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麽。 以及明確反對一些答案裏「邊後衛對綜合能力要求最高」、「邊後衛能打好轉型其他位置不難」等奇怪的說法。
其實這題真有點幸存者偏差的意思。
我同樣可以列舉一大堆其他位置改到邊後衛獲得空前成功的。
尤文當年的贊布羅塔原來是右邊前衛,圖拉姆是中後衛;
皇馬和巴西傳奇羅拔-卡洛斯年輕時踢的是前鋒,後輩馬塞洛也在采訪裏說過青訓一開始踢前鋒,後來因為射門太拉胯被改成了邊後衛,這兩年在卡瓦哈爾受傷時經常踢右後衛的巴斯克斯也是邊鋒;
曼聯暗黑四大天王時代的楊教授和瓦倫西亞之前多年都是正經邊鋒,後者還穿過紅魔7號;
邊後衛半途出家幾乎是拜仁傳統,當年薩尼奧特邊前衛出身,如今天天被罵的舒利哈米季奇也是邊前衛改造成的萬金油,動不動兩個邊後衛都能客串;
到現在,巴薩的羅貝托、拜仁的基米希和利物浦的阿諾最早踢的都是中場,上賽季大紅大紫的阿方索-戴維斯也是邊鋒改造,柏華特之前在史特加踢出名堂是在中衛位置,甚至蘇利都客串右邊後衛挽救了口碑;
還有塞維隊長納瓦斯,整個職業生涯一大半都是個邊鋒,直到30多歲回歸母隊改造成了邊後衛,反而踢出了第二次巔峰。
以上,有青訓時期一直踢其他位置到職業隊固定成邊後衛的、有踢著踢著相容客串邊後衛的、也有踢了十幾年職業足球才轉型成邊後衛的。
所以,並不是「很多邊後衛球員去踢別的位置也很出色,但是反之則不成立」。更符合事實的說法應該是:邊後衛本身就是一個流動性較高、經常在不同時期有人轉型過來也有人轉型出去的位置。
為什麽會有這一現象呢? 因為在足球戰術發展歷史的大部份時間裏,邊後衛都被認為是與勝負直接關系相對較小的位置。近十幾年這種看法逐漸有所淡化,但仍然廣泛存在。
再強調一次,我說的不是邊後衛不重要,其實足球發展到今天哪個位置都很重要,只是相對其他位置而言。也有一些豪門傳奇邊衛打破這一規律,但那只是少數,我說的是職業足球整體生態。
最現成的案例: 不妨細想一下,咱們推出u23政策之後,為什麽各隊大部份正選的u23球員都是邊後衛? 真以為那麽多各國知名教練都不懂球?
再回溯到現代足球剛誕生的上古早期,堆前鋒是唯一的王道。流行的陣型裏像什麽235之類,甚至根本就沒有邊後衛這個位置。後來人們認識到側翼大開顯然是不對的,兩邊必須也有後衛來分擔橫向防守壓力,但早期的邊後衛仍然被廣泛安排為工具人:防守時一對一對付邊鋒,進攻時會插上送一腳傳中。
當然,在本世紀球員位置和職責不斷模糊化的趨勢興起之前,基本上每個位置都或多或少像是工具人。最極致的表現那就是英足總在20世紀60年代末找來導彈專家,搞出了一套名叫POMO的【勝利方程式式】:後衛得球長傳→邊路傳中→中鋒射門,強制下發給全國基層照方抓藥培養青訓。結果……直接造成未來三十多年英格蘭工兵中場和邊路傳中狂魔遍地走,創造力成為稀缺資源,三獅變三喵。
好像岔遠了。
聊回邊後衛。其他國家沒有像英足總那麽圈地自萌,但整個足球戰術的發展潮流裏,邊後衛從總體看來仍然是最被視為工具人,也相對最容易被「忽視」的一個位置。得到的贊譽少,整體轉會費少,薪金水平也少。
90年代歐洲足球媒體很是流行過一句話,經常拿出來放在評論標題和摘要裏:「邊路不能決定比賽」。那是一個屬於中鋒的時代,基本上各隊最大牌、轉會費最貴、薪金最高的都是前鋒,而且都是中鋒。很多球隊沒有邊鋒這個位置,邊路進攻球員都叫邊前衛,這個中文轉譯突出一個「衛」字內容就很精髓。邊前衛都要承擔很多工具任務,你想邊後衛還能有多少重點戲份。
造成了哪些結果呢?
