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王愷雯】
當地時間10月6日,以色列繼續轟炸加沙走廊和黎巴嫩真主黨目標,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真主黨的火箭彈則突破以色列的防空系統,落在以色列北部。本輪巴以沖突爆發一周年之際,沖突仍在輪回。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的「阿克薩洪水」,把以色列拉回「贖罪日戰爭」的夢魘。回過神來的以色列對加沙走廊展開報復式空襲,新一輪巴以沖突驟然爆發。
一年後,近4.2萬名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的襲擊中喪生,近兩百萬人流離失所,本就飽受蹂躪的加沙變得一無所有。而數十名以色列人仍被哈馬斯扣為人質。
從沖突爆發的那一刻起,這場危機波及的範圍就遠遠超出了加沙,演變為以色列和伊朗主導的「抵抗軸心」的對抗。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伊拉克民兵組織紛紛加入戰局,策應哈馬斯。
如今,加沙停火遙遙無期,新的危機接踵而至:
打著「讓北方居民安全回家」的旗號,以色列的「北方之箭」射向黎巴嫩,黎以局勢驟然升溫;哈馬斯、真主黨領導人及「聖城旅」副指揮官接連遭「定點清除」,忍無可忍的伊朗終於在猶太新年前夜對以色列展開報復……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中東問題專家董漫遠近日對觀察者網表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國內面臨反對黨的發難乃至利庫德集團內部的挑戰,開辟北方戰線是為了延長自己的政治生命。但黎巴嫩真主黨是比哈馬斯更難對付的對手,若以色列在黎南部開辟緩沖區受阻,勢必會升級對真主黨的作戰行動。
另一方面,隨著伊朗第二次從本土對以色列發動攻擊,以色列的報復也在迫近。董漫遠指出,伊朗襲擊以色列是忍無可忍下的被迫反擊,其目的已經達到,並不願沖突升級,後續事態的發展要看以色列如何反應。
「以色列對伊朗的報復一定會強於今年4月的行動,因此中東局勢依然存在升級的可能。但是否會觸發以色列同伊朗之間的全面戰爭,還有待觀察。」董漫遠說。
當地時間2024年9月29日,黎巴嫩南部一居民區遭遇以軍空襲。 視覺中國
加沙之後,黎巴嫩又「陷入地獄」
過去20天,在數千通訊器材被引爆後,黎巴嫩又遭遇了以色列大規模空襲和地面入侵。包括黎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在內,真主黨高層幾乎損失殆盡。
與此同時,加沙上演的悲劇正在黎巴嫩重演。黎巴嫩衛生部稱,近一年的沖突中,黎巴嫩已有2000多人喪生,其中大部份是在過去兩周內死亡。國際移民組織釋出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2日,黎巴嫩記錄在冊內部流離失所者已超過54萬,與9月29日相比增加了56%。
「黎巴嫩正在陷入地獄般的災難之中。」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日前呼籲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不要發動災難性戰爭。
本輪巴以沖突之初,以色列為自己定下了三大作戰目標,即消滅哈馬斯、讓以方被扣押人員獲釋、加沙走廊不再對以色列構成安全威脅。今年9月16日,即黎巴嫩通訊器材爆炸前一天,以色列安全內閣把「讓以色列北部居民安全返回家園」列為新的作戰目標。
加沙問題尚未徹底解決,以色列為何要擴大作戰目標,將沖突重心轉向黎巴嫩?董漫遠認為,盡管以色列仍然需要集中精力和資源解決加沙問題,但現階段加沙已經不需要那麽多作戰部隊,而黎巴嫩真主黨持續在黎以邊界對以色列展開牽制性作戰行動,對內塔尼亞胡構成了一大挑戰。
