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學習三中全會精神,要把握這兩個維度

2024-08-28社會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會議,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科學的部署,學習三中全會精神,要把握兩個維度。
一是價值維度,要深刻理解「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思想,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價值取向。 經濟體制改革旨在激發活力、提升效率、創造財富、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更加豐厚的物質基礎,但經濟發展和財富創造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構建一個人民普遍幸福的公正社會。因此,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紮實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最終實作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5年,是中國人民從饑寒交迫走向美好生活的歷史行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民生發展實作了全方位的躍升,絕對貧困和區域性貧困現象被送進了歷史,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這證明了民生為重的政策取向及其巨大成效。但還應當看到,走向共同富裕的理想境界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切實貫徹落實好「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思想,真正使其融入各項改革措施與制度安排中。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行程,應當是社會平等度與社會共享度同步提升的行程,也是構建公正社會和福利中國的行程。
二是策略維度,要深刻理解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重要性,這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策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代,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頂層充分體現了改革發展的系統性、整體性。但在具體制度安排層面,受思想觀念、利益分配、制度設計等因素影響,一些改革在推進中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仍然不足,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亦反映了這類問題的客觀存在。以民生保障制度改革為例,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幾個大的系統客觀上存在著內在關聯性。如果不能系統整合、高效協同,就很難取得理想的綜合效果。因此,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堅持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很有針對性,我們需要真正樹立系統觀,在整體中找準各自合理的局部定位,在協同中形成合力,發揮好各自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實作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