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人工智能加速武器自主化行程

2024-09-12社會
人工智能加速武器自主化行程
■裴 帥 石海明 霍江雷
一段時間以來,在科技進步與軍事需求雙輪驅動下,世界各軍事強國正積極研發和部署各種武器自主化專案,使其在人工智能賦能下自主感知、學習、決策。
美國X-62A戰機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起飛。
今年5月,美國空軍部長法蘭·肯德爾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公開試乘人工智能控制的F-16戰機(X-62A),引發各方廣泛關註。分析人士認為,人工智能賦能的自主武器不但會改變未來戰爭的形態,更將對當前國際安全域勢造成新的沖擊,而其失控的風險也將成為人類社會不容忽視的問題。
加速研發的戰爭利器
在美軍看來,人工智能與下一代武器平台和先進彈藥不同,有著改變戰場幾乎所有方面的潛力,其中一個重要的領域就是加速武器的自主化。美軍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源,肯德爾乘坐的X-62A便是標誌性成果。在約1小時的飛行中,該戰機所有動作均由人工智能自主完成。此外,美空軍正在研發的「協同作戰飛機」,將配裝「天空博格人」無人自主核心系統,在作戰中與有人戰機共同編隊,擔負監視、打擊、電子幹擾、充當誘餌等多種任務,最大限度提高編隊的安全性和作戰能力。
海軍方面,在【2025年自主潛航器需求】和【未來艦隊平台備選方案】報告中,美計劃在2030年實作分布式艦隊的構想,裝備中型無人潛航器183具、可供核潛艇攜帶的大型無人潛航器48具,能在港口、國際海域及主要航道執行為期數十天的反潛、偵察、監視等任務。
俄羅斯對人工智能的研究也啟動較早。俄國防部於2022年成立了人工智能武器研究部門,以加強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發展新的特種裝備。俄國家技術集團研制的「德佩沙」和「巴吉」多功能無人系統,不僅能運送貨物和傷員,還能打擊敵方陣地和有生力量。此前有報道稱,俄軍的「柳葉刀」-3巡飛彈使用了摺積神經網絡,可以對收集到的影像和影片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實作精準探測打擊。
以色列M-RCV型無人戰車。
德國、以色列等國也加大了相關領域的研發力度。在北約支持下,德國ARX機器人公司正在開發一系列無人地面載具。借助人工智能,這些載具可以在戰場上自主執行並相互通訊,必要時也可以進行遠端控制。分析人士認為,此舉意味著北約開啟了「打造自主機器人部隊」的行程。以軍的M-RCV型無人戰車,智能化水平較高,能在沒有人工幹預的情況下,執行高度自主的前沿偵察、火力打擊以及運載和回收無人機等多樣化任務。
即將到來的軍事革命
人工智能賦能的自主武器已在地區沖突中出現。2020年利比亞軍事沖突中,土耳其生產的「卡古」-2無人機在不依靠操作員的情況下跟蹤並攻擊了正在撤退的「利比亞國民軍」。這或許是有史以來第一例記錄在案的無人機在沒有人為命令的情況下向人發動攻擊的案例。在俄烏沖突中,烏軍不但從英美等國獲得大量人工智能加持的無人機,自身也積極開展相關研究。在本輪巴以沖突中,人工智能同樣得到套用。以色列在進攻加沙時,使用了一款名為「薰衣草」的人工智能系統來幫助辨識哈馬斯武裝人員。
人工智能賦能的自主武器正在顛覆戰爭形態。去年9月,X-62A成功與人類飛行員駕駛的F-16戰鬥機完成空中格鬥。這被認為是「航空航天史上的一個變革時刻」,表明未來作戰將局部或完全由人工智能操控。以各型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艇和無人潛航器等無人作戰單元為基本構成的無人系統集群,在未來作戰力量體系中占比將越來越大,乃至達到與有人作戰系統並駕齊驅的地位。隨著自主性和智能化程度的提高,無人系統集群將日益成為戰爭中的「主角」。研究人員認為,與有人系統協同作戰僅是無人系統自主作戰的初始階段,最終目標是實作全無人系統自主作戰。
人工智能賦能的自主武器沖擊地緣政治穩定。地緣政治的穩定有賴於地區軍力的相對平衡,然而無人化自主武器的大量運用,必將沖擊原有格局,從而導致新的軍備競賽。以個別霸權國家為例,一旦人工智能賦能的自主武器大規模投入使用,其發動地區軍事幹預的顧忌因素減少、對外動武門檻降低,相關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將面臨極大挑戰。此外,越來越多的非國家行為體掌握自主武器技術並將其用於致命目的,也將對地區局勢構成沖擊。
不容忽視的濫用風險
「人類正站在一個十字路口,自主武器系統很快將布滿世界戰場。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歐本海默時刻’。」今年在維也納召開的自主武器國際會議上,奧地利外交部長沙倫貝格表示。人工智能雖然有助於精確化打擊、區分性作戰及降低物資損耗,但由於其固有的「黑箱機制」和「機器幻覺」,未來無人化戰爭將面臨不可回避的風險挑戰。
指揮失序風險。過度依賴武器的自主化,很容易增加指控系統失控的風險。在美軍一次模擬測試中,一架執行壓制防空任務的無人機,為在測試中得分,選擇「殺死」了阻止自己得分的操作員。在被「告知」殺死操作員要扣分時,其又透過攻擊通訊塔中斷了操作員與自己的聯絡來奪得自主權。未來的真實戰場上,自主武器失控的風險並不能完全排除,其帶來的後果將更加難以控制。
暴力失控風險。人工智能與武器的結合,意味著殺傷難度顯著降低、殺傷效率和烈度大幅增加,很容易導致武裝沖突擴大升級。然而,人工智能所依賴的機器學習演算法本質上是不可預測的,內部機制尚存在一些未予解釋的部份。在極端情況下,人類甚至可能徹底喪失對自主武器的控制,由此造成的人道主義災難將難以估量。正是意識到這一問題,聯合國正多方呼籲就自主武器系統制訂共同的規範和準則,並盡早完成相關談判。
倫理失範風險。致命性自主武器在沒有人的幹預下自動選擇和攻擊目標,意味著將剝奪自然人生命的權利交給了冷酷無情的機器人。有專家表示,將戰場一線交給自主武器後,人類對戰爭殘酷性的感知度會直線下降,產生「戰爭遊戲化」的後果,從而導致武力的過度使用。這既是「道義責任的缺失」,也對國際人道法和國際和平與安全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是人類「無法承受之重」。
本版照片均為資料圖片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