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錢凱港內的起重機。
錢凱市市長接受本報記者采訪。
遠眺錢凱港。
「開港!」
當地時間11月14日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以影片方式共同出席秘魯錢凱港開港儀式。作為中秘高質素共建「一帶一路」合作重點專案,錢凱港正在見證新時代亞拉陸海新通道的誕生。
據統計,錢凱港一期工程可以將秘魯到中國的海運時間縮短至23天,節約20%以上的物流成本,每年為秘魯帶來45億美元收入,創造8000多個直接就業崗位。錢凱港正式開港,有力鞏固秘魯銜接陸海、聯通亞洲和拉美的門戶地位,帶動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整體發展和一體化建設。
「我們的目標是成為拉丁美洲的新加坡。」秘魯交通部長勞爾·佩雷斯對錢凱港的期待,正在化作現實。南美首個智慧港口和綠色港口、「新時代的印加古道」的起點……被寄予厚望的錢凱港,迎來新的歷史時刻。
自秘魯首都利馬出城向錢凱港,大約80公裏的路程,會遇見無數奇景。大體向北的路上,東邊,戈壁、沙漠、褐色高山幾乎連綿無盡,西邊卻能遠眺波光粼粼的太平洋。兩小時的車程,山路爬升,海拔給耳膜帶來壓力;坡度下降,由海至山的腹地竟現出大片農田,當地人在那裏種植玉米、馬鈴薯及水果。陽光耀眼,空氣熱烈,山路轉過彎道,視線盡頭,是海中延伸的一處L形防波堤,以及並排矗立的藍色岸橋——吸引世界目光的錢凱港就在那裏。
銜接陸海全新通道
「DeChancayaShanghai!」(從錢凱到上海!)
剛見面,錢凱市市長胡安·阿爾貝托·阿爾瓦雷斯就面帶笑容,雙手豎起大拇指,不斷沖記者重復這句如今秘魯的流行語。用他的話說,這幾天工作太多太累,但很值得,「因為我們都知道,這是歷史性的時刻」。
在西班牙語中,「錢凱」與「上海」發音接近,乍一聽不易分辨區別。跨語種的相似帶來某種隱喻:原本相隔廣袤太平洋、直線距離一萬多公裏的兩地,隨著錢凱港開港,航程縮短,將極大提升貿易便利性。
為什麽這麽說?
因為在錢凱港建成前,由於秘魯沒有可以停靠大型貨櫃船舶的港口,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等地發往南美的大宗貨物,需要在墨西哥、巴拿馬等地停靠中轉,產品分裝後才能運送到秘魯等國,貨運成本比較高,時間也長。反之,南美多國向中國出口大宗貨物,也大多需要先向北繞行巴拿馬運河。
而隨著錢凱到上海雙向直航航線開通,中秘間單程海運時間將縮短至23天,節約20%以上的物流成本。無論水果還是礦產貿易,都將從中受益。從秘魯向外輻射周邊,阿根廷、巴西、玻利維亞等國的貨物,也都能透過泛美公路,從錢凱運往中國和亞洲,使南美經濟與中國深度銜接,鞏固秘魯銜接陸海、聯通亞洲和拉美的門戶地位。正如刊發習近平主席署名文章當天【秘魯人報】頭版標題所寫:「隨著錢凱港的啟用,秘魯今天開啟了新紀元。」
「看到那艘新船了嗎?我們把它專門命名為‘秘魯輪’,從國內制造出來後跑了一趟歐洲,直接就來這兒了。另一艘是‘新上海輪’,命名都很有紀念意義。」到訪當天,中遠海運港口秘魯錢凱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何波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在港的4艘巨輪,會卸下來自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並向上海運去秘魯農產品。為配合長途運輸農產品的需求,這些能裝載1萬多個貨櫃的巨輪,還會專門配備冷藏箱。現在在中國廣受歡迎的秘魯藍莓、牛油果、葡萄等,未來都能更便捷、更新鮮地送至中國消費者的餐桌。隨著中秘自貿協定升級議定書的簽訂,未來將有更多來自兩國的優質產品,以更快的速度進入彼此市場,兩國人民都將享受自貿協定升級帶來的實惠。
從數據更容易看出錢凱港對於提升當地經貿的意義:目前秘魯全年貨物吞吐量約為2000萬噸,貨櫃年吞吐量為265萬噸;錢凱港的4個泊位可掛靠全球最大貨櫃船,設計年吞吐能力初期為貨櫃100萬標準箱、散雜貨600萬噸、汽車16萬輛——對於當地出口貿易來說,錢凱港將大幅提升貨物運輸水平糊效率。
智慧港口世界一流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港口是巨輪、貨櫃、忙碌的碼頭工人和岸橋,如何能和「智慧」二字掛鉤?
