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一條股權被凍結的資訊讓合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合芯科技」)重回業界視線。這家總部位於廣州的知名國產CPU廠商,一個多月前被爆深陷經營困境:拖欠薪金、停發績效、員工大批次離職並仲裁維權。
合芯科技成立於2014年,前身為蘇州中晟宏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晟宏芯」),基於IBM授權的Power指令集架構,從事伺服器CPU國產化替代業務。聚光燈下的合芯科技收獲諸多炫目的標簽:廣州市「未來獨角獸」企業、廣東省第六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
創辦迄今,合芯科技拿得出手的,是一款名為HX-C1000的自研CPU芯片。但由於資金鏈狀況從2023年底開始急轉直下,本應今年年初送往台積電流片的HX-C2000芯片胎死腹中。
多名合芯科技前員工回憶,2023年初,各地員工都去廣州總部開過一次動員大會,公司提到後續要股改並上市,「那時候整個公司都欣欣向榮」。
為何看上去前景甚好的合芯科技,一夜之間大廈傾覆?
公司「續不上命了」
據多位合芯科技前員工事後回想,公司的現金流危機,肇始於2023年12月薪金開始延發。起初,薪金只會拖欠一周左右,直至今年5月的薪資徹底停發。
大批次員工選擇跳槽。合芯科技正常營運時,在廣州、蘇州、北京、上海、深圳五地設立辦公點,公司規模約500人左右。據前員工袁偉估算,光是上海分部離職後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人數就有100多人。
合芯科技拖欠的薪金主要分為兩部份:今年5月及後續的薪資、2023年的年終獎。部份員工還有申請專利應得的獎金。合芯科技員工謝鳴遠粗略推測,公司拖欠的薪金規模可能高達一兩個億,另外還有欠外部公司的賬款。
多位員工告訴南都記者,他們申請的勞動爭議仲裁以調解形式結案。在勞動爭議仲裁部門主持下,合芯科技和離職員工達成協定,分批次約定了在今年12月底、明年1月底等償還欠薪。
按法律規定,如果合芯科技未能按時履行,員工有權提請法院強制執行。但有員工對拿到拖欠的薪金並不抱太大期望。
仍有少數員工選擇留下。據謝鳴遠了解,這些留在合芯科技的,許多是迫於就業形勢,離職後難以在當地找到合適的崗位。由於一些負責技術研發的高管也離職了,無人督促工作,公司專案幾乎停擺,在職員工基本處於保留勞動關系但沒怎麽工作的狀態。
今年8月底至9月,合芯科技先是宣布取消發放2023年績效獎金,隨後對在職員工降薪。謝鳴遠說,技術部門基本上降薪振幅達30%,有的人會更多,而職能崗位本身薪金不高,調整振幅較小。不過,由於在職員工紛紛反對,後來降薪的調整措施就不了了之。
在發給員工的通知中,公司層面將經營困境歸咎於大環境不好:2023年至今,全球半導體市場呈現嚴重衰退,行業下行周期下,國內芯片行業承受巨大壓力,在「彈盡糧絕」與「絕處逢生」中苦苦掙紮。
但多位員工表示,談妥的融資沒到,才是壓倒合芯科技的最後一根稻草。前員工肖亮平回憶,2023年12月第一次延發薪金時,合芯科技CTO劉洋在員工大會上一度哽咽,聲稱預期有兩筆融資,但沒能進賬,公司還在搶救,盡力尋找新的融資。後續延發薪金時就沒再解釋情況。
根據四名合芯科技前員工的說法,公司提到過從江蘇南通市政府方面獲得了一筆約5億元的融資。資方計劃分兩批交割,先打兩億,再打三億。從後續結果看,這筆融資交易最終告吹。
「CPU芯片公司很少能靠著賣產品實作自給自足,其實都是靠融資撐起來的。」肖亮平說,2018年以後半導體行業湧現一股投資熱潮,但2023年左右,投資者的熱情已逐漸冷卻。失去融資「輸血」,公司自然「續不上命了」。
股東糾葛致融資擱淺
合芯科技的前身——中晟宏芯,最初是一家蘇州的芯片公司,2020年將總部落戶廣州。2022年6月,合芯科技總部正式進駐科學城(廣州)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科學城投資集團」)建設營運的「專精特新」產業園區——京廣協同創新中心。
融資方面,據公司官網介紹,2021年和2022年,合芯科技先後引入科學城投資集團和廣州灣區半導體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灣區半導體集團」)的戰略投資。
科學城投資集團下屬從事創投的企業,包括廣州科學城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廣州科學城創投」)。科學城投資集團也是灣區半導體集團的第二大股東。
天眼查披露的股權結構顯示,北京鑫諾投資有限公司為合芯科技第一大股東,持股33.9474%,由合芯科技董事長姚克儉間接控股。公開資訊顯示,姚克儉有房地產行業從業背景。
第二大股東是穗科戰略(廣州)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20.3884%,其背後由科學城投資集團和廣州科學城創投共同持股。灣區半導體集團持股8.3579%,為第五大股東。第六大股東知識城(廣州)高科技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背後是知識城(廣州)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知識城投資集團」)。
