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日本:稻米減產政策引發「令和米荒」

2024-09-07社會
8月27日,日本大阪,一家超市張貼的大米短缺通知。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綜合編譯 趙婷婷
看著空空蕩蕩的貨架,一位50多歲的日本女性接連嘆氣,「大米是我們的主食,但現在越來越難買到了。 」
大米是日本飲食文化的主角,飯團、壽司和年糕等食品的制作都離不開它。日本共同社的數據顯示,該國每年消費約700萬噸大米,近日卻出現了大米供不應求的現象,人們把這種情況稱為「令和米荒」(「令和」是日本現任天皇德仁的年號)。
據共同社報道,8月8日,日本宮崎縣近海發生7.1級地震,日本氣象廳隨即發出有史以來首個「巨大地震警報」,呼籲民眾做好防備。恐慌之下,人們紛紛囤米囤水。
「每天清晨,顧客都會在店門外排起長隊。成堆的米袋(每袋重量為10公斤)不到中午就被搶購一空。」日本連鎖超市Fresco的一名店員說。
一些食品店和超市掛起了限購告示牌,提醒消費者「為了能讓更多人買到(大米),每個家庭每天限購一袋」。
人們四處尋找大米。大數據分析平台谷歌趨勢數據顯示,8月以來,相關搜尋量飆升了3倍多。
8月27日,日本農林水產大臣阪本哲誌呼籲民眾保持冷靜,懇請大家按需購買。他強調,「(大米)供應短缺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
然而,限購警示和異常氣候導致民眾更加焦慮。
8月28日起,台風「珊珊」登陸,給日本多地帶來惡劣天氣。日本東北部的一名稻農告訴日本廣播協會,他原本希望在9月20日左右收割稻米,但台風導致持續降雨和強風,如果天氣進一步惡化,稻稈可能被吹倒。
「我只希望暴風雨早點離開。」這位稻農說。
日本【讀賣新聞】報註意到,大阪市的一家店鋪采購了30袋大米(每袋5公斤),30分鐘內就銷售一空。
東京連鎖平價超市Akidai的社長秋葉弘道解釋稱,現在,批發商無法如期交付訂單。
事實上,從7月起,日本部份地區就出現了「米荒」。日本農林水產省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該國大米民間庫存量為156萬噸,同比減少41萬噸,創下1999年以來的新低。截至8月,大米零售價格同比上漲10%至20%,創下20年來最大漲幅。
日本政府表示,2023年夏季高溫導致大米質素下降、收成減少和夏季海外遊客暴增是本輪「米荒」的主要成因。
農林水產省前官員、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研究主任山下和仁駁斥了這些觀點。他分析稱,即使每月有300萬名遊客在日本逗留一周,且三餐均吃米飯,他們消耗的大米也僅占日本全國總消費量的0.5%左右,甚至更低。
談及高溫影響,日本北部地區的一位農民告訴日本【每日新聞】報,高溫會使水稻生長加快。
「導致‘米荒’的根本原因是日本政府長期實施的稻米減產政策。」山下和仁強調。
山下和仁解釋說,50多年來,日本政府一直推行稻米減產政策,為改種小麥或大豆等其他作物的稻農提供補貼,受此影響,稻米產量逐年下滑。當前,僅60%的稻田在正常耕作,其余的大部份閑置。這項政策也導致培育能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稻米品種的計劃停滯不前。
長此以往,日本的稻米種植面積減少、大米產量下降,自然會引發供應短缺,價格上漲。
「沒有哪個國家像日本這樣長年堅持減少稻米種植面積的政策。與降低產量相比,增加本國糧食產量並擴大出口的收益會更高。 」山下和仁分析稱。
提高本國糧食產量對糧食安全至關重要。山下和仁表示,「所有國家都意識到了糧食安全的重要性並推進相關政策,但日本的政客對糧食安全的重視程度不高。」
山下和仁說,如果日本取消減少稻米種植面積的政策,引入高產品種,每年就有能力生產1700萬噸大米。在滿足內需的基礎上,若能出口1000萬噸,日本將對本國乃至全球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每日新聞】稱,日本農林水產省表示:「水稻正穩步生長,一些地區的農民可比往年提前一周左右收割……我們只需耐心等待新米上市。」
不過,從目前的情況看,不僅大米的供應問題難以解決,高漲的米價也會造成嚴重影響。有日本超市表示,大米的庫存可能無法滿足需求,米價不太可能迅速下降。
日本民眾對此頗為不解:米價昂貴的情況還要持續多久?
「減少水稻種植面積絕對是一項糟糕的政策。它既不利於消費者,也不利於農業。」山下和仁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