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觀眾買不到「票務」卻有大把票?演出售票透明度還需增強

2024-02-26社會
作者:王鐘的
現在,想買到熱門演出票很難,消費者提前錄入身份資訊卡點搶演出票,還找了不少親友幫助,結果在演出票開售幾秒時間內就宣告失敗。與此同時,不少自稱「票務」的人卻能以高出原價數倍的價格兜售演出票,甚至可以提前售票、提前選座。2月26日,【法治日報】刊發了有關「票務」倒賣門票的報道,多位律師認為,這些所謂的「票務」屬於新形態的「黃牛」。
演藝市場復蘇以來,「一票難求」現象頻頻發生。尤其是一些知名歌手、演員的演出,剛剛開票就瞬間售罄。客觀來說,作為一種稀缺性的文化產品,現場演出如果確實供不應求,人們通常也能夠理解。但是,一些「黃牛」為倒賣演出票攫取暴利,人為制造票務緊張局面、擾亂市場秩序的做法,極大地損害普通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
文旅部和公安部釋出的通知要求,大型演出活動實行實名購票和實名入場制度,每場演出每個身份證件只能購買一張門票,購票人與入場人身份資訊保持一致。隨著大型演出落實「實名制」要求,過去的「場外黃牛」得到有力打擊。但以「票務」為名倒賣門票的現象還需要得到進一步重視。
為什麽普通消費者搶不到票,而「票務」卻有那麽多票?據報道,有「票務」賬號發文稱:「票務並不是黃牛,我們的票都是主辦方提供的……官網上只會開放30%左右的票,另外70%的票大多都賣給了票務公司。」如果以上說法屬實,則暴露「票務」倒賣亂象的背後,演出票票源分配和銷售流程存在漏洞和缺失。
有關部門要求,演出舉辦單位面向市場公開銷售的門票數量不得低於核準觀眾數量的85%。對其余15%的門票,應當在演出前24小時進行個人資訊繫結,做到實名繫結、實名入場。一些演出組織方將大量門票透過非公開渠道分配和銷售,導致「黃牛」「票務」手中票源充足,成了門票違規倒賣現象的「監守自盜者」。
即便是不用於對外銷售的內部票、嘉賓票,主辦方也有責任控制流向,不讓內部票被「黃牛」倒賣。事實上,主辦方完全可以在發放免費演出票時,就做好實名登記,防止內部票被用於不正當交易。這既是為了保證公平合理的票務秩序,也是為了維護演出組織者乃至演藝明星的聲譽形象,讓演出實作社會效果與市場效果的雙贏。
杜絕「票務」亂象,需要嚴把發售渠道,增強售票環節的透明度。一個演出場館可供銷售的門票是確定的,按照公開銷售門票數量的比例,不難算出對外銷售門票總數。即便演出票在不同平台和渠道銷售,主辦方仍然可以掌握不同渠道的放票數量,並向社會進行公布。一些機構和平台公然銷售來源不正當的演出票,主辦方有責任進行阻止。
對於「一票難求」的頂流演出,銷售機構不妨改善銷售模式,讓消費者感受到更大的公平感。比如,在實名驗票的基礎上,不妨采取預售抽簽的方式,隨機分配演出票購買權。如此,既能減輕普通觀眾搶票花費的時間精力,也能防止一些「黃牛」透過技術手段搶票,進而「囤積居奇」。
現場演出既有商業內容,也有公共文化內容。對此,有關方面應深刻認識到自身承擔的公共文化服務職能,合理制定盈利目標,根據市場需求安排演出場次,盡可能讓更多人能夠從正規渠道買到演出票。監管部門也要進一步嚴格執法,落實實名購票和實名入場制度,切斷演出票銷售亂象的不正當利益鏈條,對違法違規的企業和個人堅決予以處置。(王鐘的)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