「這一挑戰的根源在於,內塔尼亞胡把當前對加沙和黎巴嫩真主黨的軍事行動,同他延長自己的執政周期、逃避腐敗指控、繼續高舉右翼民粹主義旗幟做了通盤統籌考慮。」
董漫遠指出,當前內塔尼亞胡面臨以色列反對黨的發難,即使在利庫德集團內部也面臨國防部長加蘭特的挑戰。內塔尼亞胡在加沙作戰的基礎上,增加讓北部居民重返家園的新目標,也是為了他的民意基礎和日後的大選做鋪墊。
當地時間2023年10月28日,以色列特拉維夫,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左)和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出席新聞釋出會。 視覺中國
董漫遠表示,以色列若想達到其目的,就要在黎巴嫩南部開辟一個緩沖區,降低真主黨對以色列北部的威脅。
此前,以色列防長加蘭特和財長莫泰利赫都曾宣稱,要確保真主黨及其基礎設施被推到利塔尼河以北。
「以色列想在利塔尼河南側開辟緩沖區,如果真主黨對此采取預設態度,這場黎以沖突就會過去。如果真主黨不讓以色列得逞,以色列就會升級對真主黨的作戰行動,力求重創真主黨。」董漫遠表示。
但黎巴嫩真主黨是遠比哈馬斯更難對付的對手。董漫遠表示,以色列想要重創其武裝力量非常困難,以當前軍事行動的規模是遠遠不夠的。
「如果以色列想要重創真主黨,那麽其軍事行動的規模,要等同甚至大於第五次中東戰爭時以色列對黎巴嫩軍事行動的規模。」
1982年6月,以色列借口其駐英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裝分子刺殺,出動陸海空軍10萬多人,打擊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勢力。這場戰爭以以色列勝利告終,巴解組織撤出黎巴嫩。
「達不到這個規模,就實作不了重創真主黨武裝力量的目的。因此以色列對黎巴嫩真主黨的軍事行動,依然存在繼續升級,乃至演化為全面戰爭的可能性。」董漫遠說。
不過他指出,即使以色列可以透過地面軍事行動開辟出緩沖區,其仍面臨困難抉擇。
「既然開辟了緩沖區,那麽以色列地面部隊是否要在這裏駐守?不駐守就意味著撤軍,一撤軍真主黨就又回來了。而駐守就意味著原本由以色列北部居民承擔的安全風險現在轉移到以色列國防軍身上,他們就會時不時受到真主黨的武力攻擊,淪為真主黨的活靶。」
董漫遠補充道:「上世紀80年代,以色列透過其扶植的南黎巴嫩軍來守衛黎南部緩沖區,但現在以色列找不到這樣的代理人了。這種情況下,以色列即使開辟了緩沖區,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伊朗:不再自我克制?
當地時間10月1日晚,伊朗近200枚火箭彈射向以色列境內。德黑蘭方面隨後表示,伊朗單方面自我克制的階段已經結束。
「伊朗此次行動是被迫反擊。」董漫遠表示,伊朗目前處在一個特殊時期,新總統佩澤希齊揚履職不久,其在外交政策上展現出溫和姿態,頻頻釋放尋求改善與西方關系的訊號。佩澤希齊揚上月底出席聯合國大會期間,還向以色列發出「和平邀約」,這意味著伊朗願意緩和同以色列的關系,期待以色列做出相應的表示。
然而,在佩澤希齊揚就職第二天,前來參加就職典禮的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在德黑蘭遇襲身亡;9月底,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和伊朗「聖城旅」副指揮官尼爾福魯尚又相繼遭以色列「定點清除」。以色列欺人太甚,讓伊朗不得不作出回應。
董漫遠指出,伊朗10月1日對以色列的打擊力度明顯超過4月的那輪打擊。按照伊朗的說法,其導彈90%命中目標。
當地時間10月1日,以色列發表聲明稱,有導彈從伊朗發射到以色列境內。 視覺中國
「站在伊朗的角度,它落實了其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指示,為哈尼亞、納斯魯拉、尼爾福魯尚三位烈士報了仇,同時打擊了以色列,向其展示了伊朗強大的中程導彈突防能力。」
