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羅思義:中國再次強調對外開放 有兩大原因|直觀三中全會

2024-07-21社會
編者按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世界觀察新時代中國改革動向、聚焦高質素發展和高水平開放的重要視窗。全會期間,深圳衛視直新聞特別專訪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前署長羅思義。羅思義如今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擔任高級研究員,常年關註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三中全會也正是他透視中國發展的一個絕佳視窗。
羅思義認為,全會審議透過的「決定」提出300多項改革措施將帶來非常積極的影響,中國正在邁向高收入國家行列,在這過程中必須要透過改革激發全社會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中國一如既往強調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助於提升外界對中國整體發展方向的信心。
此外,本次全會公報提及「安全」的次數高達16次,是有史以來最高的。在羅思義看來,當前國際形勢充滿諸多不確定性,中國有必要在安全議題上作出更多部署。
以下是專訪實錄。
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前署長羅思義接受深圳衛視直新聞專訪。
堅持開放 既有現實原因也有戰略意義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7月15日-18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公報於7月18日出爐,其中13次提及「開放」。
羅思義曾任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如今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擔任高級研究員。羅思義常年關註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在羅思義看來,此次三中全會,中國一如既往強調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助於提升外界對中國整體發展方向的信心。
羅思義在采訪中表示,中國強調對外開放,還有兩個原因。第一,全球經濟體走上了兩種路線,中國和全球南方擁抱全球化,並實作經濟快速增長。而美國和歐洲則開始向內轉,增長速度要慢得多。 所以此次三中全會明確,中國將繼續沿著開放的道路前進。第二,國際分工對中國來說是根本性的,因為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最高效地生產所有東西,這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本質原因。因此,他認為中國高度重視「開放」,既有現實原因,也有戰略意義。
改革是中國向高收入經濟體轉型的必由之路
「全面深化改革」也是此次全會的高頻詞。 公報53次提到了「改革」一詞,並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羅思義指出,西方國家不想改革,但中國是非常歡迎改革的。全會審議透過的「決定」提出300多項改革措施。他認為該計劃的影響將會是非常積極的,中國正在邁向高收入國家行列,在這過程中必須要透過改革激發全社會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他註意到,「高」字在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公報中出現很多次,其中包括「更高水平」「高質素」等。他認為,如果以世界銀行的國際標準來看,中國現在已經非常接近高收入經濟體, 這或許將在2年或3年內實作。
羅思義進一步指出,這是一種更為復雜的經濟體類別,它需要的不僅僅是開放,還需要巨大的技術投資,尤其是關鍵技術。關鍵技術是創新的轉化,這使在研發上投入了大量資源的中國變得越來越強大。「中國目前還不是所有行業技術的全球領先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中國透過這些年的發展逐漸成為幾個主要行業的技術領導者,比如在綠色能源、無人機、高鐵等領域,這是中國向高收入經濟轉型的部份體現,這是正在發生的非常大的轉變。」
羅思義:「非常喜歡中國不吹噓 幹實事的性格」
值得註意的是,一些西方媒體一度認為此次全會沒有關註到具體的經濟問題。但羅思義在采訪中對此表示不贊同,他認為此次全會所做的是制定戰略目標,預見所有經濟細節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是先設定一個戰略願景與方向。而創新將會是計劃的絕對核心,全會公報展現得很清楚,中國要發展創新型經濟。他表示很開心有這樣的布局,而且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細節透露出來。
實際上,在全會勝利閉幕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就在北京召開了新聞釋出會,邀請各部委負責人與三中全會公報起草組成員對中外記者解讀三中全會精神。其中就有相當篇幅涉及經濟領域尤其是財政、金融領域的具體改革措施解讀。
羅思義告訴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中國有一種他很喜歡的性格,就是不會去做大量的吹噓,設定無法實作的雄心勃勃的目標,而是務實地制定自己的戰略框架。
羅思義舉例表示,比如中國在1978年提出的經濟目標,西方普遍認為高得離譜,認為中國不可能實作這些目標,結果目標實作得比設想的GDP翻一番還要多。他還舉了個例子,中國承諾將在2030年前達到碳達峰,但很多數據都已表明,這對中國來說是非常保守的。
他還認為,有非常精確的數碼表明,中國人均GDP在2020年-2035年之間翻一番沒有任何問題。 這意味著中國將處於高收入經濟體的中間位置,雖然不會像美國或德國那樣高,但也不會是高收入經濟體中最低的。
國際形勢充滿不確定性 提及「安全」次數有史以來最高
外界註意到,本次全會公報提及「安全」的次數高達16次, 是有史以來最高的。在羅思義看來,當前國際形勢充滿諸多不確定性,中國有必要在安全議題上作出更多部署。
他舉例到,美國正在做各種威脅性舉動,中國必須對此作出回應。 「目前美國面臨著內部經濟效率非常低的問題,無法在經濟上和平競爭,就越來越傾向於依靠軍事來制定相關解決方案。不過,美國更多的不是透過直接的戰爭,而是透過在台灣地區周圍的挑釁行動,和支持菲律賓在南海的挑釁行為來間接達到目的。」
全會剛結束 高盛、星巴克、Nike老板就要來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在中美貿易全國委員會牽頭下,高盛、星巴克、Nike等跨國企業老板將組成一個「豪華團」存取中國。相關行程安排在三中全會後,也體現了外界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視。此外,在歐盟開始對華電動汽車加征臨時關稅之際,意大利總理梅洛尼也曾透露將在7月底訪華,此訪也被認為是一次「降溫」之旅。在羅思義看來,西方國家現在「很矛盾」,在政治上不斷炒作對華「去風險」,但在經濟上又離不開中國的市場和技術。
羅思義表示,這些國家的經濟利益和政治戰略之間存在矛盾。在歐洲,政客們正在討論對中國汽車征收關稅,但歐洲汽車制造商是反對的。因為他們明白,如果他們被困在歐洲受保護的市場中,他們將失去國際競爭力。歐洲商人願意和中國做生意,想去中國,他們對中國技術越來越感興趣。此外,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電池生產商,因此,當世界上主要的汽車公司在向電動汽車轉型時,都會想去中國,以便與中國電池公司建立合作夥伴關系,向中國學習各種技術。但政治因素阻礙了他們,歐洲汽車行業的保護主義違背了歐洲汽車制造商的意願。
作者丨朱恩地,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筆;何欣穎,深圳衛視直新聞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