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場上的爭執,曾凡博沒有猶豫,第一時間沖進場內.....
有人,曾凡博是為隊友出頭,決不允許球隊受氣;也有人,這是對於本場比賽大比分落後的宣泄,或者說這個系列賽三場比賽的不滿。
但是,他又何嘗不是對於整個賽季的無奈輸出呢?
本場比賽,曾凡博只打了11分鐘,拿到6分1次助攻1次封蓋,效率值雖然一般,但是整體的貢獻還是可圈可點的。
屬於北京男籃的這個賽季結束了,曾凡博的一年也隨著他的罰下而落下了帷幕。
本賽季,對於小曾來說,是一個難掩滿意卻又惆悵的一年。聯賽出戰40場,近30分鐘的出場時間,每場平均10.3分4.1個籃板1.4次封蓋,整體的投籃命中率在42%,三分球命中率在35.4%。看上去,似乎還說的過去。
但是如果再對比上賽季,每場平均12分4.6個籃板1.5次封蓋,三分命中率高達四成的狀態,是不是就感覺有些失望了。
換句話說,一年過去了,曾凡博沒有進步,反而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對於曾凡博來說,他是北京男籃未來的希望,球迷們希望他盡快撐起球隊,球隊的本土核心。可是直到現在為止,曾凡博依然沒有展現出領袖的氣質,而且從個人的技術特點來看,除了優秀的天賦之外,似乎再無可取之處。
球迷經常說,是這個聯盟將你同化了嗎?何時才能兌現你的天賦和承諾呢?
曾凡博不僅僅是北京男籃的希望,也是中國男籃的期盼。
作為一個2米08的出色鋒線大將,如果他能達到當初丁彥雨航的那種高度,那麽無論是北京男籃還是中國男籃,都會在成績上有所突破。
說到這裏,我們不得不聯想到另外一名球員,來自青島男籃的楊瀚森。
無論北京男籃還是青島男籃,都止步於季後賽12進8。楊瀚森比曾凡博要年輕兩歲,已經在聯盟打出了自己的名氣,甚至大家都希望他能夠參加本年度的NBA選秀,爭取更高的舞台。
可是ESPN選秀專家莊拿芬在點評楊瀚森時,那種實事求是的言辭令人無奈。技術一般,爆發力和防守能力也沒有很出色的地方,只能適合在CBA這種低節奏、低對抗的聯賽環境中生存。
無論是曾凡博還是楊瀚森,一個是內線新星,一個鋒線希望,毫無疑問都是中國男籃的未來。
為何一個被ESPN專家否定,另一個卻毫無成長的跡象呢?長此以外,中國男籃還有什麽希望呢? (當然,你可以說中國男籃的未來,不能全部壓在這兩個人身上,但是如果連他們都被否定,聯盟中誰還有這種資格呢?)
不知道大家熟不熟悉亞歷山大-薩爾這名球員。年齡和楊瀚森一樣,均為19歲,身高2米16。在上屆U19男籃世界杯上,楊瀚森領先的中國男籃和法國男籃相遇,那場比賽中國男籃輸了20分,但是楊瀚森的全面表現,將薩爾打得灰頭土臉。賽後媒體一致評價:中國男籃輸了比賽,但是內線的希望之爭,卻是完勝!
隨後楊瀚森回到CBA,在青島男籃繼續自己的職業生涯。而薩爾卻留洋,去往NBL。
在對抗和競爭堪稱頂級的NBL,薩爾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本,防守、進攻手段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在本年度的NBA選秀榜上,薩爾一直穩居前五,甚至多次霸占榜首狀元的位置。
透過楊瀚森、曾凡博、薩爾,這三個人過去一年的軌跡,大家能發現什麽嗎?
平台!
是的,一個合適的平台對於球員的發展真的很重要!誠然,在國內CBA發展,也不錯,但是更多的是舒適圈,靠著自己的天賦就能活的很瀟灑。但也僅此而已,不要指望有多高的成就,因為CBA本身就是一個外援主導的聯賽,國內球員根本不可能成為核心。
即便是像趙繼偉、孫銘徽這樣的國內核心,到了國際賽場,依然是被對手完爆的結果。
ESPN專家莊拿芬在點評楊瀚森的時候,順便也提到了當下的CBA聯賽,整體的競技水準下降的很明顯,已經遠遠不如以前了。
記得前幾年,媒體專訪CBA公司徐濟成和籃協姚明的時候,二人不約而同的互相吹捧彼此,坦言現在的CBA商業價值,已經遠超幾年前。但是對於聯賽的質素和競技能力,卻只字不提。(不過,在男籃世界杯上,還有本土的亞運會上,中國男籃的成績,已經說明了一切)
最後,從個人職業前景來說,筆者更希望楊瀚森、曾凡博這樣的天才球員走出去,不一定去NBA,去NBL也可以啊。對抗、技術水平會得到明顯的提高,而且只要你在NBL打出名堂,NBA更會認可你,至少比CBA要強很多啊。
但是話又說回來,倘若他們喜歡當下的舒適圈,並不想去挑戰自己的新高度,那也是一種選擇,沒有對錯之分。只是對於球迷或者中國男籃來說,只剩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