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瓣瓣同心丨一張醫保卡,架起京津冀民生融合「連心橋」

2024-02-26社會
中新網2月26日電(中新財經 宮宏宇)「帶上一張醫保卡,就能走遍京津冀。」如今,越來越多京津冀居民正享受到跨省看病「一卡通行」的便利。
「異地就醫更暢通、醫療資源更流通」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來醫療衛生服務共建共享的寫照,也是三地民生融合、民心相連的縮影之一。
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幹細胞移植科病房內。宮宏宇 攝
就醫結算一卡通
「在北京掛號看病能直接刷河北的醫保卡了,可以一鍵報銷,還能用卡裏余額來付費!你看,50元的掛號費我只用自付14元。」前不久從河北固安來北京航天總醫院看病的尚先生註意到,自己的河北職工醫保可以在北京醫院即時報銷和結算了。
尚先生表示,自己每年都要來北京復查膽結石,用河北醫保在北京看病帶來了不少便利。「以後我來北京看病就帶一張醫保卡,解決了一切繳費需求,省時又省力。」
無獨有偶,對因工作需要經常往返京津冀三地的小黎(化名)來說,京津冀醫療的協同發展解決了她的「燃眉之急」。
「我總愛有些小病小痛,以前在外地拿藥還要留下單據事後報銷,現在能刷自己的北京醫保卡在河北和天津看病了,出差中途再也不擔心去醫院了。」小黎表示。
不僅如此,小黎註意到,這兩年河北和天津醫院裏來自老家北京的專家號越來越多了。同時,河北也開不少北京醫院的分院,在河北看病也可以「無縫對接」來自北京的專家團隊,享受到名醫看診的服務。
「以前總擔心在外地生病不知道掛哪個醫生。今年冬天碰巧嗓子不舒服,我竟然在張家口掛到了北京同仁醫院的專家號,太驚喜了。」小黎說。
資料圖:雄安宣武醫院。 中新社記者 杜燕 攝
醫療合作 匯聚合力
從「看病墊資」到「一卡通行」,從「患者遍尋名醫」到「患者不動醫生動」,尚先生和小黎的就醫新體驗都對映出京津冀醫療衛生協同發展十年來取得的成績,三地醫療合作正按下「加速鍵」。
2023年4月1日起,京津冀全面取消異地就醫備案,三地參保人員無需辦理異地就醫備案手續即可享受醫保報銷待遇,這一舉措使得「一卡通行」便利惠及更多居民。
據河北日報報道,自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1月25日,京津兩地來河北異地就醫已達到312余萬人次,同比增加287.57%。而在2023年1月1日至11月25日,河北到京津異地就醫達到了440.551萬人次。
此外,截至今年年初,京津冀開通普通門診費用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的定點醫療機構已分別達到3339家、5392家和1432家;開通住院費用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的定點醫療機構分別為773家、4447家、460家。
不僅如此,近年來,京津冀地區醫院合作不斷深入,助力醫療資源共享共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友誼醫院等在京醫院與河北、天津醫療機構透過專家出診、會診轉診、授課指導等形式展開合作,實作人才培養、資源共享,為居民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我們定期有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的專家來坐診,還有一些合作的北京名中醫,如果患者有需求,我們也可以幫患者聯系醫生來涿州看病。」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涿州分院檢驗科的醫生小林(化名)告訴中新網,北京醫院「開分號」和專家前來坐診在涿州早已不是「新鮮事」了。
患者在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就醫。宮宏宇 攝
架起民生「連心橋」
醫療服務,關乎民生。京津冀協同發展,也始終與民生福祉息息相關。十年來,京津冀三地在交通、生態環保、產業、醫療等領域互融互通,惠及民生的點點滴滴,將更多民眾納入「同心圓」,
在河北廊坊三河市燕郊的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不少住戶都是來此休養或養老的京津居民。在這裏,住戶們既能夠體驗京津冀間便利的交通,一小時「串門」京津冀,與家人時常團聚,也能沈浸在鳥語花香的自然環境中,享受豐富完備的養老設施。
「健康養護中心的環境很優美,比城裏敞亮,附近有好幾家三甲醫院,想回北京開車半小時就到了。我們來到河北也不覺得離開家了。」來自北京朝陽區的馬先生對中新網表示。
在馬先生的養老體驗和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發展的背後,既有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十年建設的累累碩果,也有京津冀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的顯著成效,十年來三地環境質素同步改善,京津冀醫療、養老產業協同發展。
如今,京津冀地區多節點、網格狀、全覆蓋的綜合交通網絡基本形成,京津雄核心區半小時通達,京津冀主要城市1-1.5小時交通圈加速形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交通基礎和保障。同時,京津冀生態環保協同也走過十年,至2023年底,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濃度與2013年相比降幅達六成左右,重汙染天數大幅削減、優良天數大幅增加。
更多惠民利民的藍圖已經變為實景,更多「健康紅利」「幸福紅利」正流向億萬民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