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從拜登「一輪遊」到哈裏斯登場,電視辯論如何成為美國大選的「試金石」|鳳凰聚焦

2024-08-26社會
謀求連任的拜登在與杜林普首場電視辯論中表現不佳而黯然退選,創下競選辯論「一輪遊」的歷史紀錄。而接替拜登的哈裏斯,9月10日將迎來第一場電視辯論,能言善辯的哈裏斯與杜林普口舌之爭可以說勢均力敵,勝負如何備受關註。美國總統競選中,電視辯論是關鍵一環,過往的美國總統大選電視辯論有哪些著名場面,又如何影響了大選結果?
隨著民主黨大會落幕,美國大選愈發臨近決勝時刻,總統候選人的電視辯論是接下來外界關註的重頭戲。經過雙方競選陣營確認,哈裏斯將與杜林普對陣PK。但會有幾場辯論?而在哪個電影片道呈現,靴子還並未徹底落地。
20日時,在民主黨大會如火如荼的舉行之際,杜林普稱哈裏斯通知了他的團隊,將不會參加9月4日在FOX新聞台舉行的辯論。
時事評論員 薩蘇:
「美國新聞界有左翼與右翼之分,其中左翼及哈裏斯與民主黨關系較近,右翼與杜林普關系更為密切。在新聞界中,NBC被視為最左翼,而Fox News則位於最右翼。相比之下,ABC略偏左,但仍居中。杜林普在ABC上面對哈裏斯時顯得謹慎,或許是因為他對拜登的心理優勢顯著,未料到對手會更換。」
Part.
1
電視辯論歷來在美國大選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兩黨候選人會充分利用這一舞台,向民眾闡釋政策和觀點,開出各種各樣的「選舉支票」,塑造形象,拉攏選民。
美國總統大選前的電視辯論已有64年歷史。1960年9月26日晚,風靡一時的喜劇【安迪·格裏菲斯秀】沒能準時播出,取而代之的電視辯論則革新了美國總統競選的歷史。
當時約有38%的美國人守在電視機前,透過傾向民主黨的「左派」媒體CBS觀看了共和黨候選人尼克遜和民主黨候選人堅尼地的辯論。這是總統候選人首次在電視上進行公開辯論。
在辯論中,43歲的堅尼地充滿活力。他的發言清晰、開放自信,相比之下,尼克遜的表現較為僵硬和守舊。
當時正值美國民權運動蓬勃發展,堅尼地的年輕與活力更能迎合選民的心理期待,被視為電視辯論的「贏家」。在民意調查中,有400萬選民是在看了電視辯論後才決定投票的,其中300萬人倒向了堅尼地。最終,堅尼地以0.1%的優勢贏得了選舉,事後堅尼地也表示,如果沒有電視辯論,他很難入主白宮。
但這次電視辯論「滑鐵盧」卻在尼克遜心裏埋下了陰影,在1968年再次競選和1972年謀求連任時他都拒絕參加電視辯論,所幸最後也並未影響他成功當選。
時事評論員 薩蘇:
「此後,美國的總統候選人都高度重視電視辯論,視其為展現自我的舞台。最初,辯論主要圍繞政綱展開,但隨後發現可透過表演型政治來展示個人風采。與許多國家不同,美國是直接選舉總統而非執政黨,因此個人魅力、能力及吸重力等在美國民眾中成為重要的考量因素。」
從1976年開始,總統競選前的電視辯論成為慣例。總統候選人在辯論中,或出言失當、或金句頻出、或行為不當,都在某種程度上左右著大選結果。
1974年,美國政壇經歷「大地震」。美國時任總統尼克遜因「水門事件」辭職,福特未經選舉就接任了美國總統。福特面對的美國正經歷石油危機,物價扶搖直上,經濟滯漲。福特正極力推行多項法令刺激經濟發展。
1976年,美國大選,福特與民主黨提名的卡特交鋒,雙方進行了3場辯論。卡特猛烈抨擊了福特任期內的經濟狀況。辯論中,福特屢次為美國的「經濟停擺期」作出辯解,雙方勢均力敵。然而,斷送福特總統連任生涯的,是他在第二次辯論中的失言。美蘇冷戰多年,福特卻稱,「蘇聯沒有控制東歐,只要福特政府執政,蘇聯就永不會控制東歐。」
電視直播中,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這一言論使福特在隨後的辯論中持續受影響,不斷陷入解釋的泥淖。
時事評論員 薩蘇:
「福特和卡特的個人魅力都不算強,尤其是卡特,當時被形容像在緬因州種薯仔的農民。他們的交鋒顯得笨拙,讓觀眾感到昏昏欲睡。然而,福特的話一出,原本昏昏欲睡的觀眾瞬間清醒。這也成為了美國電視辯論中的一條鐵律,可以犯傻,但不能犯錯。一旦失言,這個錯誤將被反復在螢幕上播放。福特最終輸給了卡特,這是一個深刻的教訓。」
也有媒體指出,在1976年大選中,卡特獲勝受益於之前福特政府執政下國內經濟的疲弱。到了1980年卡特尋求連任時,美國利率仍在攀升、通貨膨脹愈演愈烈,但卡特仍擁有較高支持率。
Part.
