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應急救援基層行|從成長到成就,這支力量不一般!

2024-09-03社會

在「應急救援基層行」網上主題宣傳活動啟動首日

記者來到了位於北京西郊的

國家地震緊急救援訓練基地

該基地建成於2008年,建有建築坍塌、狹小空間、隧道、管道等訓練設施,為救援指揮員、搜救人員、社會力量等提供培訓,同時也為社會公眾、中小學生等提供沈浸式災害體驗。

打造這一基地的是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以下簡稱「搜救中心」)。這個名字聽起來可能有點陌生,但你一定聽說過2023年萬裏馳援土耳其地震災區的中國救援隊,以及中國第一支獲得國際認可的國際重型救援隊——中國國際救援隊(對內稱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

2023年,中國救援隊馳援土耳其地震災區

搜救中心,正是這兩支專業隊伍的重要組成和技術支撐單位。在多次救援行動中,搜救中心都承擔著現場搜救、技術支撐和通訊、裝備、後勤保障工作,為救援隊圓滿完成救援任務貢獻重要力量。2004年成立以來,搜救中心先後派人執行了四川汶川地震、甘肅舟曲泥石流、青海雪崩等11批次國內救援和印度洋大海嘯、巴基斯坦洪災、莫桑比克熱帶氣旋、土耳其地震等15批次國際人道主義救援。

2023年,李立在土耳其地震救援行動中執行國際救援協調任務

除了積極參與應急救援工作,搜救中心還在「向外輻射」。

2023年10月,國家地震緊急救援訓練基地正式掛牌「一帶一路」地震救援培訓基地,在此之前,每年也有多個國家前來搜救中心訓練交流。

「但這有一個發展過程」,搜救中心國際救援與合作部部門負責人李立介紹,在隊伍建設前期更多是學習國外的技術,經過經驗積累以及自我能力的提升,大約在2010年後,搜救中心開始向國外輻射,提供國際應急救援能力培訓服務。

同時,搜救中心也在「向下延伸」,面向基層開展「應急救援第一響應人」培訓。

搜救中心應急搜救部工程師高博偉談道,「對於很多災害來說,基層的自救互救是非常重要的」。「以地震為例,在地震發生後的24小時內,大約80%到90%的人是由當地人自己救出來的。」李立介紹。

「應急救援第一響應人」課程涉及災害形勢評估、災害現場危險辨識與管理、簡單的搜救技術、基本的生命救助方法等方面,從2010年開始在國內推廣,已累計培訓人數近萬人次,力求提高基層防災減災能力

推薦閱讀

點選檢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欄


點選檢視黨紀教育專欄

點選檢視防汛抗旱專欄

點選檢視安全宣傳「五進」專欄

來源:應急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