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用核武器!俄羅斯表態將修改核政策,烏克蘭進攻庫爾斯克惡果之一,就是讓俄羅斯考慮掀桌子了

2024-09-04社會

據塔斯社當地時間9月1日報道,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裏亞布科夫當天接受采訪時表示,俄羅斯將修改其核政策,以應對西方在烏克蘭問題上行動。

對此,9月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中方多次重申,核武器使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2022年1月,五個核武器國家領導人發表了關於防止核戰爭的聯合聲明,也指出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當前形勢下,各方應當保持冷靜克制,透過對話協商共同推動局勢緩和,減少戰略風險。

按裏布亞科夫說法,俄羅斯修改核政策動機明確,且有關工作已經進入後期,幾乎已經板上釘釘,只是沒有具體說明將有何種變化。盡管近些年來,俄羅斯方面渲染核威懾早就不是第一次,但大都屬於政客口嗨,沒有實質效力,而此次聲明是迄今為止最明確推動改變行程。

2020年,俄總統普京簽署一項政令,其中曾闡述,在面臨敵人發動核攻擊,或是威脅國家生存常規攻擊時,俄羅斯可以使用核武器。到今年3月,普京接受俄媒采訪再次強調,如果俄羅斯領土主權或獨立受到威脅,莫斯科將做好使用核武器準備。

可見,俄羅斯動修改核政策念頭,大概率是因為庫爾斯克遇襲。畢竟,烏克蘭進攻庫爾斯克行動,魯莽之余,悄然間還打破另一項認知,那就是「核嚇阻」理論真的可靠嗎?

過去外界普遍認為,一個國家擁核,就能夠震懾阻止他國入侵,有效保證本國安全。「核嚇阻」理論誕生於冷戰時期,數十年來,由此衍生各種核戰爭理論都得出同一個結論,就是擁核國家不會被攻擊,因為侵略者要冒著引發「世界末日」風險。

所以,以色列、北韓、伊朗甚至是利比亞等國都試圖或曾試圖追求擁核,部份原因就是為阻止更強大、裝備更精良對手發起攻擊。而烏克蘭打入俄羅斯庫爾斯克,似乎在隱隱說明,「核禁忌」可以被打破,而不會引發可怕後果。而普京對此雖然很生氣,但反應並未提到「核威脅」,這可能會讓西方重新理解核威懾。

當然,庫爾斯克遇襲雖然令克里姆林宮方面尷尬,但似乎還沒越過俄羅斯「紅線」。事實上,早在烏軍攻入庫爾斯克第一周,俄羅斯就將烏軍行動定性為「恐怖襲擊」,立即在當地實行「反恐制度」。既然是「反恐」,那烏軍進攻就談不上「侵略」,就不至於上升到「領土主權受到威脅」,那也就給不動用核武器反擊留好台階。

可以說,俄羅斯「紅線」很靈活,但模糊性和不確定性也是核博弈一部份。俄羅斯前軍控代表尼古拉·索科夫曾表示,沒有人真正知道俄羅斯紅線是什麽,俄方從未給出任何精確界限,甚至今後可能發現,兩個月前「紅線」已經被越過。

所以,俄羅斯修改核政策,無非是是把迷一樣的「紅線」變得更迷。修改成什麽樣,不重要,即使會有結果,也依舊會讓人看不懂,重要的是修改這個動作本身,相當於再度將核威懾擺上台面。無論俄羅斯如何修改,這個動作本身也暴露一點,那就是一旦訴諸核武器威懾,即表明其對自身常規力量缺乏足夠信心。

雖說戰略核武器就是用來嚇唬人的,狠話可以隨便甩,但到關鍵時刻,克里姆林宮必須認真思考動用核武器後果。依賴核武器風險巨大,能保住下限,但也是最後底牌。當底牌打出去後,必須要有一錘定音效果,讓俄羅斯迅速取得勝利,否則面對的就將是徹頭徹尾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