「伊朗的目的基本達到,它想讓這個階段過去,並不希望局勢繼續升級。但能不能過去,要看以色列如何反應。」董漫遠說。
以色列已表示將在10月7日前後對伊朗做出「重大而嚴厲」的報復。根據以色列官員釋出的聲明,所有選項都在考慮範圍內,比如對伊朗核設施和石油生產設施的打擊,或針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成員的「定點清除」、針對伊朗軍事資產的「精確突襲」等。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表示,不支持以色列襲擊伊朗的核設施,還呼籲以色列考慮除襲擊伊朗油田以外的其他替代方案。
「美國擔心局勢失控,但以色列現在是根據其自身的政治需要,來準備對伊朗相關目標展開打擊。」董漫遠說,「以色列對伊朗的打擊規模一定會大於今年4月,但如果以色列沒有把伊朗領導人或核設施作為打擊物件,那麽還不至於觸發兩國間的全面戰爭。」
另一方面,董漫遠預計,如果以色列選擇打擊伊朗的關鍵石油設施,伊朗無論從利益上考慮,還是從其面子上考慮,都不會接受,也會再次對以色列做出反擊,這一反擊可能會針對以色列的能源設施,但規模將是有限的。「伊朗仍會貫徹一個原則:既要打擊以色列的氣焰,又不至於觸發和以色列的全面戰爭。在這種情況下,伊朗和以色列的較量可能會進行幾個回合,然後就過去了。」
在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劉中民看來,這輪10月1日對以色列本土發動打擊後,如果伊朗真的選擇下場與以色列直接沖突,它並非完全沒有對抗的資本。
「不過,作此選擇顯然會使國家的發展隨著對抗升級陷入更嚴重的困境中。伊朗的選擇是要麽跟以色列一拼到底、破罐破摔,把有限的國力都投入到對抗當中;要麽為未來的發展留有余地,以避免爆發大規模沖突為目標,減緩沖突對綜合國力的損害。這是伊朗目前最大的兩難。」劉中民說。
停火之路艱難
董漫遠表示,近期一系列沖突的總根源是巴勒斯坦問題。「無論是真主黨在黎以邊界對以色列牽制性的作戰行動,也門胡塞武裝封控紅海通道,伊拉克什葉派武裝力量嘗試打擊以色列,還是伊朗向以色列本土發動導彈襲擊,都是加沙沖突外溢的表現。」
一年來,盡管國際社會為加沙停火做出諸多努力,但始終未能成功。
去年11月,以色列和哈馬斯曾短暫實作停火並交換了部份被扣押人員。但隨著雙方談判陷入僵局,加沙戰事重新開機。此後,包括美國、埃及、卡塔爾在內的各方圍繞加沙停火和釋放被扣押人員等議題展開多輪會談。
當地時間2024年3月18日,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轟炸加沙市中心後逃離該地區。 視覺中國
今年5月31日,拜登政府公布三階段停火方案,隨後獲得聯合國安理會表決透過,以色列和哈馬斯起初都表示接受該停火方案,但以色列對加沙的襲擊絲毫沒有停止的跡象。
路透社今年8月援引多位訊息人士的話說,分歧源於以色列在哈馬斯接受三階段停火方案後提出的新要求,這些新要求包括以色列繼續在內紮裏姆走廊沿線駐軍。以色列在「最後一刻」改變條件,讓哈馬斯擔心其做出的任何讓步都會導致對方得寸進尺。
「以色列想要以技術性停火換取全部人質的獲釋,再恢復軍事行動。但哈馬斯是要靠手中這些人質‘保命’的。」董漫遠說。
他進一步解釋道,所謂「保命」,就是要求以色列終止在加沙的軍事行動,從加沙撤軍。同時,讓哈馬斯人員返回加沙北部,並且參與戰後加沙的重建和管理。其中最核心的是前兩條。
「對於拜登政府提出的三階段停火方案,以色列其實只對第一階段感興趣。內塔尼亞胡現在的想法是,能換回多少人質就換回多少,這樣他對國內就有交代了。」
「至於第二、第三階段,以色列不是太感興趣,而且即便達成協定,將來以色列想撕毀就撕毀。哈馬斯早就看清了以色列的意圖,以色列也清楚哈馬斯手握人質是為‘保命’。雙方立場差距太大,很難彌合。」董漫遠說。
沖突走向何方?
