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往返於浦東和浦西之間需要跨越黃浦江,對非機動車車主來說,搭乘輪渡越江是其主要的交通方式。 近日(11月25日),為緩解非機動車夜間過江難,上海輪渡部份航線開啟延時營運。
12月5日晚上9點,記者來到上海浦西丹東路渡口,從浦東方向駛來的客渡船,正緩緩靠港,晚歸過江乘客有序上船。他們中不少是建築工人、快遞員和外賣員等。這班渡船營運時間延長到了晚上9點半,相比之前延長近3個小時,大大方便了他們的出行。
近年來,非機動車使用場景大大增加,包括快遞、外賣、跑腿代駕等從業人員。輪渡是他們每天過江的主要途徑。對於夜間仍有越江需求的這些非機動車車主來說,部份航線延長營運時間,給他們增添了很多便利。
上海市輪渡有限公司營運總監 孫翔: 輪渡主要服務一些騎行乘客,就是電動單車和單車的乘客。主要是考慮到夜間出行的乘客,對楊復線、杜吳線還有民丹線都做了延時調整,增加了航班34班。
上海輪渡:
根據客流情況 繼續動態調整
從11月25日上海輪渡延時服務開啟到現在,目前客流情況怎麽樣?最近,總台記者走訪了多個輪渡渡口,一起來看記者觀察。
寧婉婷: 現在是晚上10點半,我是在上海市中心一條輪渡線楊復線上的輪渡上,在我的身後,可以看到現場有幾名乘客,正在搭乘著最後一班輪渡過江。
楊復線是上海市中心客流量相對較大的輪渡航線,日均流量約1.4萬人次。12月5日晚,記者在楊復線復東路渡口看到,其營運結束時間由原來的晚上9點半推遲至10點半。
在丹東路渡口,工作人員介紹,該輪渡航線日均客流量可達6000人次左右。早晚高峰時段分別出現在每天早6點半至9點、下午4點至7點,高峰時段單班非機動車乘客約60人次。延時營運時段內,客流量通常不到20人次。
上海市輪渡有限公司民丹線負責人 項軍: 這裏主要就是為了高峰以後過江的需求,我們提供相對的服務。延長營運的這兩個半小時大概在150到200客流量之間。每一班只有十幾個人左右,不是在上下班通勤的時間,客流量相對比較少。
如何緩解非機動車夜間過江難問題,輪渡公司表示,此前上海確實有多條輪渡是通宵營運,但也出現通宵班次空跑情況。在對周邊交通和航線流量進行調研後,他們最終決定取消通宵航線。
合理統籌各類越江交通需求值得探索
目前,上海有17條輪渡線可以讓非機動車安全過江,最晚一班營運到深夜11點40分。延時營運時段內雖客流較少,但記者發現,當輪渡結束營運,不少非機動車車主選擇鋌而走險,違規駛入隧道過江。
晚上11點多,當復興東路渡口結束營運,記者來到復興東路隧道外一處天橋上。粗略統計,15分鐘內,有約8輛電動單車駛入隧道過江。根據【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一款規定:非機動車不得駛入越江橋隧等禁止非機動車通行的區域。違者罰款50元。
上海快遞行業從業人員 熊少林: 我們有晚班,碼頭方便騎手上夜班、送餐是稍微好一點,但是晚上人確實少,用船可能成本稍微高一點。
有市民建議,交通行政管理部門梳理非機動車越江需求集中的區域,利用好現有的跨江橋隧,設定固定的或臨時的非機動車道,彌補輪渡越江的不足,解決非機動車越江難的問題。此前(2023年4月),上海市交通委回復稱,將結合黃浦江越江通道的規劃布局,進一步最佳化對慢行越江交通需求的服務,科學配置交通資源、合理統籌各類越江交通需求。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上海市電動單車數量約為1200萬輛。在兼顧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如何給「夜歸人」留下一條既方便、又安全的跨江回家路,值得在探索中,不斷最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