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域外觀察|美國為何屢屢讀不懂、看不透、判不準中國?

2024-12-13社會
2024年11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利馬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時指出,「過去4年的經驗值得總結、啟示需要記取」,其中第一條就是「要有正確的戰略認知」。今年4月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同美國總統拜登通電話時強調,戰略認知問題始終是中美關系必須扣好的「第一粒紐扣」。但是,當前美對華認知的癥結在於,美方既用自己走過的道路臆測中國,也用國強必霸的樣版映像中國。換言之,美國對中國沒有樹立正確認知,美方沒有與中方的正確相處之道。那麽,美國對中國為何難以樹立正確認知?此乃源於一個不可忽視的「雙重陷阱」,既有主觀上的致命結構,也有客觀上的固有障礙。
傲慢無禮,不願了解中國
長期以來,美國了解中國的意願嚴重缺乏。美國一些政治精英抱持一種根深蒂固的「文明優越論」,秉持一種不願平等對話的深層心態,堅持對中國人千百年來形成的思維方式和文明特性「不屑一顧」。一些美國人時常偏執地認為,中國遲早會變成跟西方國家一樣的所謂「民主國家」,是故,一些美國人想要接觸中國、了解中國、讀懂中國的意願幾乎蕩然無存。今年8月,新加坡知名學者、資深外交家馬凱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作為兩個大國,中美本應保持接觸,但美國的政治環境相當糟糕。他指出,「接觸」是一種積極的人際關系,兩個大國正常情況下都應該保持接觸。「但如果你在美國提到這個詞,比如某個美國政客說我贊成與中國接觸——那他就死定了,他完蛋了。情況就是這麽糟。」
長期以來,美國對華認知的結構嚴重失衡。美國為何屢屢讀不懂、看不透、判不準中國?關鍵在於忘記了中國是一個經歷興衰更替和外族入侵卻延續數千年而未中斷的文明大國,忽視了中國歷史文化的整體性、創新性和延續性。中國在快速發展壯大,美國政治精英們對中國的歷史文化及內生邏輯的了解非常少,卻對中國的經濟、科技、軍事等領域的關註異常多。 今年6月,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坎貝爾在美國對外政策智庫「外交關系協會」的一場活動上宣稱,美國應該歡迎更多來自中國的學生,但「要學習人文學科,而不是理科」。他表示美國正在出台政策,讓中國留學生「限制接觸美國的敏感技術」。今年7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著名經濟學家謝菲·薩克斯接受香港【南華早報】獨家專訪時認為,如今美國敘事話語的「愚蠢程度」非常高,無論媒體還是軍工復合體資助的智庫都是如此,他們關於戰爭的討論已經變得常態化。由於許多國會議員對中國缺乏了解,甚至對中國歷史和政策知之甚少,他們時常訴諸粗俗、荒謬、危險的反華言論,拜登和杜林普也競相展示自己對中國的強硬態度。
長期以來,美國對華認知存在藩籬。美國一些保守派企圖將普通美國人的對華認知引向歧途,認定強大起來的中國必然會成為美國乃至世界的威脅,卻對中國追求和諧、雙贏的和平內容與價值理念熟視無睹、置之不理。最常見的一招便是編織謊言、誤導輿論、歪曲事實,來圍堵、帶偏、愚弄民眾。比如,近年來美方針對中國編造了中國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以及「一帶一路」上的「債務陷阱」等謊言。
狹隘自私,存在多方面障礙
一直以來,美國對中國缺乏正確認知源於存在利益價值方面的障礙。從最簡單的層面上說,西方人長期以來已經習慣了主導世界,他們就是不喜歡任何其他有發言權的人。美國鷹派不斷炒作「文明沖突論」「債務陷阱」「毫不掩飾的殖民」等,抹黑攻擊中方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重大倡議,主張對中國經濟尤其是高科技發展進行「規鎖」,對華鼓吹「脫鉤斷鏈」、鼓噪「產能過剩」,對華搞「技術封鎖」、「去風險」,打壓遏制中國,以至於引發人們對「新冷戰」的擔憂。由於社會制度、發展道路、意識形態、歷史文化等方面原因,中美兩國之間存在巨大的利益分歧和價值觀差異。這就決定了美國幾乎不可能理性客觀地認識看待中國的和平發展及中國式現代化。
一直以來,美國對中國缺乏正確認知源於存在思維方式方面的障礙。已故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指出,「在大多數歷史時期,美國得天獨厚,擁有各種豐富資源,對於動員這些資源也是得心應手。這使美國形成一種思維方式,認為每個問題都有解決方案,均可得到解決。因此美國將更多的努力放在相對短期的問題上。中國則不一樣,中國人有系統思維,認為每個問題的解決都會涉及另外一個問題,因此中國人更習慣於概念化地思考問題。」中國與美國的風格不同,中國喜歡提出框架性概念,而美國關註細節、實質。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則認為,西方的思維方式是映像的思維方式、線性的思維方式,中國的思維方式是一個動態的思維方式,是一個圓周性的思維方式,所以中國的思維方式包含三個方面,第一個是整體關聯,第二個是動態平衡,第三個是自然合理,這三個思維方式對於西方人而言很難理解。實際上,中美成為兩種非常不同的國際行為體,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中國人與美國人思維方式的差異。美國人與中國人在思維方式上存在很大差異,政治心理學的研究亦證實了這一點。
一直以來,美國對中國缺乏正確認知源於存在歷史慣性方面的障礙。已故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史景遷認為,制約著西方(美國)的中國形象的,主要不是中國的現實而是西方自身的需要和問題。可以說,西方(美國)會根據自身的各種需要和問題,不斷地將中國與其進行「對襯」,不停地把中國作為其臆想中的「他者」,持續地形成不同於西方價值觀念的中國歷史形象。事實上,美國不僅誤解中國,也誤讀世界。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官員保羅·皮拉爾反思美國對外政策力作——【美國為什麽誤讀了世界】指出,良好的自然條件、優渥的資源稟賦、平穩的歷史行程、順利的社會發展、強大的經濟實力、獨特的政治和文化傳承形成了美國獨特的國家經驗,造就了特有的「認知棱鏡」,透過它,世界的面貌被扭曲,錯誤觀念由此而生,並深刻影響著美國政策走向。此言十分中肯。美國之所以難以樹立理性的「中國觀」其實即是因為此「棱鏡」效應。這種「棱鏡」效應不是短期效應,而是長時段效應,形成了美國對華認知的歷史慣性。
當今世界動蕩不安、沖突頻發,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中美關系穩定發展既關乎兩國人民利益,也關乎人類前途命運。中美更需要有寬廣的胸懷,展現大國格局、拿出大國擔當、發揮大國作用。
(作者為蘭州大學「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副教授)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作者: 王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