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償付能力監管新規過渡期延長一年低利率時代下保險公司還需邁過幾道坎

2024-12-21社會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姜鑫 12月20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下稱「金融監管總局」)釋出【關於延長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實施過渡期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明確,原定2024年底結束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過渡期延長至2025年底。

這意味著,部份償付能力承壓的保險公司將有更多的時間來提升自身的償付能力。

近幾年來,中國中長期利率持續下行,對保險行業的資產負債兩端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2%,進一步對保險公司的利潤、凈資產以及償付能力造成影響。

過渡期延長一年

保險公司每賣出一份保單,都將承擔一筆賠償風險,償付能力就是衡量保險公司履行賠償或給付責任的能力。

2021年12月,原銀保監會印發【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下稱「規則Ⅱ」)和【關於實施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有關事項的通知】,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下稱「償二代」)二期工程正式落地。

相較於之前的監管規則,規則Ⅱ最佳化了實際資本計量規則,更加重視核心資本吸收損失的能力;同時加強了對保險業務和資金配置的政策性導向,有助於防範保險行業風險以及維護市場穩健執行。

在監管規則切換的同時,監管層還明確,對因新舊規則切換導致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降的保險公司,按照「一司一策」確定過渡期政策,從2025年起開始全面執行規則Ⅱ。

金融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考慮到保險業償付能力監管規則切換至規則Ⅱ的影響尚未完全消化,為維護保險業穩健執行,經審慎研究決定,延長規則Ⅱ實施過渡期至2025年底。

上述負責人還稱,對因新舊規則切換對償付能力充足率影響較大的保險公司,可於2025年1月15日前與金融監管總局及派出機構溝透過渡期政策,金融監管總局根據實際情況於2025年2月底前一司一策確定過渡期政策。原已享受過渡期政策的單家保險公司,2025年過渡期政策不得優於保險公司原過渡期最後一年享受的政策。

同時,監管層還明確,由金融監管總局直接監管的保險公司,應與金融監管總局機構監管司溝通,由金融監管總局確定過渡期政策;由各金融監管局監管的保險公司應與屬地金融監管局溝通,屬地金融監管局提出初步方案,報金融監管總局機構監管司審查同意後,確定過渡期政策。

險企償付能力幾何

一般來說,險企的償付能力充足率主要包括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以及風險綜合評級。其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是指實際資本與最低資本的比值,衡量保險公司資本的總體充足狀況;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是指核心資本與最低資本的比值,衡量保險公司高質素資本的充足狀況。風險綜合評級,則是衡量保險公司總體償付能力風險大小的指標。

金融監管總局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三季度末,保險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97.4%,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35.1%。其中,財產險公司、人身險公司、再保險公司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31.8%、188.9%、262.7%;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03.9%、119.5%、230.1%。

就個體公司來看,目前,16家保險公司連續多個季度未披露償付能力報告,7家險企風險綜合評級結果均為C,因此處於償付能力未達監管標準狀態。

一位大型險企投資人士對經濟觀察網表示,在規則Ⅱ下,剩余邊際不再全額納入核心資本,保險行業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承壓。同時,監管新規最佳化最低資本結構,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同樣面臨壓力。

近幾年來,保險行業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出現較為明顯的下滑。行業數據顯示,2020年初,保險行業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30%,而在2024年上半年,上述指標降至了130%左右;同時期內,保險行業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也有所下降,由244.6%降至200%左右。

在償二代二期工程落地之前,保險行業處於高速發展狀態。為了防止資本的無序擴張,引導保險行業回歸保障本源、專註主業,監管對償二代監管規則進行了全面最佳化升級,而近兩年來,市場的波動以及利率的不斷下行,使得保險行業的償付能力水平也呈現整體下降態勢。

去年9月,金融監管總局釋出了【關於最佳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的通知】,在保持償付能力監管標準不變的前提下,透過十條規定明確了實施差異化資本監管、最佳化資本計量標準和最佳化風險因子三個方面的最佳化措施。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保險公司所面臨的償付能力壓力。

從償付能力壓力到利差損風險

2024年四季度以來,10年期國債收益率震蕩下行,進入12月後,收益率更是跌破2%,創下歷史新低。這戳動了金融行業的神經。

「大家都焦慮了起來,國債收益率一降再降,會使得凈資產快速消耗。」一位中型險企從業人士表示,凈資產的下降將直接影響到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

保險行業特別是人身險行業對利率變動十分敏感,其產品定價、準備金評估以及資產端收益等多個方面與利率水平密切相關,利率風險是人身保險公司面臨的首要風險。

上述人士表示,750日移動平均國債收益率曲線逐步下行,會帶來負債準備金計提的增加,這會大幅壓縮保險公司的利潤空間,而由於資產負債久期缺口的存在,利率的下行會進一步侵蝕壽險公司的凈資產和利潤表現。凈資產下降會導致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降,保險公司面臨的資本約束將進一步收緊。

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償付能力下降是險企所承壓力中的一環,更為直接的影響是利差損帶來的風險。

大類資產配置是保險資金獲取長期穩定收益的主要來源。從資金運用角度看,保險資金主要投資資產包括固定收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非標資產幾類,其中債券投資占比較高。官方數據顯示,保險資金配置債券、銀行存款等各類固定收益類資產在21萬億元以上;投資股票、證券、投資基金、未上市企業股權等權益類資產超過6萬億元。幾類主要資產的收益率近幾年呈現持續下行態勢,10年國債收益率破2,保險債權投資計劃平均註冊收益率也在2024年前10個月降至4.24%;五年期存款利率也由2022年的2.70%降至2024年二季度的2.00%。這不但增大了新增資金與到期資金的投資壓力,也持續攤薄了存量組合的收益基礎。

從負債端來看,自2023年以來,監管部門積極引導行業降低負債端成本,不斷下調預定利率,並推出預定利率動態調整機制,但負債端成本依然高企。一位險企從業人士表示,在監管組合拳下,新單成本已經下降至2.5%左右,但大量存量續期保單仍在以3%—3.5%的水平在增加,中長期壽險資金的加權成本仍在較高水平。此外,與投資端收益的下降相比,負債端成本的壓降會有滯後性。

上述中型險企從業人士稱,2025可以看到的情況可能是險企的投資收益率都很好,但是凈資產和償付能力會有所下滑。

投資收益的向好,得益於資本市場的回暖。自2023年以來,險資舉牌行為明顯增多,特別是今年更是創下幾年來新高。

「總結國際市場應對低利率環境的經驗,不外乎拉長資產久期配置、增配海外資產,增加另類投資等。目前,在產業結構深刻變化的背景下,房地產、地方融資平台等重點領域仍處於風險釋放階段,這類資產仍面臨一定的信用風險壓力。增加權益類資產配置不失為一種辦法,但是否可取還有待觀察。有聲音認為償付能力監管約束了險資對權益資產的投資,其實不然,保險資金是高杠桿資金,行業整體財務杠桿率在10倍到15倍之間,這就制約了其對權益投資可能存在的回撤的承受能力,加之保險投資的剛兌性質,使其權益投資一直處於較為穩定的水平。」上述壽險從業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