第一,絕大多數天賦異稟的苗子在青訓時都會去練更重要、更有名、更多金的位置,少之又少的才會一直練邊後衛。
一般情況下,天賦最爆炸的肯定是練前鋒,甚至你去翻翻布馮等門將的采訪,會發現他們孩童時一開始都練的前鋒,布馮還是從前鋒→前腰→後腰一路踢成門將的……身高馬大但技術不夠好的踢中後衛,全能且身體條件出色的踢中場,身體一般但技術不錯的踢邊前衛,剩下說好聽叫均衡、說不好聽叫沒突出特點的才去練邊後衛。
就拿之前每次引經據典必然會被提出來的卡洛斯+卡福來說。卡洛斯前面說過一開始練的前鋒,卡福倒是一直踢的邊後衛,卻在10幾歲時因為「天賦不足」先後被哥連泰斯、帕爾梅拉斯、桑托斯、米內羅競技、葡萄牙人競技拒絕,直到遇見聖保羅青訓教練桑塔納實在不忍心才留下了他。 而桑塔納給他的第一個建議就是——你去改練中場,這樣才能說服其他人。 結果卡福18歲開始踢了接近四年的中場,後來才回到右邊後衛成為一代傳奇,你想想多不容易?
還有現役被視為最強搭配的利物浦雙邊衛阿諾+羅拔臣,簡直是復刻版故事。阿諾前面同樣說了是中場出道,羅拔臣15歲時因為身體太瘦弱看起來也沒啥才華被塞爾特人放棄,跑去不發薪金的業余俱樂部女王公園邊打工邊踢球來維持生活。他還在18歲時發過推「在這個年紀,沒錢的生活就是一團垃圾」,還打了個「需要工作」的話題標簽。你說慘不慘?
能熬過去還能踢出高水平的都是人中龍鳳,這就帶來了一個長期現象:相比其他位置,精益求精的豪門發現頂級的邊後衛更難找。
第二,因為有錢先補其他位置、好的邊後衛難找、原位置競爭不過老將等原因,很多俱樂部會在年輕球員升入一線隊時,讓他們從客串邊後衛打起。 很多時候這麽一打嘛,就回不去了。
雖然說錢花掉並不是真的離開,而是換個形式陪伴在你的身邊。但房子是剛需,手辦更像奢侈品,俱樂部們在多個位置需要補強進行優先級考慮時,有錢先砸前鋒,基本上最後才會考慮到邊後衛。
所以自家孩子升入一線隊時經常發現,原本擅長的位置不是正副隊長就是熟男戲骨,想要出場機會?教練大筆一揮——想不想試試邊後衛?
比如巴薩在阿爾維斯離開之後,沒去(也沒辦法)找同等級的代替者,右後衛用的是邊鋒出道的多面手亞歷斯-維度爾和青年隊一直踢中場、成年隊撞上哈白布的羅貝托。
又比如小豬和隊短先後退役,德國足壇對於基米希究竟應該接班誰爆發了大規模的鍵盤械鬥。一波名宿大喊「踢邊後衛是對他綜合能力和位置感的極大浪費!」,另一波名宿反駁「好的中場球員層出不窮,你給我數數這年頭還有幾個靠譜的邊後衛?」
上面這兩種說法後來基本上都得到了證實:從個人發揮角度,踢中場的基米希>踢右後衛的基米希;從拜仁全隊發揮角度,基米希踢右後衛+蒂亞戈踢中場的整體實力>>基米希踢中場+其他人踢右後衛。
利物浦的阿諾和曼城的津琴科等等,也都是原來位置擠不上去、邊後衛又缺人或者讓教練不滿意,才會轉型成現在這樣的。
當然除了用年輕球員,教練們也經常去其他位置拉壯丁去打邊後衛。前面提到的贊布羅塔原來踢右邊前衛技術拿不出手,改到邊後衛降維打擊反而攻守俱佳;圖拉姆剛到意甲帕爾馬爭不過一群老油子中衛,改踢了一陣右後衛,後來到了尤文因為沒人又踢了更長時間右後衛,有一場比賽梅開二度央五直接上了新聞大標題:「鐵樹開花!」
這基本上可以用來概括教練們的思路:邊後衛缺人的話,這一側想主攻就拉個邊前衛來,想主守就抓個中後衛的壯丁。
第三,如果有邊後衛真的在隊內實力超群異常勁爆,教練忍不住就想讓他發展去別的位置,爭取發揮更大的作用。 這個基本上就是提問裏那些經典案例的來源。
貝爾是在邊後衛位置上被人發現帶球沖擊太暴力,才被提上的進攻線。拉姆也是因為大局觀和邊後衛裏少有的排程能力,才被換到了後腰。阿拉巴在拜仁被稱為世一左邊衛的時候,在奧地利國家隊踢的什麽位置?前腰。因為鶴立雞群的綜合能力,踢邊後衛浪費得簡直就像是犯罪。
邊後衛改位置裏的成功案例,不少其實也因為他們青訓時都踢過,甚至長期踢其他位置,更像是回歸。題幹裏說的「後衛改踢中衛簡直不在話下」其實更是幸存者偏差,真正因為條件一般從小就練邊後衛的基本上不能勝任中衛,馬甸尼、阿拉巴和拉莫斯的成功都有頂級身體素質做基礎,你真讓阿爾巴或者拉姆打中後衛試試……
不信,問問拜仁球迷還記得阿拉巴和基米希搭檔中後衛的恐怖嗎?
