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98歲了,這是我最後一次回來看看親人,以後可能再也回不來了。」近日,98歲高齡、旅居印尼耶加逹的愛國華僑陳壬水帶著祖孫四代30余人,跨越千裏重洋,回到祖籍地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馬坪鎮尋根懇親。
陳壬水帶領祖孫四代回鄉尋根懇親。
回國當天,陳壬水帶領家人、胞弟和老友齊聚一堂,先是來到祖厝「鳩山堂」參觀,隨後前往馬坪中學,參觀當年由他出資興建的「愛國樓」「愛鄉樓」和「群賢樓」。雖然其中一些樓宇已經改建,但牌匾依舊記錄著當初的風采。
參觀過程中,看到這些當年由他捐資捐建的建築物,陳壬水情不自禁潸然淚下。他表示,馬坪是他的根之所在,是他魂牽夢縈的地方,而這些學校和醫院則是他對家鄉深沈情感的體現。
陳壬水於1927年出生在馬坪鎮後康村頂社的一個華僑家庭。他的祖父在清朝時期便已遠赴印尼,父母也都在印尼耶加逹經商。陳壬水出生後,其父母選擇讓他在家鄉接受教育。1947年,陳壬水自龍溪師範學校畢業後,在綏安中心小學和馬坪中心小學各任教一學期。1948年10月,他隨父母親一同前往印尼定居。抵達印尼後,陳壬水在華文中小學擔任教師,此後轉行從商。
從商之後,陳壬水發揮閩南人「愛拼才會贏」的闖勁,先後在印尼創立了五金廠、壓鋼廠、建築材料廠以及註塑廠等企業,成為僑居地著名的華僑企業家之一。
雖定居印尼並在印尼的商界取得一定的成就,但陳壬水先生仍心系故鄉,多次回鄉探訪,關心家鄉發展,慷慨解囊支持家鄉鋪路造橋、興建教學樓、衛生院,甚至在家鄉辦廠興業,得到各級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表彰,以及家鄉人民的尊敬和愛戴。七十多年來,陳壬水為馬坪家鄉建設公益事業捐資達300多萬元。
因陳壬水的愛人是廣東人,為了讓孩子們不忘祖國的語言,陳老先生跟他的夫人約定,在家裏只講普通話、閩南語和粵語。在耳濡目染下,家裏的後輩們基本都聽得懂普通話和閩南語,並會用普通話進行簡單的交流。
陳壬水在後康村祖祠邊豎起的刻有「根」字的石碑
1985年春節陳壬水回家鄉探親,為表明自己不忘家鄉的決心,他特意與同鄉僑親在後康村祖祠邊豎起一塊刻有「根」字的石碑,以自勉並激勵海內外鄉親不忘祖、不忘「根」,要「戀根」「護根」。如今,在馬坪鎮後康村祠堂邊的「根」字石碑依然赫然醒目。
此次的尋親活動,在陳壬水的帶動下,祖孫4代共30余人共同參與了此次返鄉之行,他們分別從印尼、澳洲、日本以及香港等地齊聚家鄉,年齡最小的曾孫僅3歲。
「這次回到家鄉,看到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回到家鄉,陳老先生的後代感慨萬千。他們感慨道,作為陳氏後人,應當遵循祖輩、父輩的囑托,弘揚先祖美德,積極促進和加深族譜聯誼,念血脈相通之情,思同宗共祖之誼,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家鄉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積極致力於漳浦和印尼的民間友好往來,推動雙方更多的交流合作。
漳浦僑務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陳壬水率領眾多子孫返鄉尋根,充分體現了海外鄉親對故鄉的深情,也充分體現了一代又一代僑胞愛鄉情懷的延續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