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jasve.com/2025-2/9a809c1f9841acbc9c9df7f1288dd94f.webp)
春節假期8天(2025年1月28日至2月4日),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已超23億人次。從1月31日到2月4日(農歷正月初三至正月初七),連續5天保持單日跨區域人流量超3億人次的高位執行。據預測,2025年春運,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達到90億人次。從出行結構看,自駕出行將穩居主體地位,同時,運能和需求的匹配更精準,春運整體效率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未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改變,「反向春運」和旅遊過年等新趨勢有望延續並演變。
自駕出行穩居主體地位
據2025年綜合運輸春運工作專班釋出的數據,2月4日,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34611萬人次。春節假期8天(2025年1月28日至2月4日),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超23億人次,預計232890.88萬人次。
北京商報記者註意到,從1月31日(農歷正月初三)實作2025年春運以來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首次突破3億人次後,到2月4日(農歷正月初七),已經連續5天保持單日跨區域人流量超3億人次的高位執行。
另外,數據顯示,春節假期8天(2025年1月28日至2月4日),鐵路客運量9612萬人次,公路人員流動量220515萬人次(高速公路及普通國省道非營業性小客車人員出行量201026萬人次、公路營業性客運量19489萬人次),水路客運量935.3萬人次,民航客運量1828.58萬人次。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來看,自駕出行在春運出行中的占比持續上升,穩居主體地位。這得益於中國公路網絡的不斷完善和汽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鐵路、民航等公共交通的客運量也在穩步增長。隨著高鐵網絡的不斷拓展和航班資源的日益豐富,鐵路和民航仍然是長途出行的重要選擇。
據悉,2025年春運從1月14日開始,到2月22日結束,為期40天。交通運輸部公路院中路高科大數據行業研發中心副主任劉冬梅日前介紹,1月14日至2月2日,20天時間,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達到48億人次,與2024年同期相比,總量增長7.2%。
交通運輸等部門預計,從總體規模看,2025年春運,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達到90億人次,鐵路、民航客運量有望分別突破5.1億人次和9000萬人次,均創歷史新高。從出行結構看,自駕出行將穩居主體地位,預計達到72億人次,約占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的八成,高速公路車流量單日峰值或創歷史新高。
多地發力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自駕出行方面,充電需求也日益增長。春運期間,有關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保障情況備受關註。2025年春運,多地也在發力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加強高速公路保通保暢。
據了解,2025年春運期間,北京將在28個服務區投入481個充電樁和637個充電車位,實作全市所有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器材全覆蓋。天津釋出「2025年春運路網出行指南」,其中提到,天津高速公路服務區已建成充電樁500個,實作充電基礎設施覆蓋率100%。
此外,在廣東,首個「近零碳」新能源特色服務區址山服務區(北區)已正式營運。其首批營運共配備42個充電樁車位,其中6個480千瓦超充車位能在短短幾分鐘內為車輛補充電能,滿足春運途中各類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在四川,高速服務區引入了充電機器人,其相當於「智能移動充電樁」,可以移動到車輛旁邊進行充電,實作了從「人找樁」到「樁找人」的轉變。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國高速公路服務區(含停車區)累計已經建成充電樁3.31萬個、充電停車位4.93萬個,較2023年底分別增加1.21萬個、1.66萬個,已建設充電設施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占比從2023年底的85%提升到了97%。除少數高海拔服務區外,基本實作了全覆蓋。
運力與需求匹配愈發精準
隨著春節假期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不斷上漲並創新高,如何更精準地匹配運力與需求成為春運工作的重點。
在2025年春運形勢和工作安排舉行釋出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表示,今年春節較往年偏早,春節前後將呈現學生、務工、探親、旅遊等四種客流疊加情況,集中度較高。將最大限度滿足客貨運輸需要。交通運輸、鐵路、民航等部門將加強客流需求研判,合理制定運輸方案,充分挖掘運輸潛能,做好運力統籌調配,強化重點時段、重點區域、熱點路線運力投放和組織排程。
以鐵路為例,2025年春運,全國鐵路發送旅客有望突破5.1億人次,日均1275萬人次,同比2024年春運增長5.5%。國鐵集團客運部負責人朱文忠在釋出會上介紹,將充分用好鐵路新線新裝備,例如,新開通的滬蘇湖、集大原等高鐵路線和春運前全國集中投用185組新造的時速350公裏復興號動車組。同時,加大重點地區和高峰時段運力投放。據悉,節前,在北京、滬寧杭、廣深等客流集中地區,每日安排開行長途旅客列車1724對、同比增加64對;客流高峰期安排開行夜間長途高鐵列車329對、同比增加38對。節後,在成渝、武漢、南昌、湖南等客流集中地區,每日安排長途旅客列車871對、同比增加46對;客流高峰期安排夜間長途高鐵列車170對、同比增加31對。
朱文忠表示,還將完善突發客流應急響應機制。根據鐵路12306客票預售和車票候補大數據,分析旅客出行規律,動態研判客流走勢,梯次安排運力投放,努力實作運能和需求的精準匹配。
據國鐵集團訊息,2月3日,全國鐵路發送旅客1645.4萬人次,創春運單日旅客發送量歷史新高。2月4日,預計發送旅客1690萬人次,計劃加開旅客列車2196列。
此外,中國資訊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指出,公路部門加強客流動態研判,最佳化運輸組織方案,加大熱門旅遊城市和景區景點運力投放。水路部門強化瓊州海峽等關鍵通道組織排程,引導過海車輛有序錯峰出行。民航部門則透過最佳化航線網絡和服務保障,滿足旅客多樣化出行需求。各部門透過加強資訊共享和運力對接,實作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無縫銜接,提升春運整體效率和服務水平。
「未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改變,‘反向春運’和旅遊過年等新趨勢有望延續並演變。一方面,隨著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包括低空經濟等新形態發展,出行將更加便捷高效;另一方面,人們消費觀念升級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促進更多樣化個人化出行方式將不斷湧現。」朱克力表示。
北京商報記者 金朝力 程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