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精致出行風靡高鐵後,有友鳳爪跌落神壇

2024-09-01社會

精致出行風靡高鐵後,有友鳳爪跌落神壇

人類坐高鐵已進入next level。

現在開啟某書、某音,「精致女孩坐高鐵」已成新晉流量密碼,她們重新定義了坐高鐵的儀式感。

先擦拭車窗外玻璃,接著拿出自備的餐具、垃圾袋,插花、加濕器、泡茶按摩同樣必不可少,就連上廁所都充滿了儀式感。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

這種儀式感還在不斷被內卷,除蟎、鋪毛毯、投影機……一件又一件「儀器」輪番上陣,把高鐵坐出了新高度。

而當高鐵乘客正在拼命卷儀式感時,另一頭的綠皮火車卻紋絲不動。

因為乘坐綠皮火車的儀式感早在二十年前就被全國統一了,一桶康師傅紅燒牛肉面和一包有友泡椒鳳爪就是乘坐綠皮火車的最高禮節。

康師傅不必多說,有友泡椒鳳爪怎麽也能經久不衰,硬控乘客二十年呢?

泡椒鳳爪,原本是川渝地區的名小吃,家家戶戶都會泡上兩罐。不知從何時起,它跟綠皮火車結上了緣,不僅成了普快乘客的標配,還登頂售賣車的C位。

圖源:小紅書@裕廊西街30號

倘若說康師傅是幹糧,那有友泡椒鳳爪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精神食糧」,人們在綠皮火車上吃它,圖得不是充饑,而是漫漫長途中對精神的自我慰藉。

綠皮火車不能沒有有友泡椒鳳爪,就像3D區不能失去蒂法。

由於工作地離家甚遠且沒有直達高鐵,我經常乘坐綠皮火車回家,就是那種短則十幾二十個小時,長則三四十個小時的慢速列車。

每當列車發車後,無論硬座還是硬臥,總會稀稀拉拉響起拿零食的聲音,占比最高的,往往是有友泡椒鳳爪。

唯一能跟它抗衡的,只有隔壁霸占主食圈的康師傅。

有友泡椒鳳爪究竟有多火呢?

這麽說吧,上市的食品公司很多,但只有「有友」是單靠泡椒鳳爪便登上了上海證劵交易所的主機板。

它憑一己之力,撐起了一家市值幾十億的上市公司。

前段時間,有友食品公布2024年上半年財報,泡椒雞爪占了總收入的75.61%,其他豬皮晶、筍尖、豆幹等產品加起來也只是堪堪夠著它的零頭。

半壁江山都不足以形容它。

之所以如此,只因為中國人實在太喜歡吃雞爪了。

愛吃到什麽程度呢?

需要大量進口的程度。

在2023年雞肉產品進口品類中,凍雞爪遙遙領先其他部位,高達40.68%,哪怕是雞塊、雞翅都沒法跟它比。

但令很多人奇怪的是,為啥大家都喜歡吃雞爪,尤其是有友泡椒鳳爪。

老實講,有友泡椒鳳爪在零食裏實在有點反人類,一點兒也不符合人嘴工程學,單是開啟包裝這一步就得小心翼翼,謹防一個大力撕扯把泡椒水濺自己一身,吃的時候還得闖迷宮一樣將雞爪從泡椒的包圍中一點點擠出來。

而且呢,雞爪跟雞架一樣根本沒有幾兩肉,與其說吃的是爪子,不如說是在嚼骨頭,嚼完以後還得盡數吐出來,堪比嗑泡椒味的瓜子。

可恰恰是這種反人類的設定,令人甘之如飴。

在有友泡椒鳳爪忠實的信徒眼裏,吃雞爪不能叫吃雞爪,而是「嗦雞爪」,就跟品嘗爆炒田螺一樣,真正享受的不是藏在裏邊的田螺肉,而是嗦田螺殼的過程,所有美味,皆在表層。

至於肉多肉少,並不重要,有友泡椒鳳爪屬於泡泡糖和瓜子的完美結合體,不僅能讓嘴裏一直有味兒,還可以慢條斯理地嗦上半小時乃至更久,再適合不過打發綠皮火車上的時間。

一嗦二嚼三吐,一種零食,三種快樂。

吃完以後「嘶哈嘶哈」的大口呼氣,更是對美味的最高禮贊。

有兩種零食哪怕你吃完了,別人也能猜出你吃的是啥?

一種是泡椒鳳爪;還有一種,是其他。

一包鳳爪,半包泡椒,撕開包裝袋後散發出來的泡椒味,辛辣又沖鼻,平時在家做菜都不敢放這麽多泡椒,卻偏偏一股腦塞進了一包零食裏。

不誇張地說,它可能是味道最重的零食,哪怕榴槤糖來了都得「跪下」,如果你在辦公室或者臥室裏吃榴槤糖,別人頂多捂下鼻子,但如果吃的是有友泡椒鳳爪,全屋的窗戶都會在一瞬間開啟,不亞於開了一罐低配版的鯡魚罐頭。

這股味道勸退了很多人,但在綠皮火車上,它卻恰到好處。

人們對綠皮火車的印象,往往跟味道有關,腳臭味、即食麵味、鹵菜味、啤酒味……還有車廂連線處隱隱約約的煙味,主打一個「包羅萬象」。

有人習慣成自然,也有人倍受煎熬。

圖源:小紅書@心平愈三千

此時撕開一包有友泡椒鳳爪,等同於張開了一層結界,在濃郁的泡椒味面前,其他雜味兒都將蕩然無存,你的世界裏唯有手中這包晶瑩剔透的鳳爪,它會短暫地帶你逃離眼前這節逼仄擁擠的車廂通道。

