研,但是覺得考研太難了,於是就在宿舍裏打遊戲,刷抖音,越拖延越焦慮。越焦慮,越用抖音和遊戲來轉移註意力麻痹自己。小陳問小明,你想考研嗎?小明:想。小陳,那你現在能做什麽呢?小明:我想找個人一起學習,防止我沒自制力。小陳:那你現在能做什麽呢?小明:我可以去群裏問一問,哪些同學願意一起去自習室,互相監督。於是小明找到了同班的小娜,開始每天學習起來。
一些事看似你不能完全控制,但是總有你能控制的那一部份,把精力放在你能控制的部份,其他的你控制不了,也不用管它。就算在最可怕的奧斯維辛集中營,沒有人身自由的時候,【活出生命的意義】的作者法蘭也有改變內心態度的選擇。他改變自己糟糕的態度,決心要活下來,把這些苦難當做心理學研究。最終他活了下來。所以,可以選擇放棄,但是不要放棄選擇。
尾聲:我可能永遠無法知道,我見過的那些熱情積極,目標清晰,享受當下的人,他們到底是受了什麽刺激,或是經歷了怎樣的正反饋迴圈才能把人生過得如此充滿意義和希望。但是我能挖掘到自己到自己的人生經歷,自己的天賦點如何被點亮,自己又對什麽產生了熱情,自己又能在自己的控制圈裏改變什麽,創造什麽。
李笑來說過聰明人的標誌就是:大腦中有足夠多清晰的概念。
透過覺知和發掘,思考,我們都可以獲得足夠多清晰的概念。我們都一樣,共勉。
(如果有幫助的話,動動你的小手點個贊吧!)
(本文內容參考書目【假性親密關系】Steve,【了不起的我】陳海賢【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史蒂芬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