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一部份青年對貓咪的過分熱愛我認為是一種很值得註意的文化現象,它很有可能是埋在我們中國價值觀與文化體系當中的一顆暗雷。
歷史上我們的年輕人從未如今天般熱愛貓咪,因為這是不符合中國傳統價值觀的。
我們中國自古以來講究綱常倫理、人畜之別,這是從中華文化中的人文主義傳統,所以一直以來我們都沒有「寵物」這個概念,動物要麽是生產工具要麽是野獸。
而「寵物」這個概念則非常模糊,它介乎於家人和家畜之。
所以對於貓狗,古人養貓主要是為了捉鼠,養狗是為了看門,人和動物之間的邊界非常清楚。
"寵物貓"完全是一個外來概念。
這就要思考了,它到底來自哪裏?
來我們中國是為了什麽?
直到有一天我翻閱了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小說【我是貓】心中才逐漸有了逐漸成型的答案,並且隨著答案的成型,一個可怕的結論讓我驚出冷汗。
【我是貓】這篇小說讀起來十分有趣,他是以貓咪的視覺敘述人類之間的趣事,但這本書的寫作背景卻十分值得懷疑,夏目漱石寫於1906年,也就是日俄戰爭那年,這件事彰顯著日本國內從上到下那種磨拳擦掌的侵略欲。
這裏說一下很多中國網友沒了解過的,就是關於夏目漱石個人的立場。
他是典型的右翼人士,最能彰顯他立場的作品是【滿韓處處】,一本長篇遊記。
在文中他以先進國家知識分子的視覺來美化戰爭,充滿了軍國主義傾向和優越感。
還有他提攜過芥川龍之介,這位仁兄是什麽觀點大家可以去查查。
這樣的話,大家再看【我是貓】的寫作背景,就有很多疑點了,這本書連載期間正值日俄戰爭,夏目漱石作為一個右翼文人他怎麽可能有心情把自己的巨量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和國家大事無關的幽默貓咪文學創作中呢?
唯一的答案,就是【我是貓】的寫作動機,就是希望為日本的侵略戰爭服務。
當然,是文化戰爭。
物件是誰呢?
也許一開始是俄國,但顯然後來他轉移了目標。
夏目漱石很清楚,日本對外戰爭的野心重點不在俄國,而是另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當時去日本留學的人很多,以夏目漱石在日本文壇的地位,他的作品百分百會在那個國家被轉譯傳閱。
那就是我們中國。
從這裏開始,以各種形式向中國輸出愛貓文化,逐漸成為日本各類文藝創作者的默契,以至於我們後來能看到日本的動漫到處是貓。
貓這個符號不但衍生出了各種動漫形象而且還經常出現在文學小說裏。
例如村上春樹也經常在小說或其他作品中寫貓。
甚至很多日料店的裝飾,也會用到貓。
貓很可愛,但我不相信任何一個日本人,我不覺得這樣的貓文化輸出是一種好意。
後來經過一番觀察思考之後我覺得自己越來越對。
在日本的各種文化符號和作品裏貓經常出現,從衣食住行到神話故事再到文藝動漫,我認為這不能簡單地解釋為日本人喜歡貓那麽簡單,日本人在文化和人格上都在模仿貓,就算是他們的忍者,也崇拜貓的輕盈敏捷。
我的結論是,戀貓情結是日本整個文化體系的紐帶。
它看起來無關緊要,但卻在所有符號的中心。
這就是為什麽日本人對外輸出各種文化經常會捆綁貓,並且非常成功。
你如果因為動漫小說喜歡貓,你就會逐漸認同日本式的審美、性格和價值觀,當你又喜歡日本的文藝,又認同他們的審美和價值,那你離徹底愛上日本又有多遠呢?
你越來越愛貓,把貓越來越當家人,照顧它,和它說話,但你有多久沒這樣對自己父母了?
戀貓風氣,貌似正在以極其無害的面目在悄悄改變著我們年輕人的國家認同感,讓他們逐漸變得無愛日之名卻有愛日之實。
這就是戀貓文化今天在年輕人當中逐漸流行的真相,當我們的年輕人在貓咖裏摸著那些小動物的時候,在東海的那邊可能有人正在竊笑呢。
當然,我無權左右別人是否養貓,但希望所有的愛貓者註意:
你要先學會愛國,愛父母,愛家人,再去愛貓,不以愛國為前提的愛貓等於愛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