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海國誌丨伊朗新總統 外交政策有些理想主義

2024-07-08社會
7月5日,伊朗政壇迎來重大變動,前衛生部長馬蘇德·佩澤希齊揚在激烈的總統選舉角逐中脫穎而出,成功問鼎。
作為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佩澤希齊揚深諳伊朗經濟所承受之重,指出西方制裁對伊朗經濟造成了深遠且嚴重的損害。他認為2015年的伊核協定對於解除伊朗受到的制裁至關重要,主張在伊核協定上做出讓步以換取美西方減輕制裁,重振國家經濟。
7月6日,伊朗德黑蘭,馬蘇德·佩澤希齊揚當選伊朗總統。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美國與伊朗之間的關系,長期以來被視為全球最為敵對的雙邊關系之一。1979年以來,美伊對抗是中東地區乃至全球政治版圖上一個難以調和的矛盾焦點。美國的中東政策核心,長期以來圍繞著如何遏制乃至顛覆伊朗伊斯蘭政權而展開,這使得兩國之間的和解之路顯得格外崎嶇。
在此背景下,佩澤希齊揚對於與美國關系緩和的期待,不免讓外界感受到一絲理想主義的色彩。
伊核協定從何而來?
2003年,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鈾後,其核計劃立即遭到美國的「嚴重質疑」。隨後美國四次推動安理會透過制裁伊朗的決議。
2012年,為了全方位圍堵伊朗,美歐聯手將伊朗眾多銀行從國際資金清算系統中剔除,使得伊朗金融機構無法進行跨境收付款,導致伊朗損失了近一半的石油出口收入和近30%的對外貿易。
2015年,伊朗與六大國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定】,以限制核計劃換取了國際社會取消制裁。
2018年5月8日,美國華盛頓,杜林普宣布將結束伊核協定。
然而好景不長,2018年,美國杜林普政府宣布結束伊核協定,隨後美西方再次對伊朗進行多輪嚴厲制裁。2019年5月,伊朗宣布中止履行協定部份條款。美伊關系嚴重惡化,海灣局勢持續緊張。
新總統寄望於與美國緩和關系
本次大選期間,佩澤希齊揚提出改善與美國等西方國家關系,以解除制裁、吸引投資。
佩澤希齊揚認為,伊核協定是解決伊朗被制裁的關鍵。他主張恢復該協定,並強調「我們應該進行適當讓步,並繼續執行核協定」。
佩澤希齊揚的競選活動負責人稱,如果杜林普贏得美國總統職位,德黑蘭甚至有可能與他進行談判。
美國敵視伊朗,癥結不在核問題
美伊將近半個世紀的敵對是20世紀美蘇冷戰的衍生物。
1953年美國擔心蘇聯勢力南下滲透,中情局策劃政變推翻伊朗民族主義的摩薩台政府,扶植親美的巴列維國王統治,美國控制伊朗達1/4世紀。
1979年,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政權。美國勢力範圍被迫從蘇聯與伊朗的邊界撤退至波斯灣南岸。這是冷戰後期,美國全球戰略遭受的最重大打擊。
1980年卡特政府宣布與伊朗斷交,美伊敵對從此走上不歸路。同年兩伊戰爭爆發,美國支持伊拉克和沙特等阿拉伯國家打擊伊朗。八年戰爭,伊拉克得到源源不斷的支持,而伊朗則孤立無援、損失慘重,耗盡了國力。
1980年10月24日,兩伊戰爭期間,伊朗西南部城市阿巴丹烈火燃燒,濃煙滾滾。
佩澤希齊揚作為軍醫參加過兩伊戰爭,他的競選對手賈利利更是在兩伊戰爭中因受傷而失去右小腿。親身在戰場上體會過美國的敵意,卻還對與美國緩和關系抱有希望,佩澤希齊揚的外交政策有些太過理想主義了。
美伊敵對40年的歷史表明,美國要維持世界霸權,不能容忍一個反美政權統治伊朗這樣一個戰略地位至關重要的國家,更不能容忍伊朗擁有核武器,擴充套件在中東的勢力範圍。改變伊朗伊斯蘭政權或迫其就範是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和精英集團的共識和既定政策。任何人入主白宮都不會放棄這個政策,杜林普更是其中的激進者。
「依賴美國的人,是管不好國家的」
自1979年以來,伊朗和美國已經對抗了45年時間。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作為革命元老,具有豐富的對美交往和鬥爭的經驗。他早已判斷美國是不可信的,伊朗和美國關系不可能正常化,更不能以犧牲伊朗的尊嚴和利益為代價去改善與美國的關系。
6月28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大選中投票。
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以伊朗為核心,由敘利亞、黎巴嫩真主黨、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組織、也門胡塞武裝和哈馬斯構成的抵抗之弧,在對抗美國中東霸權的戰線上爆發出極大的戰鬥力,背後的原因是什麽?
雖然幾十年來,伊朗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制裁,但其經濟並未崩潰。被美國制裁後,伊朗在經濟領域主要發展「抵抗經濟」,即透過獨立自主、減少對外部的依賴,從而降低制裁對國內經濟的影響。伊朗2023年的經濟增長率達到5.4%,同比增長1.6%。
在大選期間,哈梅內伊表示「依賴美國的人,是管不好國家的」。這不僅在提醒伊朗國內許多對美國抱有幻想的人,也在為新總統劃定對美外交的原則,即不要指望透過依靠美國解決伊朗面臨的問題。
(海報新聞編輯 姜暉 綜合新華社、央視網、環球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