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今天流水‘爆了’!」
宋常青(化名)是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一家雨傘廠的老板,平時也做電商。他開啟自家網店後台發現,店裏銷量第一的雨傘在幾個小時內竟然賣出了300多把。雖然他覺得有些奇怪,但也沒多想,以為正好遇到了一波「流量」。
然而到了第二天,訂單遭遇瘋狂退貨;第三天,鋪天蓋地的差評席卷而來。
「我以為是遭到了‘差評師’的圍攻,可對方沒提任何要求……」就在宋常青大惑不解之時,短短兩個月內,他先後經歷了3次「淪陷式」的差評「轟炸」。
直到他向紹興市公安局上虞區分局報案後,這個來得「莫名其妙」的「差評潮」背後的真相才逐漸被揭開……
大量差評
「第一次‘爆單’的時候,覺得有些奇怪。」據宋常青回憶,那是2023年4月,只不過當時沒多想。「直到第二天發現退款率非常高,才覺得不對勁。」宋常青一開始以為是產品出現質素問題,特意去了一趟倉庫仔細檢查,卻沒發現異常。
直到後續買家收貨後,出現的幾十條「差評」一下給他打懵了——每條評價都稱「貨不對板」,他賣的是自動雨傘,差評卻說他賣生銹的老式雨傘。
「我加了其中一個買家詢問到底是什麽原因,對方表示,是有人讓他們這麽幹的。」宋常青以為自己遇到了「差評師」團伙,可對方卻靜悄悄地,只字不提花錢刪差評的事,這讓他心裏感到更加得不安。
讓宋常青沒想到的是,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裏,他又迎來了第二波、第三波「襲擊」。對方甚至在他設定發貨之後就立刻申請退款——這樣一來,他不僅虧了雨傘,還要虧損物流和包裝的費用。
三次「襲擊」之後,宋常青原本已經做到類目第一的雨傘連結掉到了第二名。經統計,購買發貨後立即退款的多達1600余單,差評100余單,還有部份貨物僅退款未退貨,直接導致損失快遞費用1.3萬余元。至於「差評」後當月的店鋪營業額更是直線下降100萬元,利潤損失十幾萬元。
為了沖回類目第一,宋常青無奈只能選擇打折銷售,用最低的價格換回真實買家的好評。折扣最低的時候,一把22元的雨傘只賣11元。「簡直就像吃了啞巴虧一樣。」宋常青一邊做虧本活動,一邊向平台投訴,最終決定向上虞警方報案。
惡性競爭?
在接到報案後,上虞區公安分局網絡安全保衛大隊就嗅到了一絲不尋常的「氣息」——憑借多年的辦案經驗,以往的惡意差評多為個人行為,主要是利用店主對差評的恐懼心理進行小數額的敲詐勒索。但這一次明顯不同,顯得有組織、有預謀且來勢洶洶。
這起案件不僅引起上虞警方的重視,同樣引起了浙江省公安廳網安總隊的高度關註。很快,以紹興、上虞兩級網安及轄區派出所為主要成員的專案組成立,在總隊直接指揮下進行專案攻堅。
「我們摸排到了一家位於溫州的電商公司(以下簡稱‘溫州公司’)。」案件主辦民警王凱表示,當時他們覺得有些詫異,那是一家有著上千員工的電商大公司,開設有自己的店鋪,對接多家工廠,產品銷售由自己營運,但貨物由廠家直發,該公司賺取「營運費」,生意一直不錯。
從常理來看,這家電商企業和廠家合作共贏,並沒有向廠家店鋪發起「差評潮」攻擊的必要。
難道,是該公司員工的個人行為嗎?
網安部門透過調查資金流、資訊流、網絡流並在多維度開展擴線偵查後基本確認,除了宋常青之外,還有不少廠家也遭受了「襲擊」,確定這是一起透過惡意差評對電商平台網店進行行業打壓的「網絡水軍」團伙犯罪案件。
在充分固定犯罪證據之後,上虞警方開展收網行動,同時在溫州、杭州、義烏進行抓捕,當場扣押工作電腦17台、手機16部。有些嫌疑人在被抓獲時甚至不知道自己觸犯了法律,還認為是合理的商業競爭。
惡意報復
警方在對嫌疑人進行審訊之後發現,這起案件的背後,竟暗藏著電商網絡的「恩怨情仇」。
原來,宋常青的雨傘廠曾招聘過一名叫柳東東(化名)的營運人員,在他的營運之下,該廠某款自動傘的連結成了「爆款」,做到了雨傘類目第一。而柳東東之前正是從溫州公司帶著資源、人脈和經驗離職的。
「我們有很多營運人員,但是老板薪金給得很低,我們陸續辭職的人也不少。」柳東東說,他沒想到自己原來的老板竟然對員工離職的事氣不過,會對他們進行報復。
原來,溫州公司的「二把手」陳某發現,原本由自己公司營運排在類目第一的產品紛紛被擠了下去,取而代之的,多是由離職人員營運的產品。
一氣之下,陳某和老板商量,決定「追殺」這些排在類目第一的產品。他們在公司群裏下達指令:「大家統計一下哪些人離職後又在外面和我們營運相同產品的,這樣的商戶發現一個打掉一個,打掉後我們再沖類目第一」 「發現一個搞死一個,不管什麽手段」。
指令下達之後,溫州公司以8元左右每單的價格僱用「刷手」,專門針對從該公司跳槽出去且繼續從事產品營運的員工,以及對其他電商平台做到類目第一的商戶進行差評。
經查明,該團伙已累計對100余家商戶刷差評共1萬余單,不僅嚴重侵害了商家的財產利益,更嚴重擾亂了網絡消費秩序。截至目前,涉案的17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破壞生產經營罪,已被全部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轉自丨公安部網安局
來源:中國警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