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8
本期【這就是中國】節目的主題是「震撼世界的中國能源轉型」,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攜手華南理工大學未來技術學院林鎮宏教授,一同暢談中國能源轉型如何成為全球領跑者。
林鎮宏教授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速度是震撼世界的,中國已經連續9年蟬聯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第一。2024年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過1000萬輛,這使得中國成為首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1000萬輛的國家。從年產過萬的2012年,我們僅用了6年突破百萬年產,然後僅僅用6年突破千萬的年產。而且請記住,這百萬到千萬的6年,剛好伴隨著美國發動的貿易戰和極限技術打壓。
其次,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是政策和市場配合的成功典範。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驚人成就離不開中國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投入,而政策扶持力度適度,既可以幫助新技術新產業度過困難初期,又可以防止政策依賴而不思進取。可以說,中國新能源汽車政策從早期的科技攻關、城市示範,到後來的補貼、免稅、限購、雙積分政策,總體上是比較適度的,有效激發了企業的技術創新,這是政策和市場成功融合的案例。
第三,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有利競爭是全方位可持續的。大家聽得多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優勢是電池、電機和電控這三電產品,這固然是核心的競爭力,但讓其它很多國家不容易短時間做到的,還有我們的產業規模效應,交通和能源基礎設施,以及中國本土培養的大量高質素工程技術人員,這些都為降低新能源汽車的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說,我們在基礎設施、教育科研的舉國體制下的努力和積累,和改革開放所吸收的先進技術一起,共同造就了今日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輝煌。
最後一點,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更具普惠性、更具社會公平性。新能源汽車得到公共資源的支持,理論上就有普惠的社會責任,也就是應該讓這樣的公共投入造福大多數人,特別是中下階層。在學術圈,這叫做能源轉型的公平或者交通電氣化的公平的問題。美國的新能源汽車產品主要是特斯拉一枝獨秀,其產品價格較高,主要服務於中高收入群體。研究也表明,美國新能源汽車的補貼主要由高收入群體得到,充電樁的位置也靠近富人區。我們中國消費者可以選擇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種類,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豐富、價格最親民、配置最慷慨大方的。所以,社會主義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可能從一開始就進入了社會主義階段,也就是普惠性非常突出。現在我們推廣新能源汽車下鄉,必將進一步增強其普惠性,是老百姓的利好。
基於百年變局視角,林鎮宏教授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有幾個建議的思考。第一,牢記我們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多個動機,碳減排只是其中一個,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也很重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碳中和語境一定要概念清楚,和其他戰略目標統籌考慮。
第二,要繼續投入對多種動力電池技術的研究,降低電池安全和資源依賴的風險。第三,要重視居民區和工作區的慢充基礎設施的發展和創新。
第四,不能夠冒進,放棄內燃機技術,要考慮技術傳承、就業和國家安全,要重視動力電池和低碳燃料內燃機的協同減碳。
然後,我們要繼續發揚產品百花齊放的姿態,讓新能源產業既服務於高收入人群,也有服務於中低收入消費者的價廉物美的產品。我們要讓中國優質的新能源汽車產能和全世界受壓抑的需求遙相呼應,相向而行,團結起來,沖破霸權設定的貿易封鎖,讓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能進一步普惠全世界,包括那些在推特上抱怨,買不到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美國消費者。
編輯: 劉清揚
責編: 姜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