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曹縣馬面裙火上熱搜,當地人在家熨衣服都能掙錢

2024-03-02社會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劉葉 記者 荀超
繼馬面裙成「新春戰袍」並熱賣3個億後,「400名大學生回曹縣小鎮賣馬面裙」再次登上熱搜。曹縣,這個近年來頻繁進入大家視野的山東小縣城,如今正與漢服進行深度繫結。為什麽大家熱衷於馬面裙?曹縣馬面裙行業有多火?3月2日,封面新聞就此采訪曹縣馬面裙商家與四川省傳統文化促進會相關人員。
從賣辣椒到馬面裙
利潤翻了十倍不止
「你稍等一下,我下播了給你回話。」記者聯系上曹縣馬面裙商家吳先生的時候,他正在短影片平台直播,主播是他的愛人,而他負責看後台評論,回復粉絲留言。下播後,售後、客服、主播和老板一行12人將根據訂單數量打包發貨。
「我們直播間每天都要賣出去600-800條馬面裙,一般要忙五六個小時,訂單太多了。」從去年五月份開始,他平均每次直播1.5小時,最近生意很火爆,「現在貨源跟不上,斷貨了,有時候只能停播。」
「我以前是做農產品的,主要賣辣椒。」吳先生是曹縣本地人,去年5月他放棄了農產品生意,在安蔡樓鎮專心做起了馬面裙。乘著傳統服飾的東風,吳先生在原生的實體店和電商平台一年營業額加起來超過了2000萬,「利潤比賣辣椒多了十倍不止,按照現在這個熱度,我2024年準備沖擊5000萬銷量。」吳先生對此信心滿滿。
馬面裙的高利潤,得益於廣大的市場。根據吳先生向封面新聞記者的介紹,同屬於漢服,但馬面裙不需要繁復搭配,而且對身材的包容性更高,襯衣、新中式上衣,甚至是T恤和衛衣都能和馬面裙搭出不同的美。記者在某電商平台女士漢服熱賣榜中發現,「好價榜」「熱銷榜」「好評榜」榜首都是馬面裙。
當地居民在家裏接單熨燙馬面裙。受訪者供圖
同時,曹縣完整的漢服生產鏈也給馬面裙的熱銷提供了良好的生產環境。曹縣在成為漢服大縣之前,也是全國有名的影視服裝生產基地,其設計、生產、銷售線十分成熟,而漢服熱度起來後,曹縣借助互聯網成了全國重要的淘寶產業集群。
「訂單太多了,我每天大概需要訂10萬元的貨,不夠賣,聯系的兩個廠家忙不過來,只能在村裏找幾家人幫忙。」據吳先生所言,曹縣很多人家裏都有專用的熨燙機,「包括我家也有一台。」一台熨燙機成本在2000元左右,「從學習到使用,也就一兩天時間」,據吳先生所言,馬面裙所需的面料需要從浙江等地運回,到達曹縣以後,從裁剪、合片、上腰頭、壓褶、熨燙等加工流程開始,馬面裙的利潤可以從工廠覆蓋到家庭。就以熨燙為例,這種小型熨燙機的運轉,給家庭也帶來了可觀的收益。「一條馬面裙的熨燙費大概在1-1.5元,一天下來不間斷的話,熟練工做200條還是可以。而現在機器根本閑不下來,訂單已經爆了,沒有特別好的關系,別人還不給你弄。」
此外,馬面裙的售後處理也相對更為簡單。「馬面裙哪怕客戶退貨回來,大多數時候我們清理熨燙一下也不會影響二次銷售,但漢服不一樣,它面料更薄更透,容易壞、容易臟,退回來不好處理,損耗就大了。」
面對馬面裙的質素問題,吳先生也坦言,「好的面料成本高,很多人沒有那麽多資金,而市場又那麽龐大,不過消費者是有甄別能力的,質素差的退貨率很高。」
熱度源自漢服文化傳承
原創的守護需共同努力
「馬面裙的熱度,或者是漢服的熱度,它其實是我們文化自信、文化傳承的體現。」四川省傳統文化促進會漢服文化專委會執行主任施倩告訴封面新聞記者。曹縣的這波馬面裙熱度其實並不屬於曇花一現,得益於漢服文化的廣泛傳播,以及馬面裙的搭配優勢,從十多歲到四五十歲的女性都能透過馬面裙體會到漢服文化的魅力。
「但原創是個嚴肅的問題。」在施倩看來,目前的馬面裙設計存在高度雷同、風格單一的問題,「盡管有插兜等創新設計,但總體來說趨向於同質化。像形制這些有相對應的規範,所以漢服的原創設計主要體現在面料、圖案、花紋等方面。」施倩告訴封面新聞記者,目前國內做馬面裙原創設計的難度很高,「因為漢服的設計,包括任何文化產品的設計,需要對文化有足夠深、足夠正確的理解,還需要尊重人們的使用習慣,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當地居民正在家裏裁剪漢服上衣。受訪者供圖
此外,保護版權問題也值得註意。在施倩看來,原創保護需要多方的努力,「不僅僅是制度上,還有我們的廠家、消費者,在生產漢服、喜歡漢服的同時,可以深入了解背後的文化。只有充分了解了漢服的工藝、特點,才能使傳統文化在傳承上更有生命力。」施倩還建議國內的漢服生產形成一個良性的合作模式,「負責原創的地區做好設計,有強大生產能力的地區負責加工,推廣和宣傳又可以借助電商業發達的地方。」施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