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上海市松江區廣富林路1518弄薔薇九裏小區居民陳先生撥打了「12345」熱線,講述自己和寵物狗在小區內 被野生動物「貉」攻擊 的經歷。
單字「貉」,大家可能不會讀,但是說道成語「一丘之貉」瞬間明白。
據陳先生回憶:6月9日清晨,他牽著兩只寵物狗,在小區內遛彎。到達小區3期603號樓東南側附近時,一只面似狐貍的動物突然從停在路邊的車底下竄出,並對著兩只狗吠叫,完全不懼怕牽著繩的陳先生。陳先生稱 雙方纏結了近10分鐘 ,動物的厲聲尖叫聲吵醒了一排樓的居民。期間它還伺機向寵物狗撲了上來,咬傷了狗的後腿。
陳先生說,今年小區裏出現了大量貉,估計少說也有 二三十只 。不僅多,貉還出現了一定的攻擊性,算上不久前一位居民散步時被抓傷,小區已出現2起貉傷害人寵的事件。
根據陳先生小區內的監控影片,陳先生的狗先發現了附近的其他生物,對著貉犬吠。而當天早上,居民的遛狗路線旁就是貉的家——一戶底樓居民家的墻角。 剛剛生完寶寶的母貉 非常敏感 ,就像剛下崽的母狗一樣,要保護幼崽。
貉認為狗侵犯了它的領地,因此才發生了沖突。
寵物狗和貉的沖突引爆了業主群聊,紛紛表示擔心野生貉傷人傷寵事件再次發生。
就如去年6-7月間,松江米蘭諾貴都小區貉事件以後,小區居民的擔心一樣。有人甚至說,貉咬傷了人,吃掉了小區裏的流浪貓。野生貉吃貓是不實的,但眾人很擔心。
去年,米蘭諾貴都的貉事件發生在6-7月間。今年,薔薇九裏小區的貉事件也發生在6-7月間。
這是巧合?還是存在什麽內在規律?
專家稱, 貉傷人事件具有季節性規律 的,多發生在每年6月至7月下旬。
因為這段時間是貉的哺乳期,幼貉長大了,正在嘗試獨自外出熟悉環境,但因為沒有經驗,所以會「冒冒失失」。
「等9月份,幼貉 長大一些,就會離開母貉,獨立生存,這時候,小區裏的貉會明顯減少。」市綠化市容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薄順奇介紹。
為什麽貉的數量在快速增加?
專家就分析得出,充足的食物和水源是貉激增的關鍵因素。食宿無憂之後,貉的繁殖數量也大增。在陳先生的小區,存在 投餵貓糧 的情況。
知曉問題的源頭後,破解的辦法自然也就知道了。
由於貉族群數量實在太大,米蘭諾貴都去年申請了獵捕證,誘捕一部份貉,放歸到野外。
之後,米蘭諾貴都在貓糧投餵點豎立了禁止投餵的標識,並勸解熱心投餵的居民。同時抽幹了小區景觀水域的水,停掉噴泉。
效果立竿見影,饑渴難耐的貉很快就不得不「搬家」。
專家表示,這套方法也適用於薔薇九裏小區。
小區應該加強管理,勸阻投餵貓糧;做好垃圾分類,不讓剩菜剩飯等濕垃圾亂倒;進一步呼籲文明養犬,遛狗牽繩。
從目前看來,上海小區內的貉數量越來越多,分布範圍越來越廣。居民們的投餵行為,改變了貉的晝伏夜出的習性,白天也可能會看到他們。
為了避免人寵與貉的沖突,居民看到他們應該怎麽辦?
專家建議,做到「視而不見「,不接觸,不投餵,遛狗的時候牽好繩子。
隨著人類的不斷侵入山林,野生動物離我們也是越來越近了。從科學角度來說,我們必須學會與動物和諧相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