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1月1日發表聲明說,因過境協定到期,自莫斯科時間1日早8時起終止過境烏克蘭向歐洲輸送天然氣。同日,烏克蘭能源部表示,基輔時間1月1日早7時,烏克蘭停止了俄羅斯天然氣過境輸送服務。
![](https://img.jasve.com/2025-1/cd4249ef2740fbfa3793c0289da73d46.webp)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的天然氣處理設施(視覺中國資料圖)
俄羅斯停止透過烏克蘭向歐洲供應天然氣,未來或許會在歐洲引發連鎖反應,帶來「三家輸,一家贏」的局面。
烏「關閘」俄「斷供」,影響不大?
據悉,幾十年來,俄羅斯一直透過一條跨境輸氣管道將俄西伯利亞北部所產天然氣經烏克蘭送達斯洛伐克、捷克、匈牙利、奧地利等國。而這些國家也嚴重依賴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來滿足對天然氣的需求。因此,「俄氣時代終結」給這些國家帶來了重大擔憂。
但也有完全相反的分析認為,此次「斷氣」應該不會影響歐盟消費者的價格,不像2022年那樣,當時來自俄羅斯的供應下降導致價格創下歷史新高,加劇了生活成本危機,並打擊了歐盟的競爭力。近日,歐盟委員會一位發言人就曾表示,歐盟已為俄羅斯天然氣過境烏克蘭輸往歐洲的協定終止做好準備,該協定終止對歐盟天然氣供應安全「影響有限」。
那麽,此次「斷氣」真的影響不大?看斯洛伐克的反應就知道了。
對烏克蘭「關閘」,反應最大的莫過於斯洛伐克總理菲佐。
為了「續氣」,菲佐於2024年12月22日突訪俄羅斯並與俄總統普京會晤(自烏克蘭危機2022年2月全面升級以來,菲佐是繼奧地利總理卡爾·內哈默、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維克托之後,第三名到訪俄羅斯的歐洲國家領導人。而斯洛伐克既是歐盟成員,也是北約成員
)。菲佐表示這次訪俄意在回應澤連斯基拒絕續簽天然氣過境合約。
![](https://img.jasve.com/2025-1/1470d602f3e6ee8c0e4397afa5c7b0ce.webp)
當地時間2024年12月22日,俄羅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宮,俄羅斯總統普京與斯洛伐克總理菲佐會晤(視覺中國圖)
此後,菲佐甚至於2024年12月27日隔空喊話烏克蘭:如果對方「關閘」,斯洛伐克將考慮停止向烏提供急需的電力供應。
看來,斯洛伐克是「真急了」,理由很簡單——俄烏沖突以來,烏克蘭管道一直在俄輸歐天然氣方面發揮巨大作用。一年約500億立方米的對歐天然氣供應中,烏方管道承擔了150億立方米的供氣量。
斯洛伐克是烏管道供氣的主要受益方,其他還包括匈牙利、奧地利等國。這三國市場總和約65%的用氣需求,都來自經過烏克蘭管道的俄羅斯天然氣。
而烏克蘭「關閘」,三國之中,匈牙利尚且可以依賴「土耳其溪」管道;奧地利(已於去年11月因仲裁糾紛被俄「斷氣」)也有替代選項;只有斯洛伐克騰挪空間較小——作為歐洲內陸國家,斯洛伐克高度依賴烏克蘭中轉管道獲取俄天然氣,而烏克蘭這條線斷了,斯洛伐克可能每年在天然氣進口方面要多花費5億到10億歐元。
而除了匈牙利,另一個歐洲國家摩爾多瓦,也不得不在此次「斷氣風波」中謀求出路。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2024年12月28日宣布,鑒於摩爾多瓦天然氣公司長期欠費,決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暫停對摩爾多瓦供應天然氣。
俄羅斯每年向摩爾多瓦供應大約2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目前摩爾多瓦已宣布進入冬季能源緊急狀態。
有分析認為,俄羅斯對摩爾多瓦「斷氣」,一是技術原因,即烏方「關閘」;二是政治原因。去年10月摩爾多瓦大選之後,親歐的桑杜當選總統,積極推動該國「入歐」行程。俄試圖對桑杜政府施加經濟壓力。
沖突持續近3年,烏克蘭為何此時執意「關閘」?
