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一天的淩晨,烏克蘭切爾諾貝爾市(當時是蘇聯的一部份)附近的核電站發生了兩次爆炸。四號反應堆的事故將放射性物質噴向空中,導致蘇聯當局從周邊地區疏散數千人。房屋被拋在後面——在許多情況下,還有寵物。
在事故發生後的幾天裏,救援人員尋找被遺棄和流浪的狗,目的是殺死它們以阻止放射性的傳播。然而,有些似乎幸存下來。
在對切爾諾貝爾周邊地區任何大型哺乳動物的首次遺傳研究中,今天從發電廠附近的野狗身上收集的DNA顯示,它們是事故發生時在場或不久後定居在該地區的狗的後代。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進展】上,是一個更大專案的第一步,該專案旨在確定狗如何適應在地球上放射性最強的地方之一生存。研究人員希望利用所獲得的知識來更好地了解長期輻射暴露對人類遺傳和健康的影響。
「我們有很多東西要從這些動物身上學到,」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遺傳學家Elaine Ostrander說,他是該研究的合著者。「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可以看到當幾代大型哺乳動物生活在敵對的環境中時會發生什麽。」
切爾諾貝爾事故的直接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據世界衛生組織稱,在災難發生後的幾個月內,約有30名在核電站工作的人和參加災難的消防員死於輻射中毒。而在周邊地區,松樹枯萎,許多昆蟲消失,無法在放射性土壤中生存。
不太清楚的是,災難遺留的低水平放射性物質如何影響今天切爾諾貝爾周圍的植物和動物。這很重要,因為人們在各種情況下都有暴露於低劑量輻射的風險,包括透過某些醫學掃描或在核電站工作時。
研究人員收集了大約300只狗的血液樣本,這些狗住在發電廠和大部份荒蕪的切爾諾貝爾市周圍,誌願者用鎮靜劑飛鏢鎮靜了這些動物。對犬科動物的DNA分析顯示,它們不是該地區的新來者。研究人員了解到,盡管蘇聯在1980年代擔心這些狗會遷徙並傳播放射性物質,但這些動物中的大多數並沒有走得很遠。
這些狗在該地區的持續存在表明,即使住在反應堆附近,它們也能夠生存和繁殖。Ostrander說,犬類DNA樣本「非常有價值」,因為狗往往與人類共享許多相同的空間和飲食。但是,要梳理出狗的哪些基因變化是由輻射引起的,哪些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並不容易。
研究人員計劃在6月進行另一次采樣之旅。烏克蘭正在進行的戰爭並沒有阻止該組織的研究。但是,隨著遊客的減少和留下食物殘渣,切爾諾貝爾的狗正在努力度過難關。因此,該團隊正在與一個非政府組織合作,為流浪狗提供食物,在未來的困難時期保護切爾諾貝爾狗的生存以及它們的放射性遺產。
本文來源:Nature,有刪減
本文作者:弗雷達·克賴爾
原文連結:https://www. nature.com/articles/d41 586-023-00629-6
關註備用號,以防又失聯
歷史隱蔽的未來
重回大蕭條時刻:好日子真沒了?!
失衡的危險世界:未來會更殘酷?!
殺死人類的瘟疫:歷史正在重演?!
失意的新窮人們:別以為沒有你?!
現代化走到拐點:全球性的向左?!
世界愈發兩極化:中西不可調和?!
美國理想的墮落:新共識迫上限?!
多重變量進行時:守舊還是開放?!
每一個最後的睡姿
都是一首提前為自己祭悼的
長長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