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城市,作為大量人口承載地,更需要綠色的城市底色和綠色的發展模式。城市中的「綠色」既保障城市的基本功能,又展現城市的宜居魅力。本期解釋城市將從生態價值的角度解讀城市的「綠色」價值。
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是一座城市最公平的公共產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更是一座城市最寶貴的資產。
一、綠色是城市的底色,也是城市的資產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曾經建議,人們應在距離居住地300米範圍內至少擁有0.5公頃綠色空間。城市作為大量人口的集中地,居住和辦公的高密度空間也使得城市對於生態綠色的需求更大。
一系列直接和間接的證據都表明,城市中的生態環境、公共綠地的面積、汙染物的濃度以及水資源的潔凈度等指標都關系到城市居民的預期壽命和過早死亡率(Premature mortality)。事實上,一些醫學研究表明,在歐洲各國城市中,綠色空間較少的城市中居民的死亡率負擔顯著增高。
在上個世紀90年代,以美國為代表的已開發國家的學者開始關註生態環境相關的經濟問題。1993年哈佛大學教授Panayotou在國際勞工局的一篇工作論文中分析了不同經濟體生態惡化與人均收入的關系,發現環境惡化程度與經濟發展(通常以人均GDP的形式計量)呈現「倒U型關系」。他據此提出了著名的「環境庫茲涅茲曲線」(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從該曲線中可以看出(如圖1),在工業化早期,隨著經濟發展,環境問題逐步嚴重,而當工業化時期達到頂峰後,汙染問題也隨之到達頂峰。而在後工業化時代,環境惡化情況逐步好轉。
圖1 環境庫茲涅茲曲線資料來源:筆者根據Panayotou1993年的工作論文繪制。
從國內外城市的實際發展路徑來看,環境惡化與經濟發展的「倒U型」關系可能會隨著具體城市類別以及環境汙染的類別有所區別。甚至在有的城市會出現「N型」「倒N型」「M型」「倒M型」等曲線特征。無論具體形狀如何,環境庫茲涅茲曲線實際上揭示了區域的環境與經濟之間的關系,兩者並非簡單的相互依賴或者相互獨立關系,而是在不同階段呈現具體的特征。
二、城市中「綠色」的價值如何測算?
近年來,城市環境系統的生態價值得到越來越多的關註。一般看來,生態系的價值包括其提供的產品價值、服務價值以及精神文化價值。但目前仍然沒有統一的核算城市生態價值的模型框架或者標準演算法。一方面,城市的生態價值是一個復雜且多維度的概念,它涵蓋了植被、水資源、空氣質素、生物多樣性等多個方面。要全面評估生態價值,需要借助多個指標,采用跨學科、跨領域的方法來進行計算,難度較大。
另一方面,在不同維度或層次上,其經濟學中的生態價值往往嚴重依賴統計方法、統計口徑、統計尺度、以及核算模型,因此差異極大。比如,印度加爾各答農業大學德斯教授曾對一棵樹的生態價值進行計算,認為其生態價值包括:吸收有害氣體、防止大氣汙染價值約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7500美元;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總計創值約196000美元。而實際生活中,一棵普通的樹木基本不可能賣到近20萬美元的「天價」。
盡管如此,從聯合國統計署到一些已開發國家的環保部門,再到一些高校學者,都對生態價值核算進行了深入探索。
目前,主要有三個方向。
一是基於存量資源的核算,以聯合國統計署的環境經濟核算體系(SEEA)為代表,重點強調生態價值中資源部份,對環境的服務以及人文價值的核算涉及相對較少,屬於比較傳統的方法。
二是基於當量因子的核算,比如馬里蘭大學的Costanza教授曾在著名的【自然】雜誌發文,從生態系的17個功能(如氣候調節、尾氣吸收等)出發,采用相當於貨幣價值的價值當量(如同德斯教授對一棵樹價值核算一樣)計算了全球生態系價值,據估計全球生態系的價值約為當前全球GDP的2倍。
三是基於動態補償的核算,比如德國的生態賬戶、英國的自然資本等,都是因地因時,透過公開市場操作的方法評估破壞生態的補償,透過可交易的方式實作生態價值的經濟轉換。
盡管測量城市的整體生態價值很難,但是,作為城市綠色生態系重中之重的植被體系,其透過當量因子法測算城市植被的生態服務價值在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發展。一方面,遙感和地理資訊系統的發展使得勘測地面植被覆蓋率成為一件可實作的事情。另一方面,目前已提出的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等方法能夠實作對城市內的植被覆蓋情況的評估。進一步,利用第一性凈生產力(NPP)數據可以估算植被的固碳和釋氧能力,從而反映城市在碳迴圈和減緩氣候變遷方面的作用。
比如有學者研究了濟南歷下區的植被生態價值,主要包括熱島緩解價值為25萬元每公頃,固碳價值為1.6萬元每公頃,釋氧價值為1.9萬元每公頃,也就是說,城市中的植被生態價值達到了28.5萬元每公頃。同樣對中國西寧城市的植被功能價值的分析發現,固碳釋氧功能價值占據生態服務價值的88%左右,整個西寧市區植被的生態功能價值達到了23億元左右,接近GDP的10%。
未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加強,城市生態系的資產價值也將逐漸被接受、認可和交易。城市生態價值核算中的資源分類不明確、服務範圍不明確、數據共享不到位等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
「解釋城市」專欄由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戴躍華博士主持,關註城市科學發展的前沿趨勢,解釋城市科學以及城市中人類行為動力學的一般特征和規律,探究利用前沿城市科學理論最佳化城市治理的路徑和方法。
參考文獻
[1] 李惠娟,龍如銀.資源型城市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研究——基於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自然資源學報,2013,28(01):19-27.
[2]Costanza R., Darge, R., De Groot, 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Nature,1997,387(15):253-260.
[3] 李真,張靜,陳勁松,等.自然資源生態價值評估核算綜述[J].中阿科技論壇(中英文),2023,(03):93-96.
[4]王維磊,郭連傑,尚冉冉,等.基於RS/GIS的城市植被生態價值分析與評價[J].地理空間資訊,2019,17(07):78-81+10.
[5]蘇茂新,陳克龍,李雙成,等.西寧市城市植被生態系服務功能價值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0,35(05):138-142.
來源:戴躍華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