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出門在外互助父母」:這屆年輕人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024-07-27社會
「我自願加入【出門在外互助父母計劃】,本著‘我照顧大家爸媽,大家也照顧我爸媽’的精神,出門在外,我願意:為陌生人的父母、長輩,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便利。」
這是來自天南海北的年輕人在互聯網平台小紅書上發起的一次溫暖助老約定,離家在外的年輕人希望家中長輩在外窘迫無助時,都能被社會溫柔以待。
盡管這個約定既沒有約束條款、監督機構,又沒有實名發起人與簽訂方,看似是過於理想化的君子之約,實則並非一廂情願。
有網友「請大家幫忙照顧第一次獨自看演唱會的媽媽」,得到無數回應;有年輕人在背包掛上寫著「叔叔阿姨需要幫忙找我」的牌子,鼓勵老人有困難主動開口……
有關互助父母的貼文裏,記錄下無數個溫暖的瞬間,展現出這屆年輕人對社會老齡化的獨特解答,賦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新的時代內涵。
「放心,爹媽在外就是咱爹咱媽」
「互聯網姐妹,我54歲的老母親就交給你們了!」這是河南網友「大風颯颯」釋出的一則特殊的「網絡托付」,她54歲的母親將從西安獨自乘高鐵到北京旅遊。
於是,她將母親的照片和車票資訊釋出在了自己的小紅書賬號上,「托付給刷到此條動態的廣大互聯網姐妹了,希望她需要幫助的時候,你們能善意幫忙。感謝!」
這一句托付得到數千名網友的關註與回應,網友們在評論區接力報著座標——「我在朝陽,看到阿姨會打招呼的」「我在海澱,遇到會幫忙」。還有網友說:「放心,爹媽在外就是咱爹咱媽。」
「當初我發筆記的時候也沒抱多大希望,因為我平時筆記的瀏覽量沒有多少,但是這條筆記有很多網友熱心點贊和評論。」大風颯颯感動地說:「媽媽回家時跟我說,一路上一直有人在幫她。她從來沒出過遠門,遇到不懂的、不會的就問,遇到的年輕人都很熱心。」
現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意識到老年群體在生活當中會遇到諸多不便,願意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別人的父母。
95後小夥兒「小崗同學」用Vlog記錄下自己在北京街頭成為「共享兒子」,並線上下發展了100個「共享兒女」的故事。
在小崗同學的影片中,他給提重物等公交的大叔搭了把手、給在路邊乘涼的環衛阿姨們買水解渴、在醫院裏教不會使用自助印表機的叔叔阿姨們打印單子……
出門在外的這些小事,都有可能成為年長者難以翻越的障礙。子女擔心父母獨自出門,可又遠在千裏之外幫不上忙,往往又急又愧疚。互助父母約定,恰好解了兩代人的燃眉之急,所以在網上一呼百應。
據統計,截至2024年7月,小紅書上與「互助父母」詞條相關的筆記,累計閱讀數超1億,點贊數近500萬。今年7月,小紅書發起 「出門在外互助父母計劃」,活動上線一周,就有超過50萬人加入。小紅書制作了10000塊寫有「叔叔阿姨需要幫忙找我」的公益背包掛牌,也在3天內被年輕人領取一空。
「沒事,下個路口有千千萬萬個我」
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為了追求學業、事業或生活的更好機遇,離開家鄉。
隨著他們腳步的遠去,留下的不僅是空巢的家,還有那份對年邁父母深深的牽掛。「拜托大家幫幫我爸媽」,何嘗不是子女無奈缺席下的另一種盡孝;「叔叔阿姨我幫您」,就是將心比心時的搭把手。
在一些「互助父母」的貼文下有網友問:「這個路口你幫了,下個路口怎麽辦?」許多網友回復:「沒事,下個路口有千千萬萬個我。」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董晨宇認為,互聯網時代小紅書等平台去中心化的演算法打破了地域和時間的限制,讓尊老愛幼傳統美德的內涵,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不斷豐富和延展。透過網絡,年輕人傳遞出最樸素而溫暖的訊號,在各個角落凝聚尊老、敬老、愛老的正能量,這樣的網絡創新值得點贊和用心呵護。
同時,「互助父母」也成了一些年輕人尋求圈層認同、召喚同頻社交的途徑。助人者經常會將善舉發到互聯網平台上,看到的人也會受到激勵去幫助他人,最終催生出「善的傳遞,愛的迴圈」的增強回路。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現代服務管理學院院長楊文凱認為,養老絕不只是兒女的問題,也不只是年輕人的問題,需要社會的合力。這要求在制度設計上更加貼心,比如最佳化購票流程、簡化套用界面,以及確保公共場所設施對老年人友好。
受訪專家認為,「互助父母約定」是一種代際互助的新形式,政府、社會組織和企業也可以積極參與,為代際互助提供更多強有力的支持,擴充代際互助場景。
例如,浙江縉雲推出的「跨代共居」養老模式,讓年輕人居住在養老院中每月房租1000元,如果每月完成相應的誌願服務時長,即可減免租金。這一模式,既為年輕人減少了開支,也讓老年人有更多陪伴。(吳燕霞)
來源: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