合心科技主要股東。
綜合合芯科技員工和公司高管的說法,談妥的融資未能進賬,緣於公司背後股東的否決。
一位合芯科技的高管告訴南都記者,沒有融資進來,主要是有些股東有一票否決權,「公司管理團隊也搞不定」。合芯科技現有股東之間目前仍在協商引入新股東,預計新的國有股東將成為公司大股東。
謝鳴遠也了解到,此前多筆融資告吹,關鍵癥結在於現有股東不同意新的投資方進來,「可能對條件不太滿意」。公司高管並不像外界傳聞的那樣失聯了,仍經常在辦公室接待前來談融資的訪客。最新聽到的訊息是,一家長三角地區的國資將要入股,融資規模能夠覆蓋公司之前的欠款,並補齊擱淺的專案進度。
「一眼望到頭」的國產化賽道
合芯科技經營危機的直接成因雖然與融資相關,但多位前員工提到公司更大的隱憂來自產品技術路線的落伍。
中晟宏芯時期,公司從IBM取得Power指令集的授權,並獲得IBM、中科院計算所的技術支持。CPU指令集分為復雜指令集和精簡指令集,前者的典型是英特爾的x86,Power指令集為後者。
據謝鳴遠介紹,Power指令集的CPU一般面向保密性要求高的行業,比如銀行、政府機構等。大概10年前美國「棱鏡門」事件發生後,銀行等行業興起「去IOE化」風潮——去掉IBM的小型機、Oracle數據庫和EMC儲存器材,尋求國產化替代。合芯科技成立之初,將無痛替代IBM的產品,作為自身的業務路線。
但在伺服器CPU市場,x86占據主導,Power指令集屬於非常狹窄的賽道。一位合芯科技的前員工直言,Power指令集架構「確實沒有什麽潛力,或者說一眼就望到頭」。
謝鳴遠補充說,受近兩年宏觀經濟狀況影響,銀行、政府機構等Power指令集CPU下遊客戶,可能也不會有太多需求去替換舊有的伺服器。
基於Power指令集,合芯科技推出目前可以商用的CPU產品——HX-C1000。第二代產品HX-C2000的預研在2019年啟動,2022年經歷了HX-C2000一號測試芯片TC1的順利流片,最終止步於2023年11月HX-C2000二號測試芯片TC2的點亮。按業內做法,由於CPU伺服器正式流片成本高昂,廠商會選擇其中一小塊芯片先做流片。流片和點亮是芯片從設計到量產的中間必經環節。
合芯科技HX-C2000二號測試芯片TC2的概念圖。來源:合芯科技公眾號
合芯科技的官方公眾號寫道,TC2的成功點亮,意味著自2014年Power架構技術授權進入中國以來,合芯科技團隊完成了首次高效能CPU主要功能的設計、實作與矽後回測成功,以及對IBM架構授權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
肖亮平還記得,TC2成功點亮後,有高管感慨兩年的心血沒有白費。按照合芯科技的規劃,原本在2024年上半年將HX-C2000送往台積電流片,但流片費用高達近一億元,此時公司連幾千萬的薪金都發不來了。
即便按計劃真正送到台積電,肖亮平認為流片的成功率也比較低。他說,外行人可能會以為,一小塊測試芯片成功了,由28塊芯片組成的整台伺服器流片應該也沒問題,但後者還考驗不同塊CPU之間的互聯等技術,以實作協同工作。肖亮平稱,按照仿真出來的結果,HX-C2000一些所謂的技術創新,其效能可能還不如HX-C1000。
公司管理和擴張受質疑
隨著Power架構路線日漸衰落,合芯科技曾試圖改弦易轍。四位前員工透露,大概在2023年9月,合芯科技開始向行業熱門的RISC-V路線轉向。
和Power指令集一樣,RISC-V指令集架構也屬於精簡指令集陣營,一大優勢是完全開源,允許任何人免費使用,無需支付IP特許費用。另外,RISC-V架構還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和靈活性等特點。
中國數碼經濟百人會在2023年一份報告中指出,RISC-V架構具有廣闊的套用前景,有力地支撐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資訊科技產業和數碼經濟的發展。發展RISC-V產業,對於中國打破芯片市場壟斷、實作芯片自主可控、增強芯片業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但肖亮平看到的RISC-V新專案行動,僅限於「開會講了個PPT」,未有實質性推進。
員工質疑的,不止技術路線調整不及時,還有公司正常經營時的無序擴張和危機時不敢斷臂求生。
「初創公司肯定得勒緊褲腰帶,但合芯科技一下子做得太大了。」前員工袁偉認為,500多位員工中,行政、IT部門等後勤部門的人員規模占比大,「太過臃腫」。
林齊斌在2022年1月入職時,合芯科技才200多人,一年多內就翻倍至500多人。他質疑一條CPU產品線是否需要如此多員工?加之公司開的高薪,人力成本必然龐大。
2023年尤其擴招迅猛。袁偉提到,當時OPPO旗下的芯片部門哲庫倒閉,一些外企芯片公司裁員,公司花高薪挖了一批人進來。
面對如此多的人力開支,林齊斌抱怨公司未能及時裁員止損,沒有把不必要的崗位裁掉,「一直硬拖著」。
多位員工提到,去年資金鏈承壓後,公司管理層還缺乏公開透明的成因解釋。林齊斌說,管理不透明導致的軍心不穩,會讓公司在困難時期的營運陷入惡性迴圈:「員工沒有精力搞研發,產品出不來,沒有技術上的突破,那公司肯定就是完蛋。」
**文中合芯科技受訪員工名字均為化名
采寫:南都記者 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