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印度制造業受挫,分析人士:如果不成為中國供應鏈的一部份,就沒法做任何事

2024-09-12社會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印度試圖追趕中國的制造業規模,但現實阻礙了這一決心。」英國路透社9月11日發文稱,印度政府自2020年以來加強了對中國投資的限制,尋求發展本土制造業。但四年時間過去,印度雖然為本地生產提供了大量補貼,印度企業卻始終難以擴大生產規模,其「工業巨頭之路」遭受挫折。
一名印度政府官員透露,由於印度需要更多的投資,該國已經開始考慮放寬2020年以後針對中國投資的限制。有分析人士直言,在太陽能電池板、電動汽車等高新技術領域,如果印度不成為中國供應鏈的一部份,就沒法做任何事情。
印度電子制造商迪克森科技公司的一家工廠 彭博社
報道稱,過去幾年裏,全球市場對電動汽車、半導體和人工智能的需求激增,印度和中國之間資本、技術和人才的交流卻大幅放緩。莫迪政府嚴格審查來自中國的投資,拒絕了多家中國企業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投資,還為與中國股東有往來的印度企業設定了繁瑣的程式。
然而,印度政府為本地生產提供的補貼始終無法促進印度本土企業擴大生產規模,這促使印度政府考慮放寬部份限制。
一名了解政府議程的印度官員向路透社透露,由於印度需要更多投資,印度政府已經開始考慮放寬針對中國投資的限制。另一名知情人士表示,印度總理辦公室正在推動擬議的寬松政策,政府各部門之間的問題正得到解決。
報道稱,莫迪政府考慮新增一項條款,中國持股不超過10%的公司的投資不再需要得到印度政府的批準,此舉可能有助於那些與中國公司存在供應鏈合作的國際企業在印度投資。為解決安全問題,印度政府還計劃建立一個由犯罪和欺詐調查機構以及銀行業監管機構推動的投資監管框架。
此外,印度政府自2020年以來對中國公民實施了嚴格的簽證限制,「赴印簽證難」已持續很長時間,但在制造業的遊說之下,印度正逐漸放寬對中國人員的簽證審批。另一名印度政府官員稱,印度可能已經批準了近2000份中國技術人員的短期簽證。
印度移動與電子產品協會主席潘卡吉·莫辛德魯(Pankaj Mohindroo)表示:「在簽證發放的過程中,有合理的舉措。雖然情況還沒有根本性的變化,但態度已經發生了轉變。」
分析人士認為,這些舉措可能有助於鼓勵中國增加在印投資,對於印度加入太陽能電池板、電動汽車和電池制造等高新技術領域的供應鏈至關重要。
印度政府首席經濟顧問納格斯瓦蘭(V. Anantha Nageswaran)表示,印度不可避免地需要融入中國的供應鏈,「印度必須做出選擇,是要完全依賴進口,還是部份依賴中國投資。」莫辛德魯也認為,如果一些中國技術進入印度,同時不危及國家安全,印度將「受益匪淺」。
路透社指出,自2020年以來,印度的商品進口增加56%,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幾乎翻倍,達到850億美元。現在中國依然是印度最大的商品來源國,也是印度最大的工業品供應國。
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自2020年以來迅速擴大 路透社報道截圖
美國耶魯大學講師蘇尚特·辛格(Sushant Singh)直言:「人們意識到,在太陽能電池板、電動汽車等高科技產品領域,如果你不成為中國供應鏈的一部份,就沒法做任何事情。」
即使是一些支持對中國產品設定壁壘的印度企業也承認,印度需要來自中國的商品和投資。印度人民院議員、金達爾鋼鐵和電力公司董事長納文·金達爾(Naveen Jindal)對路透社稱,他支持印度對中國鋼鐵加征關稅,但他也認為印度需要采取更務實的貿易方式。
金達爾說:「許多鋼鐵公司都從中國進口器材和技術。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國,在一些領域表現得非常好。」
印度【經濟時報】今年6月曾援引印度移動與電子產品協會的數據稱,過去四年裏,緊張的外交關系對中印之間的商業活動造成影響,導致印度電子制造商損失150億美元,並造成過10萬個工作崗位流失。
美國彭博社此前也發文稱,印度政府試圖將中國企業排除在當地供應鏈之外,但這種策略註定會失敗,因為印度市場規模有限且深度不足,跨國公司不會把整個供應鏈轉移到印度來為它服務。拒絕中企的投資和技術只會讓印度更難趕上中國。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