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跌超3%!銀行股集體大幅調整,有高管提出將保持穩定分紅

2024-08-30社會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馮櫻子 北京報道

此前一周連續多日上漲後,8月29日,銀行股集體回呼。

截至收盤,Wind銀行股指數下跌3.27%,其中,國有六大行均下跌超過4%。不僅銀行股殺跌,中字頭個股多數亦大幅走弱。

從交易層面看,殺跌主因往往是籌碼高度擁擠。據中銀證券量化研究,在此次殺跌之前,紅利風格擁擠度處於2016年以來最高點。

但不少分析人士認為,長期來看,國有大行仍是股息投資偏好資金的首選。

銀行股集體下跌

銀行板塊今日走弱。

截至收盤,Wind銀行股指數下跌3.27%。其中,國有六大行均下跌超過4%。其中,工商銀行股價下跌4.16%,農業銀行股價下跌4.66%,中國銀行股價下跌4.91%,建設銀行股價下跌4.24%,交通銀行股價下跌4.79%,郵儲銀行股價下跌4.11%。同時,多家城商行、農商行跌幅靠前。

對於此次回呼,有分析人士提出,市場對於大盤藍籌股殺跌帶來的資金溢位效應是充滿期待的。最近的市場也一直在演繹一種格局:大盤藍籌股殺跌,中小盤個股上漲,反之亦然。

但上述分析人士也提醒,「大盤藍籌股殺跌激發中小盤個股整體的做多情緒」,這也並不是一個邏輯非常順暢的推導。中小盤個股的估值雖然並不高,但其盈利增速受限明顯,而且未來的預期亦不明朗。值得一提的是,在當前這個環境之下,敘事邏輯,包括人工智能,也來到了一個斷檔期。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賺錢效應不會太突出。

「要解決市場根本的問題還要從流動性著手,5000億元上下的成交金額,並不足以支撐市場走太遠。」上述分析人士說道。

實際上,今年以來銀行板塊漲勢如虹。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9日收盤,A股42家上市銀行中漲幅超過30%的有12家。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的漲幅分別為38.11%、41.74%、29.82%、30.47%、44.91%。

在資本市場中,銀行股一直以其穩健的回報率和相對較低的風險吸引著投資者。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啟堯提到,銀行上漲背後,一方面是今年追求高勝率和確定性的環境下,市場對於以銀行尤其是5大行為代表的紅利低波方向的追逐。更重要的,則是增量資金的變化。ETF、保險這兩塊資金對銀行均有較高比重的配置,也因此成為銀行上漲的重要驅動。

專精特新企業高質素發展促進工程執行主任袁帥就曾向【華夏時報】記者指出,銀行股作為傳統藍籌板塊,以其高股息、低估值的特點,在市場波動加劇時成為資金的避風港。

國信證券研報顯示,預計在全球局勢明朗之前,經濟復蘇緩慢,資金風險偏好較低等主導紅利行情的因素不會發生實質上的扭轉,業績波動較低且高分紅的個股依然會是資金配置的重要方向,建議繼續持有國有大行。

上述研報提出,中長期維度來看,無風險利率中樞仍有下行空間,經濟增速放緩後高股息且業績波動較小的大行也具備不錯的配置價值。

銀行的營收困境

近期,多家銀行釋出了上半年業績,業內認為,今天股價大跌與個股業績表現有關。

如今,銀行業早已過了「躺著掙錢」的年代。在中國經濟還有待持續復蘇之際,銀行營業收入、凈利潤承壓已成為普遍現象。

利息收入方面,在經濟周期波動下,上市銀行凈息差持續收窄。8月28日,在2024年半年度業績釋出會上,交通銀行行長張寶江坦言,息差管控初見成效,但全年來看凈息差回穩壓力依然不小。

張寶江表示,資產端,今年以來5年期LPR利率經歷了兩輪下調,對銀行資產收益構成下行壓力。負債端,存款結構仍延續定期化的態勢,負債成本呈現一定剛性,息差收窄疊加規模增速下降,還有中收疲弱,商業銀行在收入端面臨較大壓力。

8月29日,中信銀行行長劉成也在2024年半年度業績釋出會上表示,從當前總的經濟形勢、政策取向、利率變化來看,下半年息差仍然面臨著收窄的壓力。

劉成介紹,近三年來,中信銀行息差變動一直優於同業,2022年、2023年和今年上半年,該行的變動分別優於同業6個基點,4個基點和13個基點。

但他也提到,目前環境下,怎樣穩定息差,對每個銀行都是更大的挑戰。中信銀行將重點在提升業務能力和最佳化業務結構上發力,力爭繼續保持息差優勢。

在中收方面,銀行同樣面臨規模收縮、結構失衡、收益率降低的多重困境。從半年報來看,多家上市銀行實作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負增,且負增長缺口進一步擴大。

因此,有上市銀行管理層提出,「要千方百計擴大中收」。廣開財源,這樣才能緩解表內資產負債壓力,為資產負債表的調整最佳化創造更大的騰挪空間。

此外,在年中業績釋出的同時,多家上市銀行也披露了中期分紅計劃。其中,交通銀行擬派發現金紅利每股人民幣0.182元(含稅),以截至6月30日該行的普通股股份總數為基數,共派發現金紅利135.16億元。

該行董事會秘書何兆斌也明確提出,交通銀行將保持分紅政策的延續性、穩定性和可預期性,未來會繼續保持在30%以上,讓股東持續分享交通銀行經營發展的成果。

何兆斌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交通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水平處在合理空間,距離監管的底線還有一定的緩存。交通銀行將透過內生性資本補充和多渠道資本補充相結合,保持健康的資本充足率水平。

「透過降低分紅率來緩解資本壓力不是交通銀行的政策選項。」何兆斌表示。

對此,不少分析人士提出,「長期耐心資本」一直是銀行股的「擁躉」,國有大行仍是股息投資偏好資金的首選。

一國有大行管理層也曾公開呼籲,投資者把時間軸拉長一些,不僅關註盈利、經營管理質效和資產質素的穩定性等指標,同時也需認識到這背後的強大支持。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張誌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