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吳斌
編 輯丨張銘心
圖 源丨新華社
在杜林普2.0來臨前,降息大潮的聲勢愈發壯大。
當地時間12月12日,歐洲央行降息25個基點,自2024年12月18日起,存款機制利率、主要再融資利率和邊際借貸利率將分別從3.25%、3.40%和3.65%降至3.00%、3.15%和3.40%,這是歐洲央行今年第四次降息。
需要註意的是,歐洲央行還為更多的寬松政策敞開大門,「鴿聲」更加嘹亮,棄用了此前的指引:「保持利率足夠限制性」。經濟學家認為這表明進一步的政策放松即將到來,通脹率將在2025年初達到歐洲央行2%的目標。
在利率決議後的新聞釋出會上,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表示,我們決心確保通脹在中期內可持續地穩定在2%的目標水平,未來利率決策將基於經濟和金融數據、潛在通脹動態以及貨幣政策傳導強度的評估,不會承諾采取特定的利率路徑。
盡管歐洲央行還沒有作出堅定的承諾,但外界普遍預計,歐洲經濟本就低迷,疊加德國和法國的政治動蕩、美國當選總統杜林普可能帶來的貿易沖擊,歐洲央行的連續降息將持續到2025年年中。
歐洲央行的降息之路還將繼續,這只是全球主要央行降息的縮影,瑞士央行、丹麥央行、加拿大央行……一股浩浩蕩蕩的寬松大潮正席卷而來。
歐洲央行為何釋放強烈寬松訊號?
歐洲央行再度降息並釋放更強烈寬松訊號,這與通脹和經濟形勢息息相關。
目前歐元區通脹形勢已經基本達到目標。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歐元區11月份調和CPI同比小幅回升至2.3%,重新超過歐洲央行2%的目標,9月曾一度下降至1.7%。剔除波動較大的能源、食品、酒精和煙草價格的核心調和CPI同比增速連續三個月保持在2.7%。
與今年9月的預期相比,歐洲央行下調了今明兩年的通脹預期:預計2024年CPI增速為2.4%,此前預計2.5%;預計2025年CPI增速為2.1%,此前預計2.2%;預計2026年CPI增速為1.9%,此前預計1.9%。
未來通脹存在兩方面風險。上行風險方面,地緣政治緊張可能推高能源價格和運輸成本,幹擾全球貿易,極端天氣事件和氣候危機可能使食品價格超出預期。下行風險方面,低信心和地緣政治擔憂可能抑制消費和投資,如果貨幣政策對需求的抑制作用超出預期,或全球經濟環境意外惡化,通脹可能低於預期。
整體而言,拉加德預計,到2025年,歐元區的通脹率將基本達到2%的目標。未來更大的挑戰在於經濟,通脹降溫背景下歐洲央行將更多考慮經濟因素。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李穎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當前,雖然歐洲通脹明顯回落,但歐洲央行面臨的經濟情況更加復雜。
歐元區主要經濟體政局變化將對經濟產生較大影響。李穎婷表示,近年來,德國、法國等歐元區主要成員國經濟表現較弱,民眾對執政黨不滿情緒累積,引發政局動蕩。法國前總理巴尼耶遭彈劾被迫請辭,德國三黨執政聯盟破裂,預計將在2025年2月舉行新一屆聯邦議院選舉,政府換屆可能將改變經濟政策方向。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德國中右翼政黨基民盟和極右翼政黨選擇黨支持率分別為34%和19%,高於執政的社民黨(16%)。基民盟在選舉中獲勝概率較大,德國經濟政策預計將出現調整。一方面,右翼政黨在債務管理上更加嚴格,預計政府支出將進一步受限。另一方面,基民盟和選擇黨對重新開機核能發電采取積極態度,重新開機核能有望緩解能源短缺,幫助德國工業生產恢復增長,帶動經濟復蘇。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減緩歐洲央行降息的迫切性。
