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鑄鼎托金陽|一平方公裏,托起一片天

2024-09-08社會
長安街畔,「金」色十足。
一棟棟金融建築林立,氣勢恢宏。一幅濃縮版的中國銀行業歷史畫卷,徐徐鋪開。
以長安街上的銀行為視窗,便能感知大國金融的時代脈搏。
2023年金融街夜景。攝/北京日報記者 方非
金起
呈半圓弧形的主樓和圓柱體中央樓,藏風聚氣,前有明堂——中國人民銀行總部大樓,是繁華長安街上一道獨特風景。
中國人民銀行總部。圖源:北京日報
一套套新版人民幣在這裏亮相、一道道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政令從這裏發出、一次次在危機中力挽狂瀾……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它拉開新中國金融舞台的序幕,行穩致遠76年。
1948年12月,在解放戰爭即將取得全國勝利的前夕,戰火硝煙中,人民銀行在河北石家莊掛牌成立,並行行了人民幣。
新中國成立之初,舊的金融體系依然存在,新中國的金融體系正在形成過程中。人民銀行工作困難重重,肩負起支持經濟恢復和國家重建等重任。
從石家莊「小灰樓」,到位於西交民巷及三裏河的辦公大樓,再到1990年落子西長安街。中國人民銀行選址的改變,投射著中國金融管理的變遷。
歷史上的人民銀行,曾兩次和財政部合並。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有計劃有步驟啟動金融體制改革。
次年,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分離出來,恢復為獨立金融機構。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從財政部獨立出來,恢復建制。
建立中央銀行制度,是中國金融改革的一座重要裏程碑,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的職能。
於是,「大一統」銀行體系轉變為中央銀行——國家專業銀行二級銀行體制,人民銀行脫繭而出。
至此,中央銀行制度基本框架初步確立。
在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的初期,人民銀行集中力量研究和實施全國金融的宏觀決策,加強信貸總量的控制和金融機構的資金調節,不斷改革機制,搞活金融,發展金融市場。
行進在波瀾壯闊的時代長河,人民銀行履行央行各項職責,中央銀行制度和職能不斷完善。
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家金融管理的中樞和大腦。
1997年,中國破釜沈舟,借助國企改革、商業銀行改革等舉措,成功抵禦住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展現大國風範。
新中國銀行業歷史中,那些最深刻、最根本的變革在長安街發生,那些最濃重、最亮麗的色彩在長安街延展。中國金融業開放方興未艾、提速前行的盛景,自長安街決策,也在長安街上演。
如今的長安街可以見證——
從恢復中國農業銀行,到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相繼完成上市,經歷數十年的風雨歷程,中國完成了對國有銀行的全面改革,實作了商業銀行市場化。
這一切,都是從40年前萌生。
在國務院明確中國人民銀行中央銀行職能的後一年,也就是1984年,中國工商銀行成立。
中國的金融體系森林裏,長出了新芽。
叢生
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過「神州第一街」。長安街張開懷抱,迎接多家銀行的到來。
以中國人民銀行為起點,沿長安街向東,依次排列著中國工商銀行總行、國家開發銀行總行、中國銀行總行和中國民生銀行大廈。一批其他商業銀行的西長安街支行或西單支行也遵守著某種默契,穿插其中。
請看,距離中國人民銀行最近的,是中國工商銀行總行。位於復興門內大街55號的總行建築外方內圓,穩重恢弘。長安街上,因其獨特的地位,工商銀行被人昵稱為「宇宙行」。
2024年,是工商銀行成立40周年。
40年來,工行總資產從成立之初的2728億元增長到2022年底的近45萬億元;總資產、總資本凈額、存款、貸款等規模指標保持全球銀行業首位;連續11年蟬聯全球1000家大銀行榜首,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家來自新興市場國家的「全球最佳銀行」。
叢林生態中,從來不會只有一棵「獨苗」。
在中國加入WTO之後,中國於2004年再度啟動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革。國家開發銀行順利完成股份制改造,為長安街再增靚麗風景。
請看,西單路口西北角,北京復興門內大街1號,分外通透的中國銀行總行大廈自成一景。
1912年8月,中國銀行總行在北京西交民巷原大清銀行舊址成立。在動蕩時期幾經遷徙,由北渡南。新中國成立後北歸,總行遷設北京至今,開啟投身新中國建設和改革開放宏圖偉業的新時期。
