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期還有不到半個月,拜登政府對華科技圍堵動作頻頻:將中國企業拉入「黑名單」,還考慮對中國無人機的禁令,並計劃出台新的芯片出口管制措施。杜林普將如何處理拜登的對華「負資產」?
美國防部「拉黑」騰訊、寧德時代等多家中企
當地時間1月6日,美國國防部更新所謂「中國軍事企業清單」,新增騰訊、寧德時代等多家知名中企。美國國防部依據【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編列「中國軍事企業清單」,每年更新一次。與美國商務部管理的「實體清單「不同,企業被列入「中國軍事企業清單」後不會立即面臨制裁,但這份名單可能為美國政府其他部門采取進一步措施提供參考。
彭博社認為,被美國國防部「拉黑」可能降低美國公司同中企的合作意願。咨詢機構傑富瑞集團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企業被列入「中國軍事企業清單」後,面臨的最嚴重後果是美國釋出投資禁令。但是否采取行動,將完全取決於杜林普和他的團隊。
中方:美無端指責中國「軍民融合」戰略
中國外交部7日強調,中方一貫堅決反對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劃設各類名目的歧視性清單,無理打壓中國企業,遏制中國高質素發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 郭嘉昆
中國人民的發展權利不可剝奪、不容無視。我們敦促美方立即糾正錯誤做法。
中國商務部8日也表示,美方濫用國家力量,無端指責中國「軍民融合」戰略,並以此為由對中國企業進行無理打壓,嚴重破壞國際經貿秩序,危害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騰訊與寧德時代方面7日均表示,將采取必要的法律行動,維護自身利益。
中國多家高市值企業被列入美國防部「黑名單」
美媒註意到,目前被列入「中國軍事企業清單」的企業總數已超過130家,幾乎涵蓋中國在各個高科技領域的頭部企業。中國20家市值最高的企業中,有四家被列入。
造船業或成為美新一屆政府產業政策的重點
五角大廈6日釋出的最新版清單中,還包括中國最大的航運企業中遠海運和兩家大型造船企業。拜登任內,美國政府對造船業越發重視。美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甚至形容,船舶將是新的芯片。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造船與航運業事關貿易與安全,極有可能成為杜林普政府產業政策的重點。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造船能力是美國的200多倍。
美考慮對中國無人機釋出禁令
1月2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出於所謂「國家安全方面的擔憂」,考慮制定一項新規,限制或禁止中國無人機進入美國。商務部在一份通知中要求企業等相關方在3月4日前就新規發表評論。據【紐約時報】報道,具體對中國無人機實施何種限制將由杜林普政府決定。
美國政府數據顯示,中國企業占據了美國商用無人機市場至少75%的份額。北卡羅萊納州農民赫戴歷對記者表示,中國產無人機可以幫助他更及時地發現農田裏可能出現的問題,提高作物產量。
中方:美無端懷疑中國無人機安全風險 極其不負責任
中國商務部7日表示,美方在缺乏事實依據的情況下,無端懷疑中國等國無人機系統存在資訊保安風險,極其不負責任。這是赤裸裸地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對他國產業實施打壓。中方將密切關註事態進展。
美學者:美新一屆政府或調整「小院高墻」政策
另據路透社報道,拜登政府任期結束前還將出台新的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進一步限制中國企業透過第三方獲得美國AI技術和先進芯片。
智庫新美國資訊安全中心高級研究員謝菲·格茨指出,拜登政府在科技領域采取的「小院高墻」政策試圖達到兩個本質上相互沖突的目的。在不顛覆全球經濟秩序的同時,推進技術競爭地緣政治的根本改變。但拜登政府從未定義哪些技術屬於小院之內,這為院子的不斷擴大留下了空間。而隨著杜林普政府的上台,「小院高墻」的時代也將終結。
美媒:到2030年 中國制造業全球占比將高達45%
一些有識之士指出,新一屆杜林普政府在出台對華經貿政策時,首先應謹慎評估。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杜文·弗列特曼近日撰文表示,杜林普將要面對的中國是一個制造業強國,中國的先進制造能力在規模、復雜性和量級上都取得了爆炸式增長。他援引的一組數據顯示:2000年,全球工業生產總量的絕大部份來自美國及其盟友,中國只占6%。到2030年,中國在全球制造業的占比將高達45%,與美國及其所有盟友的總和相當。
日媒:中國在多個關鍵制造業領域取得長足進步
【日經亞洲】網站指出,2015年以來,中國在多個關鍵性的制造業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
在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領域,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國產化率首次超過50%。 在航空航天裝備方面,中國國產大飛機C919成功投入商業營運,航線數量不斷增加。此外,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業內人士預測,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在新車總銷量中的占比將首次超過50%,提前十年實作主管部門設立的目標。
彭博社特別指出,6日被美國國防部拉黑的寧德時代是全球最大動力電池生產商——世界上每三輛電動汽車中,就有一輛搭載了該公司生產的電池。寧德時代的前十大客戶中,包括了特斯拉、大眾、寶馬、日產和本田等多家美日歐車企。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宋慧
本文作者:CCTV4
題圖來源:新華社 資料圖
圖片編輯:蘇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