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美女殯葬師13年:溫情與虛偽並存

2024-02-25社會

生命的輪回中,生如夏花般絢麗,死如秋葉般靜謐。而這些人,他們守護生命的歸宿,懷揣敬畏之心,為人們送別最後的旅程。

衛艷茹,一位在北京大興區殯儀館工作了13年的殯儀服務人員,見證了1萬余場葬禮和告別。她曾在長沙民政職業學院學習殯儀技術與管理專業,於2007年畢業後選擇了大興殯儀館。

每年有1.2萬的逝者在北京大興殯儀館接受火化,作為一位殯葬禮儀師,每天平均要主持3場告別儀式,最多的時候甚至主持了9場。

在她的職業生涯中,她見證了許多感人的瞬間,也看到了一些無情的現實。她很自豪能夠被稱為「人生驛站送行者」,並一直很喜歡這個稱號。

在最初選擇這個專業時,她並沒有太多的考慮,只是覺得這是一個相對冷門的專業,將來找工作的機會會更大一些。

在後續的工作中,她有了全新的理解。在生命最後的篇章中,有撕心裂肺的哀痛呼喊,有家庭成員間的爭吵不斷,有為了遺產惡語相向,也有難以割舍的深深思念。

有人追憶親人的過去,有人想起老伴生前的情書。有人將孩子喜歡的玩具放入孩子手中,有人取下戀人手上的戒指……但是這份工作給予她的並非是壓抑和痛苦,而是看透生死的淡然,珍惜現在的擁有,活在當下。

她是那些當年的同學中唯一一個沒有轉行的人。她在這個崗位上堅守了13個年頭。剛開始的時候,她幾乎每天都哭,看見遺體她哭,看見逝者的家屬她也跟著一起哭,被家屬指責她還會委屈地哭。

然而,即使經歷了這些,她仍然堅持下來,只是想盡自己所能,為逝者送行,讓他們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得到應有的尊重。

告別廳就像是人生最後的一個站點,在這裏,有年逾百歲的老人,有意外喪生的丈夫,有火場喪生的幼童,還有抑郁自殺的女兒……逝者在這裏被整理、裝扮,以盡可能完美的形象出席自己的葬禮,感受到親人朋友的哀悼與思念。

她就是這樣一個默默付出、始終堅持的人,用她的淚水和汗水,守護著逝者最後的尊嚴。

在900℃的烈火中完成生命的謝幕,"來時潔白,去時無垢"。這是衛艷茹的信念,也是她作為殯葬禮儀師的責任。

她扛起親人的愛,引導逝者走向新生,同時也溫暖家屬的心。她總結逝者的一生,接待來賓,引導他們走過這段困難的旅程。

生命總有盡頭,但愛與溫暖永遠不會消逝。在她的手中,每一場告別儀式都充滿了深情和尊重。

告別儀式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仔細的溝通和確認,無論是短的十幾分鐘還是長的一個小時,我們都會全程參與。雖然這樣的工作常常讓人腰酸背痛,甚至腿腳麻木,但我們始終以敬畏生命為信念,盡力撫慰家屬的情緒,為逝者送行。

雖然我們也會遇到失誤和責罵,但我們的職業要求我們不把任何委屈當作真正的委屈。

他們被禁止說"再見"和"歡迎光臨",有些人甚至避之不及,拒絕握手,避免直接接觸他們遞過來的東西。當知道她們在殯儀館工作時,人們甚至會不由自主地後退。

但衛艷茹的爺爺曾鼓勵她說,這是一個行善積德的職業,是做善事。"人們害怕和死亡有關的(人或事),但誰都無法避免死亡。"

衛艷茹這樣解釋道。

衛艷茹,一個東北姑娘,自小膽大心細。她的心願是用工作去撫慰每一個活著或逝去的生命。她深信:「我們是被他們所信任,被他們所接受,幫助他們的人,所以我是生命的擺渡人。」

她希望,即使我們帶著痛苦來到這個世界,她能讓逝者在離開時沒有任何遺憾。她記得,她第一次服務的逝者是一位因鐵路事故遇難的人。

盡管她有所準備,但當她走進房間,眼前的景象還是讓她震驚不已。

身體已經破碎不堪,屍體腐爛的氣味無論多少口罩都無法掩蓋。那一刻,她沒有害怕,因為那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永久地沈睡了。

她感到的只有惋惜。她與同事一起整理遺體,用鮮花遮擋,盡可能地還原逝者生前的模樣。雖然氣味難聞,環境惡劣,但她不害怕,只有痛惜與懷念,「那時心裏想的就是能讓他走得體面。」

她希望這次告別能稍許完美,讓逝去的人走得安心,讓活著的人少些遺憾。

她總是懷著惋惜和敬畏的心情,為他們送行,讓家屬少一些痛苦。殯葬禮儀師的工作不僅僅是安慰逝者的靈魂,更是撫慰生者的心靈。

作為一位母親,她最難以接受的就是看到自己的孩子受罪。有一次,她痛苦不堪。那是一個車禍中失去生命的女孩,事故的突如其來使她沒有遭受太多的痛苦就永遠離開了我們。

女孩靜靜地躺在那裏,手裏握著她生前最喜歡的玩具,穿著她最愛的裙子,看上去就像個小天使一樣,乖巧得讓人心疼。

在情緒難以控制的時候,她深吸一口氣,提醒自己,她是一名司儀,職責是確保儀式的順利進行。盡管淚水在擦拭後還會再次滑落,她明白,只有經歷過失去孩子的痛苦,才能真正理解那種無法言喻的苦楚。