改革開放後,銀行業迎來大發展。興建於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銀行總行大廈拔地而起。
它,是世界著名建築師貝聿銘的「收山之作」。上方穹頂由16個玻璃金字塔組成,極具視覺通透感,中庭廣場融入東方意韻的蘇州園林風格。2001年5月,這棟歷時5年的建築建成。
中國銀行總行大廈。圖源:北京日報
請看,金融大街3號,是另一家國有銀行——中國郵儲銀行總部。它可追溯至1919年開辦的郵政儲金業務;
請看,復興門內大街18號,是曾獲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的國家開發銀行總部大廈。這座擁有藍色玻璃幕墻和仿古鋼架屋頂的建築,映照著1994年起國家三大政策性銀行之一的成立,更映照著2008年國家開發銀行改制所標誌著的中國深化銀行業改革的重大成果;
請看,位於東單東北角、1963年成立的,是中國農業銀行。它是新中國設立的首家國有商業銀行,也是改革開放後第一家恢復成立的國家專業銀行,主要任務是統一管理國家支援農業的各項資金和各種貸款。
請看,位於金融大街25號的,是中國建設銀行。它因「建設」而起,名稱和職能在經過多次調整後,逐漸成為一家綜合性商業銀行,並於2005年率先在港上市。
75年,時光荏苒,鬥轉星移。
如今,中國多元化、多層次的銀行業體系最終形成。長安街上的銀行,見證著、推進著中國實作「金融大國」,再邁上「金融強國」之路。
開放
1986年11月14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時任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長約翰·範爾霖。
他送給範爾霖一張50元面值的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股票。這份「小禮物」傳遞的資訊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要搞股票交易市場」。
變革。從上交所,到北交所。
2021年,北京證券交易所在金融街開市。它是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舉措。
2021年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北交所)在金融街正式掛牌開市。圖源:北京日報
它腳下的金融街,更是大國首都的全球開放新高地、世界金融的新座標。
如今,翻開北京金融街建設和發展的歷史,仍能感受到那個時代改革開放的鼓號齊鳴。
墨色大理石階、四塊布幣形成鼎,托起金球——這就是金融街鼎。
1992年,在毗鄰中國人民銀行西側,北京市政府計劃啟動金融街發展戰略。次年,國務院批準【北京城市總體規劃(1991年-2010年)】,正式明確在西二環阜成門至復興門一帶建設國家級金融管理中心,集中安排國家級銀行總行和非銀行機構總部。
「正是(因為)人民銀行在這裏辦公,才有了1992年北京市政府啟動金融街的發展戰略,才有了這一片區域內現代化建築鱗次櫛比,才有了差不多全國最主要的金融機構的總部都建在這裏。」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馬德倫曾回憶說。
發展大幕,正式拉開。
經過5年密集建設周期,1997年,隨著證監會進駐,金融街由開發建設階段進入投用階段。2003年,原「一行三會」全部落戶金融街。
機遇留給有準備的金融街。
2008年初,紐約華爾街受到了金融海嘯的沖擊。金融危機令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的進度放緩,但金融街的擴張步伐,並沒有因此而停止。迄今為止,金融街集聚各類金融機構1900余家,重點金融機構800余家,總部企業175家,有16家位列【財富】世界500強,區域內金融機構資產規模占中國金融資產規模超過三分之一。
一平方公裏,托起經濟一片天。它以北京市0.02%的面積,貢獻了全市近40%的金融業增加值,創造了全市70%的金融業三級稅收貢獻,已經成長為中國金融中樞。
每年一度的金融街論壇,總能吸引世界金融業的目光,見證中國參與全球金融治理程度的不斷加深。
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攝/北京日報記者 方非
常變常新的金融街,吸引更多金融機構聚集。最受矚目的新「住戶」,是入駐兩年多的北京證券交易所。
北交所的所在地,正是金融街破土動工的第一座高樓金龍大廈,如今改名金陽大廈。新與老的交織,彰顯著這片區域的無窮活力。
數據顯示,僅過去十年,北京金融資產總量從85萬億元增長到190萬億元,實作翻倍增長,金融業增加值占地方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20%,「首都經濟的重要支柱」名副其實。
風雨兼程啟新航。從長安街出發,現如今的中國金融,已傲然屹立在世界版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