另外,你猜為什麽這賽季利物浦中後衛傷成狗了,克洛普用法比尼奧和亨德森客串中衛,而不用特別能跑也有回追位置感的羅拔臣,然後上另一個萬金油客串邊後衛的經典案例米爾納,或者正牌替補左邊衛斯米卡斯?
因為除了先天身體條件,從青訓就長期只踢邊後衛的球員也很難在位置感上符合中後衛或者後腰的要求。客觀來說,邊後衛天然是一個比較被動的位置,對位置感的要求主要是跟隨足球、或者有中後衛上搶之後的整體陣型移動,回防及時與否更多其實是角色安排、體能和意識的問題,真正需要的位置感遠不如中路什麽時候上搶、丟位如何第一第二第三步輪轉、怎麽聯合隊友絞殺空間那麽復雜。
完完全全沒打過中路,直接從邊後衛拉過來客串,大多數都是要涼涼的。
第四,不少有想法的教練都開始想要增加邊後衛的戲份,提升他們的直接貢獻。
沒辦法,因為球門在中路,邊路的價值天生就是要比中路低的。所有陣型戰術對於後防線的基本要求都有一條,不能站成邊後衛拖在中衛平行線身後的反馬蹄形。因為邊路空檔還能追也能補,大不了就送你一次傳中,中後衛身後要是空檔,那基本等於白給。
但是現代足球不斷發展,戰術細節已經前進演化到嚴重絞殺中路空間了,同等水平較量裏邊路能不能利用好就經常變成勝負手。
於是,我們在過去十幾年首先看到了邊鋒的超級崛起,內切超越順足傳中成為潮流。邊後衛越來越多承擔轉換進攻第一階段推進過中線的任務,而這在上個世紀基本都是中前衛的活。
接著,我們看見三四後衛切換變得越來越多。球權在手時助攻能力強的一個邊後衛壓上,防守能力強的另一個留後和兩個中衛拉伸成三中衛,西甲意甲德甲英超很多球隊都在用。
還有更激進的,比如哥迪奧拿來到曼城第一年,哪怕手上是克里希和薩尼亞,也要他們在控球時拉到後腰位置參加組織,來釋放更多中場球員去高位逼搶和前場傳控。但是這種腦洞菜譜離不開高檔食材啊,丟倆純邊後衛想合一鍋拖後組織核心,結局便是煮糊了。
哥迪奧拿為什麽會有這種腦洞?因為之前他在拜仁成功過,但那時手上的邊後衛是阿拉巴和拉姆。後來發現普通邊後衛根本不可能達到他這種玩法的要求,果斷放棄之後就再也沒嘗試了。
我個人認為的未來趨勢是,邊後衛的戰術價值也好,薪金和轉會費水平也好,在普遍情況下肯定還是會低於其他位置(當然會有特例),這是不可避免的。 但這種差距,會隨著科學技術、戰術理念和訓練方法的前進演化不斷減少。
所以,我們仍然能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看到其他位置球員成功轉型成邊後衛,那些個人能力最頂級的邊後衛轉型去其他的位置。邊後衛,仍然會是一個流動性最強的位置。
寫到這裏我突然發現一不小心就扯了好多好多,好像很久沒有在沒稿費的情況下寫這麽長一段東西了……
為什麽呢?
大概可能也許是我六年中學生涯裏踢了五年的邊後衛,因為一沒速度二沒對抗三沒突出技術,能拿得出手的就是防守積極性(xjb跑)和整體大局觀(特別能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