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往一直誇布特,詳見這個:
但今天說點別的:
布特這老子天下第一的牛逼勁,也不是生來就有的。
牛逼如他,也有個成長過程。
都知道布特大學三年每場平均30分13籃板5助攻。進NBA新秀年就年度一陣,讓塞爾特人從前一季29勝進步到60勝。二年級就常規賽MVP選票第二,直接奪冠。
看似早熟,入行就是技能點滿。
但其實……
1979年大學籃球決賽,他被防到21投7中,目送魔術師奪冠。魔術師後來總結,「布特無球時,區域聯防加一個人特別看防;拿球時,兩個人夾擊。」這就能防死布特。
1981年總決賽對火箭,他每場平均15分15籃板7助攻,命中率42%。依然奪冠了,但他被203公分的羅拔·列特纏得不舒服,總決賽MVP是隊友麥斯威爾。
下一年季後賽對子彈,他每場平均17分;對費城,每場平均18分。1983年對公鹿,每場平均19分。
即, NBA前四年季後賽,布特每場平均21分命中率47%、22分命中率47%、18分命中率43%、21分命中率42%——不算高。
哪怕得一個冠軍,總決賽MVP也是隊友。
為啥呢?
布特有籃子,能傳球,這不用多提,但他早年強攻得分一般。
二年級奪冠時,他很依賴走位搶投和敏銳視野,來給麥克海爾們餵球。
背打時喜歡撤步到面筐來發揮投籃,也會利用反擊機會和面筐威脅投追身。
1981年著名的「投丟中投後自搶投」當然夠傳奇,但反過來說:這是靠前場籃板嗅覺,在補自己投丟的球啊……
所以直到1983年,布特其實都打得偏巧,沒那麽「難以阻擋」。
但1984年開始,情況變了。
1984-1987,布特季後賽,每場平均28分命中率52%,265分命中率46%,26分命中率52%,27分命中率48%。
1988年他最後一個健康季後賽,對尼克斯每場平均28分命中率48%,對鷹26分命中率51%包括第七場的單節20分。
1984年布特拿到第一個常規賽MVP。那年塞爾特人季後賽對決紐約人。胡比·布朗教練老辣絕倫,做了一整套的球探報告——可能是NBA當時最精密的球探報告。
他給當布特的評價,註意,這也是布特 難以阻擋 的全部秘密:
——拉利·布特:必須全場註意他。射程遠達三分線。快攻,背身,可以擔當後衛,兩個底角都是危險區域;超級傳球手;善於捕捉自己投丟的前場籃板;非常強硬;防守腳步略慢;喜歡自己抓後場籃板推快攻;當他推快攻時註意盯防自己的人;別讓他突破中路;擅長投籃假動作後突破。
擱我是防守人都看暈了:
這可怎麽防?
這年布特奪冠, 常規賽MVP+總決賽MVP同年包攬。
兩年之後,布特又來了一次。
1986年總決賽奪冠戰,布特一個大三元收尾。看他怎麽打的?
看對面中鋒一整套動作搓招,布特上去拍掉—— 對面中鋒是誰?二年級大夢的夢幻步伐!
別人被夢幻步伐搞得眼花繚亂,布特直接一手按掉。
看布特自己的得分。
右腰背打,右肩轉身跳投。
大夢能把人晃飛?我也能!
你防我右肩跳投?我還會左肩翻身打板嘞!
當然,也能一搶二得手,然後背傳麥克海爾。
快進到兩年後,即塞爾特人對鷹第七場決戰,韋健士47分,而布特單節20分與韋健士對打,所謂「你正在看偉大這詞全部意義」之戰。
都知道布特右肩投籃可怕,射程遠到三分線,那就三分線開始鎖他右肩吧?——布特直接突底線。
夾擊布特,把他逼到負角度去呢?無死角的投籃。
那就不讓布特走底線?布特說那我走中路,左手也行。
那就鎖死他背打吧?布特表示我繞掩護切出面對夾擊也投得中。
大概就這樣:
投籃、傳球和預判這一大堆東西,布特一直有。
但入行前幾年,他更多靠走位,靠投籃,靠巧打得分。但真遇到對抗,比如1981年總決賽,比如1982和1983遇到公鹿和費城,他有點吃力。
現在也一堆人質疑布特不夠快,憑什麽厲害,其實這疑問一直有。老禿鷲漢納姆教練,帶隊拿下1958和1967年總冠軍——那是1957-1969年間塞爾特人丟掉的僅有的兩個總冠軍——看了大學裏的布特,都覺得他打不好NBA。
但1984年之後,布特成長了:
除了走位、籃子、面筐和傳球,他多了一個殺手鐧: 右腰背打。
他將這手背打與他的籃子相結合,1986年總決賽能跟大夢對著秀背打技術。
右腰要位後,左右肩都能翻身,左右手都能投籃,還能面筐,還能切出。連帶無死角致命投籃和史上最快的觸傳。怎麽防?
於是三連常規賽MVP、三年裏兩個總決賽MVP,都出來了。就像約基奇一直能傳球,但把自己的單打威脅練出來了,才開始所向無敵。布特也有這麽個歷程。
所以了:再牛逼的人,也不是憑空牛逼的,也是自己一路苦練打磨出來的。
許多牛逼的人之所以尖酸刻薄垃圾話一大堆,恰因為「我知道自己練得多苦才到這份上,就是要公開地看不起你們這些不夠勤奮的人!」
最後一個彩蛋:
話說, 一個投籃當世頂尖的白前鋒,一度有點怕緊貼。
後來練出一手背打,結合自己的籃子後,立刻所向無敵,讓帕特·萊利的球隊為之撓頭——這故事耳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