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寵物

為什麽大多數人都不願意用「領養寵物」來代替「購買寵物」?

2024-01-25寵物

♥流浪動物無家可歸

每當傍晚散步的時候,小區裏、街道邊,經常會碰到幾只流浪的貓狗,有的藏在草叢邊警惕地看著路人,有的低頭猛翻垃圾桶尋找一天的口糧,還有的踽踽而行,卻不知道走向何方。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城市裏上演。

♥寵物領養的初衷

伴隨流浪動物越看越多,領養開始興起,既能救流浪動物於水火,給它們一個溫暖的歸宿,又能減少流浪動物數量,讓大家居住的生活環境更美好,在減輕救助機構的負擔同時,自己還多了一個貼心的小夥伴,這樣的四贏局面,可以說是皆大歡喜。

領養寵物面臨的困局

雖然各類平台「領養代替購買」的宣傳如火如荼,但現實中領養卻難以大範圍成規模的開展,大部份人依舊透過去寵物店購買寵物。影響領養難以開展的主要原因有幾個:

♥一、送養與領養之間存在的問題

送養者大多出於對被領養寵物後續生活的負責態度,一般對於領養者有著比較嚴格的稽核。一般會要求:領養者有固定住所,家裏封窗,有一定經濟能力,同意回訪(影片)並承諾不隨意遺棄。

✔ 這類要求具有一定道理:合租的房子,很難保證合租人對寵物的態度,而且如果涉及到換房搬家,也難以保證一定能遇到允許飼養寵物的房東,這個時候,寵物該如何安置將會成為一個難題。

✔ 餵養寵物需要花費不少的金錢和精力,一定程度的經濟要求,可以讓領養人靜下心來思考,自己是否具有對一個小生命負責的能力。

✔ 街頭數目龐大的流浪動物從何而來?很大可能是遇到了一個不靠譜的主人。如果因為自己一時的疏忽,讓這些動物再次流浪,甚至死亡,相信這是救助者們最不願意見到的事。嚴格地稽核申請人是否有領養資格,是防止寵物再次流浪的直接方法,也是救助人無奈但依然堅持的準則。

★存在爭議的問題來了

  • 領養寵物的時候,送養人一般會要求領養者提供身份證、家庭地址、工作地址等資訊,有的還會做定期或者非週期性的回訪,這讓部份領養者感覺個人私密被侵犯,沒有安全感。
  • ☞有領養者表示:「被民間組織和不經稽核的‘誌願者’掌握個人資訊並且擁有上門的權力,這不是一件很恐怖的事嗎?」

  • 現實生活中也不乏借送養貓狗,從事不法活動的案例,本著「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想法,對於自身資料和私密的泄露,領養人和送養人之間資訊和權利的不對等,讓不少領養人望而卻步。
  • ☞有的送養人愛寵心切,對寵物的糧食品牌、陪伴寵物的時間,甚至家庭住房面積的大小都有嚴格的規定,讓很多愛寵人士大呼「簡直離譜」。間接排除了一些喜歡寵物但經濟條件有限的領養人。

    ♥二、領養寵物品種和健康情況

    ★從各類平台以及民間救助站釋出的領養動物來看,大部份流浪貓狗都是普通的本地田園貓(狗),就算有品種寵物也可能帶著殘疾或有各種各樣的病患。從主人家「越獄」走丟的品種貓狗也有,經歷四處流浪後身體狀況堪憂。

    ☆一些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兔兔爸」、「和貓住」、「糗糗莊園」,「明仔救助」等民間組織非週期性釋出領養資訊,去領養的大部份人優先選擇顏值高,身體健康的貓狗。那些品相一般,缺胳膊少腿的大機率還是「砸手裏了」。

    這還是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救助組織,換做絕大多數默默無聞的救助站,情況只會更加糟糕。比如2023年引發熱議的「上海闊少郁雷鳴為救助流浪狗積勞成疾去世」一事,就是民間救助流浪動物的「悲愴事件」。

    ☞同時,也有個別愛寵人士表示領養的多是些田園貓狗,而且多有流浪經歷,性格比較警惕,不夠親人,而自己更喜歡有純正血統、性卻雲和的寵物。

    三、送養與領養,矛盾如何調和?

    雖然都是愛寵人士,但領養人和送養人又都有自己的立場和需求,彼此間似乎橫亙著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兩者之間的矛盾真的那麽不可調和嗎?

    ☞讓我們暫時把目光投向寵物業較為成熟的美國,看看他們是怎麽解決這一問題的:

    在美國,特別是在大城市,領養已經成為了獲得寵物最主要的渠道。
    由GfK Roper Public Affaires&Media 發起的「人們從哪裏獲得自己的寵物」的調查問卷中顯示:
    當問及「您將從哪裏獲得你的下一只寵物?」時,有82%的人表示根本不可能以寵物商店購買的方式獲得寵物。相對於購買而言,美國人更喜歡領養寵物,並且給寵物足夠的關愛。

    「領養代替購買」的理念需要時間不斷推移才能深入人心,同時還涉及各方各面的政策,經濟等等支持。領養救助動物任重道遠,非一日之功。

    ♥愛心領養小提示

    少數打著寵物「免費領養」旗號的背後,隱藏著層層加價、捆綁消費甚或詐騙犯罪等一系列套路。在閑魚、微博等平台,搜尋免費領養資訊,可以看到各種可愛的寵物圖片,均聲稱「無償、免費送養」。但其中一些送養人或者寵物店主打著「免費」的旗號,以「為寵物好」「關心寵物」等名義,利用領養人的愛心套路對方,所用方式如捆綁銷售高價劣質寵物玩具、零食和用品或者簽訂固定購買協定等,使領養人付出超過寵物本身價值的成本,牟取利益。免費送養寵物最後卻成了「強賣」,所謂愛心領養演變為「生意」。被套路的領養人質疑寵物領養協定是否公平合理,不願繼續履行協定,雙方由此引發糾紛。

    ♥以領養代替購買的出發點是給瀕臨流浪困境的寵物一個溫暖的家,如果這背後套路滿滿、充滿算計甚至是詐騙,則喪失了原有之義,也讓愛寵人士心寒。愛寵人士要擦亮雙眼,提高警惕,選擇正規領養,積極維權。 @知乎萌寵

    我是 @萌貓之旅 ,歡迎大家一起交流養寵知識,小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