2
1980年,民調一直落後的共和黨候選人列根和在任總統卡特進行辯論。杜林普的偶像、演員出身的列根,頭發梳得一絲不茍,穿著剪裁得體西裝,在辯論中表現得神態自若。
列根面對時任總統卡特,向選民投擲一個經典的問題,「你們的日子比4年前好過了嗎?」,當卡特指責列根計劃削減老年人的醫保資金時,列根說道,「你看你又來了」,幽默地表達了列根對卡特的埋怨,引發觀眾大笑,此後這句話也一度成為流行用語。這場辯論為列根加分,最終列根贏得了選舉。
1984年,謀求連任的列根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蒙代爾進行辯論,73歲的列根因年齡被質疑,他巧妙地進行了回擊,「我希望你能知道,在這場競選中我不願把年齡當作一項資本。我不打算為了政治目的而利用我對手的年輕和缺乏經驗。」
最後,列根一舉拿下了50個州裏的49個州的選票,成功連任。
時事評論員 薩蘇:
「他充分利用了曾經作為演員的優勢,深知如何在鏡頭前展現自我、塑造形象及適時發言,但這也給後來的國際政治帶來了一些問題,即形象突出而政績未必顯著。」
國際關系學者 儲殷:
「蒙代爾表現欠佳,書生氣過濃,顯得呆板。在美國有句老話,法學院的教授打不贏官司,同樣,偉大的政治學者往往難以在選舉中獲勝。」
作為美國歷史上首位演員總統,他更懂得如何適應電視。在列根8年總統生涯期間,美國的對外政策由緩和到強硬,美蘇拖入新一輪軍備競賽,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蘇聯解體。20世紀90年代,世界格局改變,美國總統候選人在每隔四年的電視辯論中繼續針鋒相對,又留下了多少經典場面?
Part.
3
美國大選電視辯論的「名場面」還有1992年那場 ,時任總統老布殊對陣民主黨候選人克林頓。
蘇聯解體之後,老布殊總統雄心勃勃地想打造一個美國主導的新秩序。老布殊擔任美國總統、副總統期間,不但見證了蘇東的巨變、兩德統一,更是打贏了海灣和巴拿馬兩場戰爭,聲望如日中天。但國民經濟是他的軟肋,國內財政赤字居高不下。
反觀民主黨推出的候選人,年輕的州長克林頓,名不見經傳,且緋聞纏身。但他那剛被評為「全美100位最具影響力律師」的妻子希拉里,在電視媒體上高調現身,全力為克林頓辯護。
克林頓的民調也開始與老布殊不相上下,大選勝負難料,最後的決勝環節落在了電視辯論上。這場辯論在較為左派的NBC舉行,克林頓與一名觀眾交流時,鏡頭捕捉到老布殊在看手表。這一舉動讓老布殊付出沈重代價。
多年後,老布殊坦言自己討厭辯論,稱「也許這就是我看手表的原因」。
時事評論員 薩蘇:
「克林頓滔滔不絕時,老布殊頻繁看手表。老布殊本應借此機會向公眾說明如何治理美國,但看表的行為顯得既不尊重克林頓也不尊重選民。這導致他在大選時失分,盡管老布殊的失敗有多種原因,但電視辯論失分對他而言是致命的。」
Part.