如果你身上有檀香味,說明你剛拜訪過寺廟;如果你身上有消毒水味,說明你從醫院回來;如果能從你身上聞到泡椒味,那就說明你剛下綠皮火車。

人們堅信,綠皮火車就是有友泡椒鳳爪的主場。

在綠皮火車上,有友泡椒鳳爪屬於獨一檔的社交貨幣,哪怕可口可樂來了都不好使。

它仿佛天生就肩負著分享的使命,當其他同行都是完整的一根爪子的時候,它偏偏被切成了好幾節碎段,讓本就不大的雞爪只剩拇指蓋那麽點。

圖源:小紅書@陳嘻嘻

一粒粒碎雞爪看上去有點像木糖醇,而經常吃木糖醇的人應該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有事沒事便會給身邊的人也倒上兩粒。

有友泡椒鳳爪也一樣,幾個素昧平生的乘客坐在一塊兒,氣氛難免尷尬,這時候撕開包裝袋,隨口問旁邊人一句「吃嗎」,便能迅速破冰。

倘若這輛車由東北駛出,其他人還會立馬掏出啤酒、花生米、涼拌菜,臨時湊一桌熱熱鬧鬧的席吃。

正如人們始終不明白為什麽網吧的泡面更香一樣,人們也搞不懂為什麽綠皮火車上的雞爪更好吃,列車上仿佛存在某種buff且僅供它使用,乘客們甚至願意為了它溢價買單。

有人用半包沒吃完的有友鳳爪,換來了一盒剛拆封的芙蓉王;有人透過分享雞爪,結識了鄰座乘客;還有i人被雞爪的香味引誘地渾身刺擾,強行當了回e人。

喜歡泡椒鳳爪的人,還分成了兩派:「雞腳派」和「雞拐派」。

有人獨愛雞腳的精巧光滑,有人偏喜雞拐的肉多骨脆。

每次撕開包裝袋,內心都會暗暗期待雞腳多一些或雞拐多一些,有一種開盲盒的驚喜。

圖源:小紅書@莉莉絲沃德

除了驚喜,還有安心。

在長達二三十個小時的綠皮火車上,有友鳳爪或許是車廂內的人能買到且品嘗到最有安全感的美食。

綠皮火車上吃啥的都有,一條鄙視鏈也由此誕生。

有人擺出肯德基全家桶跟周黑鴨,豪華程度堪比滿漢全席,卻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也有人鹵蛋配火腿腸,看著像是沒有為長途跋涉做任何準備,容易落下一個經驗尚淺的印象。

圖源:小紅書@躺平的Wendy

可當這個人享用的是泡椒鳳爪時,意味著TA早已結束這條鄙視鏈,完美融入了當下的環境。

這是綠皮火車上最低成本的體面。

很少有人會喜歡乘坐綠皮火車,因為在這條動輒二三十個小時且訊號極差的軌域上,時間將變得廉價。

有人白日入睡,有人望窗發呆,有友泡椒鳳爪則賦予了一重別樣的意義。

人生的辛酸苦辣,將透過味蕾和鼻腔的雙重刺激,在列車的轟鳴聲中於玻璃車窗上具像化,仿佛嘴裏嚼的不是雞爪,而是生活。

對於常年乘坐綠皮火車的人而言,有友泡椒鳳爪就像蘭州牛肉面之於甘肅,油潑面之於陜西。

味道之上,承載著記憶。

是北漂的記憶,是南下打工的記憶,更是一段關於奮鬥的集體記憶。

2000年左右,全國掀起了一陣打工潮,一撥人湧入珠三角,一批人奔向了首都北京。

在那個高鐵、飛機尚未普及的年代,綠皮火車是大眾唯一的選擇,當人們提著塑膠桶和蛇皮袋擠進擁擠的車廂後,忐忑、期待、茫然、堅定……各種情緒彌漫於車廂內。

這是大多數人第一次乘坐火車,也是大多數人第一次背井離鄉,人們只知道列車的終點在何處,卻不清楚自己的終點在哪裏。

那時的車速更慢、車程更長,每個人踏上這趟列車前都必須準備足以吃上好幾頓的餐食。

於是,康師傅紅燒牛肉面、雙匯火腿腸、酒鬼花生、有友泡椒鳳爪占領了一節節車廂,它們陪著人們在綠皮火車上熬過了一個又一個漆黑漫長的隧道和難以入眠的夜晚。舍不得吃列車餐,就泡上一桶即食麵充饑;沒有咖啡,便借著泡椒清醒頭腦。

可以說,它們與綠皮火車一樣,在一位位乘客的人生中豎下了一處處座標,每當他們經過此地,便會觸發關鍵詞,啟用內心深處的這段記憶。

滾燙的即食麵、嫩滑的火腿腸、鹹香的花生米、辛辣的泡椒味……香甜苦辣鹹,各式各樣的味道烙印著自己曾經奮鬥或正在努力的痕跡。

時代總是在變,餐車的菜式每天都會更新、列車也能點外賣了,但很多人踏上綠皮火車前,依舊會習慣性地往包裏塞上幾桶即食麵和幾包泡椒鳳爪。

有人說,喜歡吃有友泡椒鳳爪的人,其實是富有責任感的一幫人。

他們為了多攢下一些錢,寧願一個硬座熬到天亮,一包雞爪撐過大段旅途,嘴角剛剛拭去的泡椒水,仿佛征戰沙場前喝的壯行酒,哪怕前路未蔔,但由於背後是一整個家庭,便甘願踏上「漫漫長征路」。

圖源:知乎@魯西西

列車到站後,來自五湖四海的乘客們將各奔東西,為同一個明天而奮鬥。

待再次吃上那口泡椒鳳爪,或許就是歸家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