本輪巴以沖突至今一年,以色列尚未達到其定下的作戰目標。盡管內塔尼亞胡今年7月曾表示,以軍正向消滅哈馬斯的「最後階段」邁進,但外界普遍認為,所謂「消滅哈馬斯」幾乎不可能實作。
而在巴以沖突和近期的黎以沖突上,美國和以色列的分歧似乎也在加大,拜登政府對以色列的公開批評越來越頻繁,今年5月還「暫停」向以色列運送武器。但另一邊,美國又屢屢強調支持以色列自衛,其對以色列的軍援計劃也仍在繼續推進。
作為以色列的盟友和最大軍援國,美國長期在巴以問題上「拉偏架」。可以說,加沙問題走到今天這一步,美國難辭其咎。
在董漫遠看來,目前拜登政府是有意阻止以色列把沖突繼續擴大的,「但以色列不聽他的。換句話說,美國阻止不了以色列。」
當地時間2023年10月18日,以色列特拉維夫,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會見美國總統拜登。 視覺中國
「內塔尼亞胡為了其政治考量,在消滅哈馬斯以及透過軍事手段在黎巴嫩南部開辟緩沖區的問題上是孤註一擲的。無論是聯合國的決議,還是美方所謂的‘規勸’,現在都無法制止內塔尼亞胡的一意孤行。」
「而對於拜登政府來說,雖然不斷發出希望實作停火的聲音,但其被美以戰略關系所綁架,被國內強大的猶太勢力所綁架,也不得不重申對內塔尼亞胡的支持。」董漫遠表示,拜登政府在這個問題上顯得無能為力,同樣抱著一種「能起多大作用就起多大作用」的心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底,內塔尼亞胡訪美時,除了會見美國總統拜登和副總統哈裏斯,還專門去海湖莊園見了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杜林普。
杜林普政府執政期間,美以關系進入了一段「蜜月期」。杜林普於2017年12月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遭到國際社會普遍反對。董漫遠形容,共和黨政府對以色列的支持可謂到了「毫無保留」的地步。
美國「政客」新聞網在7月的一篇報道中曾直言,內塔尼亞胡認為拜登已經是「跛腳鴨」,押註杜林普成為下任總統。有參與停火談判的中東高級外交官表示,「我們的評估是,內塔尼亞胡想拖延時間,等到11月(美國)大選。」黎巴嫩【訊息報】稱,埃及總統塞西獲得的一份情報評估也認為,加沙停火談判可能要到11月才會有進展,內塔尼亞胡認為,若杜林普當選,他將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現在美國的選情撲朔迷離,以色列也還在等待。但有一條是可以預計的,11月美國大選前,加沙的戰事不會停止,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之間的交戰也可能繼續。」
談及本輪巴以沖突會在什麽樣的情況下結束,董漫遠表示,加沙停火或將以哈馬斯失去對加沙的控制,其政治力量、軍事力量和宗教力量融入到民眾當中,展開長期的地下鬥爭為標誌。「哈馬斯的發展會進入低潮,需要慢慢恢復實力,與以色列長期周旋。」
「巴勒斯坦問題長期被邊緣化,巴勒斯坦人民的歷史不公一直得不到糾正,這才釀成了去年10月7日開始的新一輪巴以沖突。」董漫遠表示,「經歷了本輪沖突,國際社會對巴勒斯坦問題的關註度會提升,推動兩國方案落實的國際努力也會加大。」
為加沙流離失所者提供庇護的一所學校矗立在廢墟中。 聯合國網站
劉中民認為,這場沖突令巴勒斯坦問題重新回到了地區事務的核心位置,部份改變了巴勒斯坦問題之前被邊緣化的處境。但是目前距離重新開機談判、謀求巴勒斯坦建國與實作「兩國方案」,都還有太多的困難需要解決。
「巴以雙方在經歷這場沖突後,如何找到談判的起點與結束沖突的方案,形勢似乎變得更加迷茫。」劉中民說。
一年來,以色列在加沙和黎巴嫩制造的悲劇讓全球憤怒,也讓以色列開始遭到反噬:
2023年12月,南非向國際法院提起訴訟,指控以色列在加沙走廊實施種族滅絕,此後,智利、西班牙、哥倫比亞、古巴、土耳其等多國加入這一行列;今年以來,牙買加、巴哈馬、西班牙、愛爾蘭、挪威等國相繼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
9月底開幕的79屆聯合國大會上,各國毫不掩飾對以色列的怒火。當內塔尼亞胡走上講台時,大會現場噓聲不斷,巴勒斯坦、伊朗、沙特阿拉伯等多國代表起身離場,聯大主席菲勒蒙·揚一再敲擊木槌提醒與會者註意秩序。會場外,抗議以色列和聲援巴勒斯坦的示威此起彼伏。
劉中民指出,一年來以色列的回應,包括對哈馬斯發動的軍事行動,都是基於它長期奉行的戰略文化與安全哲學。
劉中民表示,目前,以色列正在尋求在加沙、黎巴嫩南部建立安全緩沖區。如果能在建起緩沖區的同時繼續維持打擊敵對力量,以色列的安全環境能夠某種程度上得到改善,但依然是一種永無休止的惡性迴圈。隨著在政治和外交上陷入嚴重孤立,以及周邊反以力量更加仇視以色列,以色列的安全環境本質上說進一步惡化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