4
2016年11月總統大選時美國沒有戰爭,沒有經濟衰退,也沒有發生類似20世紀60年代民權運動等極易引起社會撕裂的重大事件,但當年的總統選舉表明美國社會陷入嚴重分裂,杜林普和希拉里是歷來參加總統選舉民望最低的兩黨候選人。美國【時代】當時推選杜林普為2016年年度風雲人物,其封面文章的標題就是「美利堅分裂國總統」。
在杜林普最喜歡的媒體FOX舉行的辯論中,兩人相互人身攻擊,言語逐漸走向失序。希拉里抓住杜林普侮辱女性的言論不放,也在辯論中指責杜林普是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木偶」。杜林普則瘋狂揭露希拉里的「郵件門」事件和其丈夫克林頓的性醜聞。
據估計,近1億人觀看了辯論直播,創下總統候選人辯論的收視紀錄。
時事評論員 薩蘇:
「與希拉里辯論時,杜林普采取了非傳統的街頭鬥毆方式,這讓習慣按政治家規則行事的希拉里很不適應。他把辯論場變成了‘大糞坑’,把希拉里‘拖入’其中摔角。希拉里對此招架不住,甚至在辯論後期說出‘假如我輸了’之類的話。有人認為,當她說出這句話時,其實已經輸了,因為她的思想裏已經認為自己可能無法獲勝。」
辯論結束後,媒體評論說,在總統候選人的電視辯論中,候選人本應就國家未來發展進行討論,但結果卻淪為相互指責。他們的個人形象都歷史性地、罕見地備受爭議。
然而,到2020年大選時,杜林普和拜登的辯論現場似乎更加糟糕。當時CNN形容那是美國歷史上最差的一場辯論,讓美國在世界蒙羞。屢屢被杜林普打斷後,拜登多次讓對方閉嘴。FOX主持人華萊士後來形容自己在現場的心態「是崩潰的」。
國際關系學者 儲殷:
「政治極化無疑會導致雙方的敵對情緒加劇。美國開國時,盡管立場不同,但大家原來是一個圈子的人,有共同的前提。如今,這些共同前提正在消散,路線分歧演變為你死我活的敵我矛盾,這對辯論產生巨大影響。另一原因是媒體也追求流量,訴諸仇恨的動員往往勝過訴諸理性的動員,因為大眾政治需要足夠的情緒。」
Part.
4
隨著社會的發展,在科技發展、社交媒體興起、政治極化等復雜因素的交織下,電視辯論帶來的影響也充滿不確定性。2024年美國大選,電視辯論也進入總統競選的沖刺階段。
拜登杜林普於6月27日再度交鋒。這是美國歷史上舉行時間最早的一次辯論,這也是兩黨自1988年以來,首次把「總統競選辯論委員會」晾在一邊,由雙方競選陣營自己協調舉辦的辯論,但它卻引來了2024年總統大選第一場政治颶風。
杜林普在辯論中的壓倒性表現,似乎讓他一度以為勝券在握。這直接導致拜登退選,並將副手哈裏斯推上台前。
國際關系學者 儲殷:
「當時攻擊拜登的主要是他的老年癡呆問題,為澄清傳聞,拜登希望在民主黨大會前盡早辯論,以打消黨內疑問。而杜林普當時面臨諸多民主黨壓力,包括官司等,因此越早進入平等的辯論狀態對他越有利,雙方都有此意願,所以約定較早。」
9月10日,即將在費城國家憲法中心舉辦2024 年第二場總統候選人辯論,這是杜林普和哈裏斯首次正面交鋒。
杜林普的競選團隊已經開始積極準備與哈裏斯的首場辯論,並邀請前民主黨女議員塔爾西·加巴德前往海湖莊園幫忙。
時事評論員 薩蘇:
「杜林普此次意圖是讓加巴德和自己說如何和哈裏斯競爭,這顯示出他的基本策略:以攻為守,而非被動防守,力求在辯論中擊敗哈裏斯。另一個問題在於,他之前一直未能找到哈裏斯的致命弱點。」
風雲變幻的美國政壇,外界正在拭目以待9月10日杜林普與哈裏斯的對決。
社交媒體的激烈討論更加放大了電視辯論對大選的影響,再加上政治極化的加劇,使得美國大選難免更趨情緒化。候選人更重視辯論技巧甚至是演技,選民如同看著戲選總統。辯論時黨派之間沖突鮮明,黨爭火花不斷。
制片人:宋陽
編導:胡遠蓉
編輯:王津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