此外,杜林普上台後計劃采取的減稅、關稅、移民等政策可能加大美國「再通脹」壓力,進而影響美聯儲降息步伐。李穎婷提醒,如果歐洲央行維持較快的降息頻率,美歐貨幣政策分化將進一步加劇,歐元區可能會持續面臨匯率貶值、跨境資本流出等問題,影響經濟金融穩定。
前路仍有更多降息空間
官方對經濟前景並不樂觀。歐洲央行下調了GDP增速預期,預計2024年GDP增速為0.7%,此前預計為0.8%;預計2025年GDP增速為1.1%,此前預計為1.3%;預計2026年GDP增速為1.4%,此前預計為1.5%;
拉加德也表示,增長的風險「仍然偏向下行」,全球貿易摩擦可能加劇,消費者和企業信心可能下降。拉加德透露,一些管理委員會成員甚至已提議降息50個基點,並且已經對此進行了討論,但最終「大家一致認為25個基點是正確的決定。」
從數據上看,今年11月,歐元區商業活動再度下滑,服務業與制造業PMI雙雙進入萎縮區域,新訂單連續六個月下降且降幅持續擴大,企業信心降至一年來最低。歐元區11月制造業PMI初值為45.2,低於預期的46。11月服務業PMI初值為49.2,遠低於預期的51.6。
漢堡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Cyrus de la Rubia更是直接表示,11月,歐元區經濟陷入「滯脹」:一方面,經濟活動全面萎縮,另一方面,投入和產出價格卻加速上漲。
歐元區通脹降溫,經濟疲軟,這意味著明年歐洲央行還有更多降息空間。
安聯首席經濟學家Ludovic Subran表示,目前,歐洲央行只有一條路可走——降息,可能被迫以更快、更大的振幅降息,杜林普的上台只會令歐洲大陸已經面臨的問題被進一步放大。「歐洲經濟正在與許多國內挑戰作鬥爭,而杜林普威脅要征收貿易關稅更是雪上加霜。」
全球降息大潮浩浩蕩蕩
除了歐洲央行,本周瑞士央行、丹麥央行、加拿大央行紛紛降息,一些央行更是祭出了更大力度的行動,杜林普2.0來臨前的降息大潮格外顯眼。
作為主要經濟體本輪降息的「急先鋒」,12月12日瑞士央行意外宣布降息50個基點,基準利率降至0.5%,距離零利率只剩50個基點,這也是2015年1月以來瑞士央行最大振幅的降息,希望透過超規格的降息限制瑞郎升值,應對通脹低迷和經濟增速放緩的挑戰。
此外,12月11日,加拿大央行也將利率下調了50個基點,在通脹降溫、經濟增速放緩之際加快行動。加拿大央行行長麥克勒姆在會後的新聞釋出會上還表示,杜林普承諾在上任之初對從加拿大進口的商品征收25%的關稅,這構成了一種不確定因素,可能會加劇加拿大經濟普遍混亂的局面。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從各家央行降息的政策表態來看,集體降息存在一些共性的背景,即通脹水平向著目標回落,同時經濟增長較為疲軟,且杜林普明年上台後,與美國的貿易摩擦風險可能給本國經濟前景增添新的不確定性,因此央行貨幣政策重心向鴿派穩經濟的方向傾斜。
與此相對的是,董忠雲表示,美國經濟持續表現出較強的韌性,而近期通脹出現一定的反彈,市場擔憂杜林普上台可能驅動通脹風險進一步擡升,這導致美聯儲的降息道路不暢,政策傾向跟隨就業、通脹等指標在鷹、鴿之間搖擺,不確定性更高。
如果美聯儲明年相對鷹派,會如何影響這輪全球降息大潮?董忠雲對記者分析稱,近期美聯儲與其他西方央行在貨幣政策節奏上出現了一定的分化,推動美元指數擡升至107上方,如果未來進
一步分化,非美發達經濟體貨幣貶值壓力的進一步提升會反過來制約其央行降息的步伐,因此預計未來西方各央行之間的寬松節奏大體上仍能保持同步,不會形成過大的差距。
SFC
本期編輯 黎雨桐
21君薦讀
震動啤酒圈!爆紅不到半年突然被指侵權?最新回應
一座超大城市,直面「電雞圍城」
大跳水!價格腰斬,還會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