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北京中關村綜合保稅區透過正式驗收,這項全國首創

2024-04-28社會
4月26日,北京中關村綜合保稅區(以下簡稱「中關村綜保區」)順利透過聯合驗收組正式驗收,具備開關運作條件。至此,北京擴大對外開放再增新平台,已擁有3個優勢特色互補的綜保區,為科技創新高地建設按下「加速鍵」。
「四區疊加」政策促進開放發展
中關村綜保區位於海澱區溫泉鎮,西六環與北清路交會處東南側,於2023年5月23日正式獲國務院批復設立,規劃面積0.4平方公裏,總建築規模94.35萬平方米。
4月26日,由海關總署牽頭的聯合驗收組對中關村綜保區進行實地驗收。聯合驗收組實地察看了中關村綜保區的周界隔離設施、入出區智能通道設施及有關監管設施、辦公用房及監管配套設施。在影片監控指揮中心,聯合驗收組還觀看了車輛動線影片回放、人員穿越報警測試、車輛進出區演示、園區內車輛動線軌跡及數碼孿生技術展示等內容。
經過審議後,聯合驗收組一致同意中關村綜保區透過正式驗收,頒發驗收合格證書,宣布該綜保區已具備開關運作條件。至此,北京擁有天竺綜保區、大興國際機場綜保區和中關村綜保區3個優勢特色互補的綜保區,形成錯位發展的良好格局。
「設立中關村綜保區是探索綜保區在科技創新領域作用的重要嘗試。」北京海關副關長馮斌表示,該綜保區有著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自由貿易試驗區、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綜合保稅區「四區疊加」優勢,是促進中關村開放發展、創新發展的大膽嘗試。
全國首個以「研發創新」為特色的綜保區
坐擁66萬平方米產業空間,中關村綜保區是全國首個在中央檔中明確設立的,首個以「研發創新」為特色的綜合保稅區。創新是這裏的「顯性基因」,該綜保區也從監管模式和平台建設等多個方面開展創新嘗試。
與公眾傳統印象中大的高墻鐵網不同,中關村綜保區的分界,僅由一圈半人多高的綠籬隔開。這一大膽嘗試背後,是該綜保區在全國率先探索的「資訊化圍網」。「我們以智能裝備替代原有物理周界隔離設施和實體卡口,並搭建綜保區智慧監管輔助平台,可實作精準化管理。」北京海關企管處處長楊燕冬說,打造以嵌入式聯網監管為核心、非必要無阻斷的海關創新監管模式,將不斷提升海關監管效能和企業便利化水平。
區內的三大特色平台也為北京科技創新高地建設按下「加速鍵」:特殊物品查驗平台,為生物醫藥類企業區內開展生產研發所需原材料、試劑等特殊物品提供場地;超潔凈查驗平台,為集成電路類、檢測類企業采購的貨物入區提供場地;公共研發服務平台,以進口大型儀器器材開放共享、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為重點,強化創新鏈和產業鏈有機銜接。「我們致力於將這裏打造成前沿科技研發創新平台、高精尖產業開放創新平台、開放政策創新‘監管沙盒’。」北京海關所屬中關村海關關長陳平說。
「保稅研發」吸引優質企業聚集
「保稅研發」,這是中關村綜保區的核心功能。據介紹,該綜保區將豐富「保稅+」業態內涵,拓展高端器材的保稅檢測、保稅維修等新型保稅業態,吸引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新型研發機構、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孵化平台入區發展。
一張「2+2+N」保稅業務譜系的美好藍圖已經鋪開:綜保區將以集成電路產業和醫藥健康產業為核心,人工智能產業和科技服務業為重點,拓展總部經濟、跨境電商等N個保稅服務業態。據悉,截至目前,簽署意向入區協定的企業已有海博思創、佳訊飛鴻、納通科技、神州泰科等11家,將按計劃有序入區。
馮斌表示,中關村綜保區建成後,海關將透過培育「保稅+」新業態,讓企業盡享保稅、免稅、退稅等政策紅利,並結合北京市產業資源優勢和研發型綜合保稅區功能定位,強化區內外產業聯動,讓更多優質企業專案向綜合保稅區集聚,持續釋放國家級開放平台帶動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