可惜,斯洛伐克總理菲佐的一連串動作並沒有改變烏克蘭的決絕態度。
那麽,俄烏沖突已持續近3年,烏克蘭為何會在此時執意「關閘」?從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張弘和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研究院教授崔洪建的分析中,海報新聞總結了4點原因:
1、政治和國家安全因素。俄烏因交戰斷交,盡管烏克蘭「關閘」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但烏將此舉視作減少俄獲得財政和戰爭資源的必要手段,出於「政治正確」。
![](https://img.jasve.com/2025-1/72acd739161f40a781bac7968f8676b9.webp)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1日表示,2025年前每年透過烏克蘭輸送至歐洲的俄羅斯天然氣超過1300億立方米,而今天俄羅斯天然氣過境烏克蘭的數量為零,這是俄羅斯遭遇的最大失敗之一(視覺中國資料圖)
2、協定到期,順勢而為。烏克蘭其實早就想「關閘」
,但考慮到歐盟對烏大量援助,基輔為顧及歐盟顏面,也為不對歐洲經濟構成壓力,一直沒有「斷氣」。但目前俄烏協定到期,烏克蘭能以一種合理體面的方式結束合作。
3、烏想對「親俄」國家「施以顏色」。
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國與俄維持商業聯系,反對歐盟制裁俄羅斯。尤其是此次「斷氣」事件後,受到主要影響和打擊的斯洛伐克。自從菲佐總理上台以後,無論是對俄羅斯的政策、對烏克蘭危機的立場,相比此前的斯洛伐克政府有很大的變化和調整。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烏克蘭方面這麽做,顯然是想讓斯洛伐克以及全歐洲方面在逐漸切斷和俄羅斯的能源聯系之後,在對烏克蘭的立場上出現進一步的變化。
4、烏希望增加籌碼,獲杜林普更多支持。
美國當選總統杜林普上台後,不排除俄烏走向和談。對於戰局被動一方的烏克蘭,可打的牌不多,「天然氣牌」就是一張。就在這幾天,烏克蘭方面宣布,準備開始購買來自美國的頁巖氣。對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烏克蘭來說,為了確保美國尤其是在杜林普上台之後,能夠持續全面給烏克蘭提供各種支持,尤其是軍事援助,顯然要讓美國嘗到一些甜頭。透過切斷和俄羅斯的能源聯系,然後轉而透過購買美國頁巖氣向杜林普示好,這樣來換取杜林普接下來可能在所謂的政治解決方向上做出一些有利於烏克蘭的舉動。
坐收漁翁之利,美國成最大贏家
俄烏沖突爆發後,歐盟追隨美國對俄羅斯能源產品施加多輪制裁,並制定了在2027年前與俄「能源脫鉤」的目標。輿論指出,兩年多來歐盟逐步減少對俄能源依賴,自身正遭受著這一系列政策的反噬,但美國卻「悶聲發大財」,成為最大贏家。
![](https://img.jasve.com/2025-1/84305e70a6cc2becb6eebbd9397c0a6d.webp)
奧地利業內專家預計,短期內每兆瓦時天然氣價格將上漲3歐元至10歐元。當地媒體指出,鑒於目前歐盟天然氣價格本來就比俄烏沖突爆發前高出很多,即使不再出現2022年那樣的價格飆升,哪怕10%上漲也是一筆不菲的開支
眾多媒體和分析人士均認為,如果俄烏無法在短期內解決天然氣過境問題,除了烏克蘭每年將損失約8億美元過境費,俄羅斯每年將失去數十億美元的收入,部份歐盟成員國也將進一步受到能源短缺壓力,而美國卻從中坐收漁利:
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為填補天然氣供應缺口,歐盟國家被迫高價向美國和卡塔爾等國購買LNG(液化天然氣簡稱)。2023年歐盟從美國進口的LNG占其進口總量的46%,較2021年增長了近一倍。
且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2022年報道,美國能源公司只需要花6000萬美元就可以將一艘LNG運輸船裝滿,而歐洲的收購價卻高達2.75億美元。除去運輸等成本,美國的每船LNG都可以從歐洲賺取超過1.5億美元。
而目前,美國第八座LNG設施已於近期開始對歐供氣。
分析指出,烏克蘭停止轉運俄羅斯天然氣,不只是簡單的能源紛爭,更是一場復雜的地緣政治博弈,預示未來全球能源格局的深刻變革。
張弘認為,俄烏沖突幫助美國實作了能源進入歐洲的計劃,這是意外收獲還是蓄謀已久無法考證
,但美國無疑是烏克蘭危機的受益者。美國LNG出口量首登全球第一,歐洲成為最大買家。
![](https://img.jasve.com/2025-1/5dc1821f38c988e9607f1923808f57a7.webp)
美國當選總統杜林普(視覺中國圖)
美國當選總統杜林普日前就表示,歐盟必須透過大規模購買美國石油和天然氣來彌補對美巨額貿易順差,否則將面臨全面關稅。
分析人士認為,此舉試圖將歐盟在能源供應領域與美國深度繫結,以更高價格向歐盟出售能源,一方面加強對歐洲能源市場的控制,另一方面也借機進一步鞏固美國在歐洲地緣政治中的影響力。
在張弘看來,未來美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經濟體、科技強國,還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出口國。「這對俄羅斯確實是個不好的訊息。對歐洲而言,它不得不為地緣政治危機埋單,其全球經濟競爭力也會遭到削弱。」
![](https://img.jasve.com/2025-1/afeecb5662711e8360f5449847a368f0.webp)
(海報新聞編輯 石慧 綜合整理自央視新聞、上觀新聞、環球時報、財聯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