在錢凱港,記者直觀地感受到了科技與智慧的力量。遠控中心中控區的多塊大屏上,即時顯示港口的數碼三維圖,堆場、岸橋的俯瞰圖上,不停閃動雷達環形掃描動態,每個都顯示已有最新數碼化專網技術覆蓋(這也是拉美地區首個最新數碼化專網),具備港口總覽、港口執行、網絡管理、安全監控等功能;遠端操作區,每個可升降高度的操作台前都有一塊大屏,員工不必坐在港口高高的吊機上,就能透過兩個布有紅、黃、藍、綠4色按鈕的搖桿手柄,對照面前的幾塊多角度即時監控屏,遠端精確操作以數百上千噸計的龐然巨物。工程師還給記者展示了一個電腦控制系統,完全自動化操作,系統直接發指令,在提前排好計劃的情況下,軌域吊自動完成作業。
聽起來有點超現實,一定很復雜、很難操作吧?但在中遠海運熟練的工程師眼中,「很簡單的,就跟我們玩電子遊戲一樣」。何波告訴記者,公司第一批剛剛招聘了10名秘魯當地軌域吊司機,全是女性。
在尚未數智化的年代,工人要用龍門吊精準地把貨櫃從船上卸下,或者反向操作裝船,得坐在非常高的塔吊內,半彎著腰、目光向下操作手柄,以實作精準、安全。久而久之,腰椎、頸椎都受不了,往往幹到40來歲就一身職業病。有了遠端控制這一利器,操作工不僅「藍領變白領」,勞動強度降低、職業壽命延長,而且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以錢凱港為例,操作工1小時能操作20個貨櫃,1人能負責4台機器。
讓中國建設者自豪的是,錢凱港的數智化水平在南美堪稱「最頂級」。比如記者在港口看到的電動智能駕駛集卡,由精準衛星導航引導,不必在地面埋設磁釘,車輛就能透過雲上算力的引導,不斷最佳化合理路線,自動駕駛運輸貨物。還有全球首次嘗試的智能紅綠燈控制系統,可以合理利用有人車道和智能駕駛車道,創新最佳化寶貴的堆場資源。
與中國遠隔萬裏,錢凱港的數智化得益於中國整體創新產業集群。港區的智能駕駛集卡、遠控網絡攝影機、港區作業系統等,都來自不同的中國企業。可以說,中國的創新產業集群,為新質生產力在南美落地共同貢獻了力量。
阿爾瓦雷斯市長對這些新技術印象深刻。在碼頭現場,記者問,透過錢凱港,你最希望中國運來什麽樣的產品?
他答道:「中國技術。我對中國的上海、深圳印象深刻,我們希望錢凱港成為一個錨點,透過拉動貿易、拉動經濟的方式,最終帶來更多的創新、技術和科學,讓我們的城市和國家更加現代化。」
和合共生共同成長
3700名建設者,1241天辛勤勞動——這是中遠海運集團副總經理張勇在開港儀式上給出的數碼。短短幾年,一座現代化的港口拔地而起,無疑令人振奮、鼓舞。
馬里奧·德拉斯·卡薩斯,中遠海運港口秘魯錢凱公司公共關系部總經理,就興奮地給記者遙指堆場旁邊的一個山頭:「看到了嗎?這裏原來是很大一片山,短短幾年,我們的建設者就開山回填,把這裏做成了一個巨大的堆場。」阿爾瓦雷斯更是笑著說:「我不記得來過港口多少次了,但每次來都有新變化,這太驚人了。」
作為秘魯本地員工,馬里奧對港口帶動周邊發展非常有信心。在港口辦公樓頂遠眺港口,他不斷地給記者介紹:那片空地,未來可能是一座汙水處理廠,處理周圍居民的生活汙水;那邊,可能會建起一座學院,為當地培養工程、物流、電力工程等技術人才;後面的山區,計劃建設物流中心,更好地將太平洋邊的錢凱港與秘魯腹地相連……
在今年APEC新聞中心的會刊上,記者看到,預計錢凱港每年將為秘魯創收45億美元,為秘魯貢獻1.8%的GDP。未來,港口預計還將創造8000多個直接就業崗位,其中許多來自物流和運輸業。透過提供就業機會和促進區域經濟增長,錢凱港將成為秘魯發展戰略的基石。
綠色、低碳、和合共生,中國正在實踐的這些理念,同樣在大洋彼岸錢凱港落地生根。比如,承建港口的中企,就相當註意保護港口周圍海域和濕地的動物,在施工中註意對雜訊、燈光、揚塵的控制,盡量降低對這些濕地「居民」的影響;港口建起動物救助站,積極參與救助海豹、企鵝、鵜鶘等動物,幫助改善專案周邊生物棲息地環境狀況。建設過程中,專案每兩個月進行一次物種監測,定期進行濕地保護,還組織附近居民參加環保培訓;得益於此,到訪當天,在港口旁的聖羅莎濕地,記者就看到數以千計的白色鰹鳥正在濕地棲息、飛翔,還有白鷺、鵜鶘等在濕地覓食。
有了一起做事的共同經歷,大家的心也越拉越近。采訪時,記者偶遇了在錢凱港承擔機電工作的四川00後小夥劉宇航,閑談間得知彼此都是球迷,他興奮地開啟自己的朋友圈,把他跟當地員工朋友每周一起踢球的影片展示給記者,「處得相當好,我們都是Amigo(朋友)!」
同為00後的伊莎貝爾·穆夏,在利馬的孔子學院學了4年漢語,喜歡中國文化。一年前,她從首都搬到港口附近,在中遠海運港口秘魯錢凱公司找到了行政人事的工作。她用中文對記者說:「來這裏之後,我第一次離開家獨立生活、第一次自己開車上班……感謝錢凱港,讓我長大了!」
回望過去,何波感慨萬千:「遠離家鄉,在這裏,我過了6個生日、4個春節,很多同事跟我一樣,大家同吃同住同勞動,克服了很多困難。作為工程人,能親身參與這樣重大的專案,我們都感到特別自豪。」看著嶄新、先進、宏大的港口,我們相信,很快這裏就將船來車往,一片繁忙。未來,已經真真切切地到來。(本報記者 申孟哲文/圖)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11月21日 第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