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樞密院十號】;
美國太空總署(NASA)17日宣布,因波音公司「星際客機」飛船故障而被迫滯留國際太空站的兩名美國太空人——威爾莫爾和威廉士,返回地球的時間將再次延遲,至少要等到2025年3月底,才能搭載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載人「龍」飛船回家。
這也就意味著,原本計劃「上天出差一周」的這兩名美國太空人,滯留太空的時間將接近10個月——路透社提到,威爾莫爾和威廉士有可能「要到4月才能返回地球」,而且不排除未來進一步延期。
提到太空人被迫長時間在太空滯留,很多人都會想起「被遺忘的蘇聯太空人」——謝爾蓋·康斯坦丁諾域治·克里卡列夫。這名航天史上的傳奇人物於1991年作為蘇聯航天員被送上「和平」號空間站,但他在軌工作期間發生了一件大事——蘇聯解體了,克里卡列夫在太空停留了311天才返回地球,落地時國籍變成了俄羅斯,因此他也被稱為「最後的蘇聯人」。可克里卡列夫被迫滯留太空,是因為蘇聯解體帶來的混亂局面所致,大家多少也能理解他的處境。如今眼看威爾莫爾和威廉士在太空的滯留時間都快趕上克里卡列夫——他倆到底是怎麽一步步淪落到這個地步?或者說,美國到底怎麽了?
不妨先簡單回顧一下威爾莫爾和威廉士的「悲慘遭遇」。他們是在今年6月5日搭乘首次執行載人飛行任務的波音公司 「星際客機」飛船發射升空,於6月6日飛抵國際太空站。該飛船原定6月14日脫離國際太空站返回地球,但由於出現推進器故障和氦氣泄漏等問題,返航時間一再推遲。最終NASA為安全起見,決定讓「星際客機」飛船自行返回地球,而兩名美國太空人則改為搭乘執行代號「Crew-9」任務的「自由」號載人「龍」飛船回家。NASA局長比爾·尼爾森表示,讓「星際客機」飛船空載返回地球的決定「是出於對安全的承諾」。這樣可以在飛船返回過程中繼續收集相關測試數據,同時不讓太空人「承擔超過不必要範圍的風險」。
按照慣例,國際太空站的太空人輪換采取所謂「在軌交換」原則,即新一批太空人抵達國際太空站完成工作交接後,前一批太空人才離開,確保前後兩批太空人能夠充分交流國際太空站的情況,為在太空的持續生活和維護提供更好的過渡支持。因此雖然9月30日「自由」號飛船就已經與國際太空站對接成功,但威爾莫爾和威廉士並不能立即搭乘飛船回家,而是需要與該飛船上的兩名太空人共同在國際太空站生活半年,等待執行「Crew-10」任務的載人「龍」飛船在2025年年初抵達國際太空站後,才能開啟回家之旅。
但NASA出人意料地在17日表示,原準備在2025年2月執行「Crew-10」任務的載人「龍」飛船屬於全新建造,需要更多時間完成相關器材的整合和測試,因此它的發射時間也被推遲一個月,需要至少推遲到2025年3月底才能發射。NASA透露,為了保證飛船按計劃發射,曾考慮使用另一艘載人「龍」飛船,但經過反復權衡後決定,最好的選擇是等待新飛船。
對比上天前後的威廉士,可以發現她明顯消瘦
NASA的決定也意味著威爾莫爾和威廉士將在國際太空站停留近10個月時間。雖然太空人在太空生活10個月並非沒有先例,但此前有媒體註意到,最近在鏡頭中亮相的威廉士出現明顯消瘦。通常來說,太空失重環境會導致人體的體液分布變化,沒了地心重力的「束縛」,體液會向上半身集中,導致太空人的臉看起來顯得浮腫——這與威廉士的情況截然相反。但NASA堅稱,國際太空站內太空人身體狀況都沒有問題,「國際太空站上的所有美國太空人都在接受常規醫療評估,有專門的飛行外科醫生在監控,他們的健康狀況良好。」
不管怎麽樣,如今兩名美國太空人被迫在太空滯留更長時間的「黑鍋」,這次得扣在SpaceX的新飛船進度延誤的頭上了。最近西方媒體的接連爆料顯示,SpaceX在航天領域的表現並沒有外界想象的那麽「完美」。例如路透社17日援引3名訊息人士的爆料稱,今年9月SpaceX發射載人「龍」飛船執行的「北極星黎明」航天任務,被吹捧為進行了「人類首次商業太空行走」,但外界並不知道該任務曾出現驚險一幕——SpaceX任務控制中心因為器材故障而斷電一小時,在此期間失去了對載人「龍」飛船的控制。幸運的是在此過程中,飛船沒有遭遇突發情況。「該事故此前從未對外提及」。
最後補充人類太空活動的一個最新知識。12月17日中國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在空間站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安裝、艙外器材設施巡檢及處置等任務中,再次重新整理中國航天員出艙活動時長紀錄——9小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註意到,這也是目前人類最長的艙外行走時間,打破了美國在2001 年創下的世界上最長太空行走紀錄(8 小時 56 分鐘)。
看看,中國與美國都在努力重新整理人類太空活動的紀錄呢(手動狗頭)。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網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