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我不太想討論所謂的「產能過剩」。
因為 這就像跟流氓講道理,你解釋得再清楚,流氓就是流氓,流氓在竊喜:你看,他掉進我的話語陷阱了。
必須看到,世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但謊言重復1000遍,總多少會蒙騙一些人。我還是努力談一談吧,簡單三點。
第一,中國新能源車真產能過剩嗎?
錯!
什麽叫產能過剩?
我大學學的是國際商務。按照教科書,產能過剩,是指生產產品的能力如果飽和,生產出來的產品,遠遠超過了社會的需要。
如果,我講如果,如果中國新能源車產能過剩,那世界各地的港口、車場,應該都停滿了賣不出去的中國新車。
但我們看到了嗎?
我們看到的,是中國新能源車產銷兩旺;我們看到的,是很多國家對中國新能源車一車難求;我們看到的,中國新能源車,國外價格還高於中國國內。
我還看到,英國行業新聞網站「這才是汽車」分析顯示,2023年,中國比亞迪集團、特斯拉上海工廠和上汽集團等產能利用率在80%左右,相比之下,南韓現代汽車的產能利用率僅為23%,起亞汽車的產能利用率僅為25%。
如果說這是產能過剩,經濟學家都要笑了。
還有,在2023年,美國共出口了9120萬噸液化天然氣,成為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此外,美國生產的芯片、德國生產的汽車,約80%都用於出口;波音、空客生產的客機,更是大量出口。
按照一些西方人的邏輯,那是否說明,這些國家在向世界輸出過剩產能?
第二,中國新能源車競爭力是補貼出來的?
錯!
天上不會掉餡餅。
所謂「產能過剩」的指責,完全是對中國汽車競爭力的曲解,更是對中國人創新奮鬥的侮辱。
最近,北京車展開幕,各種新能源車讓人嘆為觀止。我看到有位專家就指出:中國市場是全球競爭最激烈的市場,在優勝劣汰中培育出在全球範圍內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鏈供應鏈,這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能夠以性價比取勝的最大原因。
中國新能源車,之所以能一騎絕塵,就在於中國的超大規模的市場,在於中國最具競爭力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還有,中國人的創新、努力和奮鬥。
全世界,試問有哪個市場,比中國市場更卷?
中國不存在不符合國際慣例和WTO規則的產業補貼。如果補貼是一個問題,那美國的補貼嗎?歐洲的補貼嗎?
我們看到,為促進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美國透過一份【通脹削減法】,就提供了約3690億美元稅收激勵和補貼。
這又是什麽行為?
美國啊美國,這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第三,炒作「過剩產能」到底想幹什麽?
一句話,貿易保護主義。
不過是制造輿論,尋找籌碼,從而在博弈中牟利,為自己缺乏競爭力的產能保駕護航。
就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如果大家還沒忘記的話,上世紀80年代,美國又是怎麽對付日本汽車的。
當時,日本豐田、本田等車企的競爭力,讓美國底特律三巨頭叫苦不叠。一些美國人憤怒了,公開打砸日本汽車,指責日本汽車不合格,指責日本人搞傾銷。
競爭不過,就打砸,而且,一大堆大道理。
這就是美國。
第二個例子,就在最近,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又「發現」了中國新能源車的一個「問題」。
按照她的說法:現在的汽車,就好像是「裝了輪子的iPhone」手機,「想象一下,比如有數百萬輛中國汽車在美國的道路上行駛,每天每分鐘都在收集數百萬美國人的數據,然後把這些數據傳回北京……」
然後,她「暢想」: 有一天,300萬輛中國汽車行駛在美國道路上,北京可以讓它們同時熄火。
可憐,因為美國的高關稅壁壘,幾乎還沒有一輛中國電動車賣到美國。
我看到,華春瑩忍不住都發帖嘲諷說:「友善提醒雷蒙多部長,iPhone是美國產品。你是不是在暗示iPhone、特斯拉甚至波音……一直在將機密數據傳送回美國,並可能隨時被華盛頓關停?」
栽贓陷害中國新能源車,這就是現在的美國。
可能發現這樣的莫須有太低階了,於是最近又找到了所謂「產能過剩」的理由。
這時候,他們不講氣候變遷危機,不講節能減排,也不講綠色發展了。
什麽產能過剩?
不過是美國的抹黑栽贓陷害過剩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