在那場儀式中,她盡量保持平糊的語調,雖然情緒多次崩潰,但她一直堅持到儀式結束。經歷過生死的洗禮,她深知家人能夠幸福健康地在一起,是世間最珍貴的財富。

一個母親訴說著女兒的愛美之心,希望能在女兒離開世界的時候讓她依然美麗動人。衛艷茹和她的同事們,用心地為女孩整理遺容,用大量鮮花裝點,讓她的美麗得以延續。

女兒的名字猶如花海般燦爛,告別儀式卻不再使用電子橫幅,取而代之的是一張彩色照片,如她生前的笑容般溫暖動人。

最喜愛的歌曲輕輕響起,告別儀式落下了帷幕。母親滿意地熱淚盈眶,對衛艷茹深深地鞠躬致謝。她的沈著冷靜和情緒控制力讓人心生敬佩,這一鞠躬是對殯葬師工作的肯定,也代表了家屬的深深謝意。

衛艷茹,每次送別逝者,面對生命的無常,都讓她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義,也讓她更加珍惜當下,熱愛生活。她用認真、虔誠的態度,為逝者送上最後的溫暖。

工作中,她熱愛書法和閱讀,靜靜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告別廳,見證了世間百態,這裏有真摯的感情,也有虛偽和醜陋的表面。

一次,一個29歲的女孩在結婚前意外去世,她被送到這裏後,我們開始了後續的流程。然而,在儀式順利結束後,女孩的未婚夫急匆匆地沖了進來。

在場的人都被這位未婚夫的癡情感動,以為他會為女孩的離世而痛不欲生。然而,他的下一句話卻讓所有人感到震驚和失望。

他說:「把棺蓋開啟,她手上那個戒指我要拿下來,這個戒指23萬呢。」世上的感情如此復雜,既有癡情之人,也有薄情之徒。

這種反差讓人心生涼意。在一次準備告別儀式的時候,衛艷茹詢問主事家屬:「參加人員都到齊了嗎?可以開始了嗎?」

衛艷茹等待著所有人的到來,準備開始儀式。然而,當她準備開口發言時,一位家屬突然沖上前來,大聲質問她為什麽開始得太早,人都還沒到齊。

衛艷茹只是靜靜地看向主事家屬,後者平靜地說:「人都到齊了,你可以開始。」說完,主事家屬轉身不再理睬那位激動的家屬。

衛艷茹從這一幕中看出這個家庭存在著矛盾。盡管那位家屬被勸回,但儀式仍然在繼續進行。

在一個不幸的事件中,一個小男孩被綁架並遇害,他的父親是一位商人。在將遺體送往殯儀館後,他毫不猶豫地拿出了20萬元。

他命令工作人員將所有的錢都花光,讓他的兒子能夠風光地離開,用這種方式來表達他的悲痛。然而,盡管殯儀館沒有把錢全部用完,但這位父親卻做出了一個讓人震驚的決定。

他當著所有人的面,將剩余的人民幣燒掉了,他認為這是他作為父親為孩子盡的最後一份心意。對此,衛艷茹持有不同的觀點,她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得到平等的尊重,用金錢來表達悲哀,這本身就是最大的悲哀。

這位父親心中懷著無比的悲痛,但他並沒有選擇用這筆錢去燒掉,而是決定用它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在他的眼中,孩子的離去不僅僅是親人的離世,更像是一件失去的物品,他希望透過這種方式,去彌補這份失去,讓更多的人受益。

他深信,用燒錢這種違法的行為表達心中的傷痛,是虛偽且做作的,而透過極端的方式進行發泄,也不是明智的選擇。

相反,他主張對葬禮的簡單操辦,拒絕那些頑固老舊的觀念。

親人離世,我們常常會為了表達悲傷而花大筆的錢舉辦盛大的喪禮。仿佛這樣的花費越多,就能彰顯我們的悲痛程度。

但實質上,這都是一種表面的展示,一種「面子工程」。在許多地區,這樣的傳統習慣仍然存在,這無疑是我們需要糾正的。

我們都會經歷兩次死亡,一次是生命的終結,一次是他人忘記我們。對於離去的人,真正的懷念應該是把他們留在心中,時常記起,而不是過度的悲痛。

這是一種不明智、缺乏理解的行為。我們應該以一顆虔誠、謹慎的心,對待逝者,這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

兒子曾問王麗華:「什麽是死了?」王麗華用樹做比喻說:「樹枯了枝葉掉落了它就死了。」又問:「那死了怎麽辦?」

回答說:「我們可以把它埋起來,明年這裏可能還會抽出一根枝條。」是的,還會長出一根枝條,這根枝條生長在人的心裏面。

經歷過生死的人,會更加洞察人生,理解生命的真諦。無論是真摯的情感還是虛假的現實,都是人性的體現。生活在世間,有很多事情不必過於在意。

衛艷茹在13年的職業生涯中,經歷了世間百態,無論是善良還是邪惡,每一件事都深深地觸動了她的心靈。她深信,每個人都終會死去,我們應該珍惜現在,努力生活,因為無論是富有還是貧窮,活著就是一種幸福。

她希望這份工作可以被尊重,而不是被歧視或過度美化。我們都是社會的一部份,期待大家能夠以正常的眼光看待這份工作。

每一個平凡的工作,只要我們用心去做,就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她的目標是讓逝者無遺憾,生者得其所。衛艷茹堅信,雖然殯儀職工不能做偉大的事,但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

他們用愛去安撫逝去的靈魂,送他們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用溫暖去安慰活著的家屬,讓他們在以後的日子裏能少些生死離別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