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服務國之重器「海葵一號」首船原油外輸,這家陸家嘴企業量身改造提油「好搭檔」

2024-10-07社會
10月4日,位於深圳東南方向250公裏處的流花油田,亞洲首艘圓筒型fpso(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海葵一號」生產如火如荼,即將迎來首船原油外輸的重要時刻。
透過系泊大纜、外輸軟管等器材相連,陸家嘴金融城企業——中海油國貿上海北海船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海船務公司」)專為「海葵一號」外輸作業量身改造的提油輪「北海開拓」輪,成為「海葵一號」外輸作業的好搭檔,將加工後的原油第一時間運輸回海港。
「北海開拓」輪連線「海葵一號」首次外輸作業
「海葵一號」是集原油生產、儲存、外輸等功能於一體的高端海洋裝備,每天可處理原油約5600噸,最大儲油量達6萬噸。在「海葵一號」設計建造之初,國內外無適配運力,需新造船或者改造現有船舶進行運力適配。其獨特的雙艉輸功能設計,需要更懂它、更合拍的提油搭檔。
北海船務公司專案組決定對「北海開拓」輪進行改造。僅用時12天便完成塢內施工,最終比計劃改造周期提前1個月完成測試交付,為「海葵一號」外輸作業贏得了充足的試驗時間。
改造後的「北海開拓」輪不僅搭載了艏裝載系統,具備單點系泊、多點系泊、海上輸油等多種操作模式;還加裝了艏部側推裝置,使其能適應更惡劣的復雜海況作業條件。該輪能夠輕松滿足「海葵一號」要求的每小時4000立方米以上的外輸速率,單次可運輸45萬桶原油。提油時,「北海開拓」輪還能自行提升、接裝外輸軟管,避免傳統船型fpso提油時傳遞輸油軟管衍生的各種風險,減少接管作業人員的工作量和危險性,同時增強極端天氣作業的安全性。
「北海開拓」輪
「北海開拓」輪艏裝載系統
8月30日,「北海開拓」輪順利完成「海葵一號」首次試靠作業,成功檢驗了改造成果,為實作中國圓筒型fpso適配運力從無到有的創新發展奠定了基礎。
上海北海船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伴隨浦東開發開放成長。「正是看到了浦東的巨大潛力,選擇在此設立公司總部。」28年司齡的北海船務公司行政人事總監李軼寧,見證公司從最初起航的「一葉扁舟」成長為上海市重點航運企業,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區浦東發展同頻共振。
吸引北海船務公司落戶的陸家嘴金融城,也不斷豐富和完善產業生態,已集聚1400余家航運企業。「十四五」至今,陸家嘴航運產業累計經濟貢獻達近130億元。
從產業結構上看,陸家嘴區域航運產業主要呈現出四個「集聚」:一是區域內航運央企、國企總部機構集聚,中遠海運集團總部以及中船集團、招商局集團、中外運集團、中交集團等大型航運國企集團各級子公司和重要業務板塊先後落子;二是外資航運機構集聚,如貝仕船管、衛獅船管等國際知名的外商獨資船管公司;三是全球知名的航運功能性機構集聚,如上海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亞太中心、波羅的海航運交易所上海代表處、上海國際海事亞洲技術合作中心、上海亞洲船級社中心等匯聚於此;四是海事法律服務機構集聚,擁有如上海海事法院、上海海事司法鑒定中心以及瀛泰、協力、大成等一大批海事海商法領域知名律所等。
夜間作業
「從船運、貨運代理到港口服務、海事法律咨詢、保險,浦東航運相關企業和機構一應俱全。這種產業集聚效應使企業在尋找合作夥伴和服務提供商時更加便捷,有利於形成上中下遊航運產業鏈緊密協作的良好生態。」李軼寧說。
深植浦東沃土,北海船務公司充分利用政策優勢和豐富資源,不斷拓展業務,提升競爭力。
李軼寧介紹,上海是當前全國唯一將航運業納入碳交易市場的地方,北海船務公司主動成為上海碳排放配額管理單位的航運企業,為中國探索航運業碳減排管理制度以及實作「雙碳」目標貢獻力量。同時,北海船務公司積極響應浦東新區推廣航運資訊化、智能化政策,探索綠色航運技術和模式,幫助北海船務公司在行業內保持前沿水平。
上觀號作者:浦東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