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寵物

貓的傳腹的概率大嗎?

2020-12-31寵物

貓傳染性腹膜炎(FIP)是由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引起的一種免疫疾病,屬於冠狀病毒。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而且會發育的貓幾乎會100%死亡。一項對43只貓的研究報告說,診斷後平均存活時間僅為9天,表明其毒力和進展速度。

1.1FIP病毒的特征

冠狀病毒是直徑為120nm或更大且球形和包膜的病毒。它具有單鏈RNA,被認為是最大的RNA病毒之一。從病毒表面突出的形狀稱為「尖峰」,因為它類似於太陽的日冕。

專門影響貓的冠狀病毒稱為「貓腸冠狀病毒」(FECV)。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病毒,據估計, 生活在封閉環境中的貓中有80-90%的貓中有30-50%的貓有感染史 。但是,這種病毒的致病性很弱,即使感染,許多貓也沒有癥狀。同樣,即使它們表現出癥狀,它們充其量也只會在短時間內引起腹瀉,如果不加治療,它們自然就會恢復。

最糟糕的是引起腹膜炎的「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訊息來源是一個謎,但是可以推測,當貓腸道冠狀病毒生長時,某些基因中會發生突變(體內突變假說)。此外,由於尚未確認實際突變的時刻,因此存在一種理論,即弱致病性病毒和強病毒首先並存而不是發生突變(病毒共存假設)。無論如何,估計有5-12%的貓腸冠狀病毒感染的貓是貓感染性腹膜炎病毒。

1.2冠狀病毒感染的風險

當被感染的貓的糞便被其他貓吃掉時,病原性較弱的貓腸道冠狀病毒會傳播。
可以透過修飾母貓或不小心踩踏貓的便便來感染新生小貓。在這兩種情況下,排泄物都不是直接食用的,但是病毒可以透過舔掉排泄物上的排泄物或唾液中的排泄物而進入。這些感染最早可能在2周齡時出現,通常在5至6周齡時出現。

即使您在小貓時沒有被病毒感染,您以後也會生活在一群人的生活中,例如貓舍(貓繁殖設施)和外地貓咪。很快就會被感染。

1.3病毒突變風險

什麽是突變為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的弱致病性貓腸道冠狀病毒(FECV)?盡管詳細的機制尚不清楚,但可以假設以下風險因素(風險因素)。

貓齡

由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引起的貓傳染性腹膜炎(FIIP)可以在任何年齡發生,但在3歲以下(尤其是4至16個月)更常見。也有報道說70%的貓不到一歲。
這可能與免疫力不成熟以及貓腸道冠狀病毒(FECV)的活躍分裂和繁殖有關。增殖越活躍,基因中發生突變的可能性就越大,並且越有可能無意間產生高致病性的FIPV。但是,有些情況是在9周齡時開始發作,而母貓的轉移免疫力開始消失,而在17周歲時發生極端遲發的情況。

近距離繁殖/多重繁殖

近距離繁殖和多繁殖環境也是風險。與大量貓一起生活會增加與其他貓所散發的病毒接觸的機會,從而增加突變為更具毒性的FIPV的機會。感染的主要途徑是共用廁所。

貓的免疫力

免疫力下降也是一種風險。具體的例子包括壓力,免疫抑制劑的給藥或任何降低免疫力的疾病。免疫力降低會啟用病毒的生長,某些突變病毒會轉化為FIPV。疾病的具體例子,貓的愛滋病病毒感染者,貓白血病病毒感染,貓泛白細胞減少癥等等。

特定品種

遺傳力也是風險之一。對純種的調查表明,某些品種可能會發展出FIP。尚不清楚到底是什麽機制導致了發病的容易性,但是據說在具有強細胞免疫力的貓中很難發展,因此與雜種貓的區別就在這裏可能有。

容易發生FIP的貓

  1. 阿比西尼亞貓
  2. 康沃爾雷克斯
  3. 德文郡雷克斯
  4. 喜馬拉雅山貓
  5. 孟加拉貓
  6. 曼克斯貓
  7. 布偶貓
  8. 俄羅斯藍貓

具有高發病風險的品種根據進行調查的國家/地區而有所不同,有些人認為原因可能是家庭原因,而不是品種。

1.4FIP病毒的特征

貓腸冠狀病毒(FECV)甚至在進入貓體內後仍會繁殖。免疫反應將許多病毒從體內撤離,但一些逃避免疫攻擊的病毒繼續生長,最終產生變異的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這些突變是RNA病毒特有的,在繁殖過程中容易出錯。就像復制錄像帶一樣,重復的影像越多,影像的劣化也就越大。

FIPV特有的基因突變

最早的貓傳染性腹膜炎(FIP)報告是在1963年,但實際上,在科學發展迅速的時代,FECV和FIPV之間的明顯區別尚不清楚。。在這個階段可以說的是FIPV的誕生涉及三個基因突變。這三個是ORF 3c輔助基因,(S)基因和(S1 / S2)基因。

FIPV的特征基因突變

  1. ORF 3c輔助基因
    冠狀病毒在腸道中的增殖需要非結構蛋白「 3c」。 ORF 3c輔助基因中的突變導致胃腸道上皮細胞增殖能力的喪失,並轉變為FIP的「全身擴散」模式。但是,有數據表明,有30%的FIPV在該基因中未顯示出突變,因此推測這只是原因的一部份。
  2. (S)基因
    當構成貓腸冠狀病毒(*血清型I)最外層的穗狀蛋白「 1058」部份中的胺基酸被蛋胺酸替換為蘆丁時,被認為是惡性的。從患病組織中回收的FIPV的95%以上都發現了這種特征性突變,因此將其用作測試目標。
  3. (S1 / S2)基因
    在構成貓腸道冠狀病毒(*血清型I)最外層的稱為「尖峰」的突出蛋白中,位於S1和S2之間的弗林蛋白酶切割位點的區域中的胺基酸據認為,這種替代會導致病毒變成惡性腫瘤(康奈爾大學,利希特拉,2013年)。

貓腸道冠狀病毒(FECV)的目標是胃腸道上皮細胞,而具有遺傳突變的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的目標是單核球和巨噬細胞。結果,該病毒侵入單核球和巨噬細胞,並透過血管和淋巴管在整個身體中傳播,而不是在糞便中排泄。貓傳染性腹膜炎(FIP)就是這種情況。

FIPV血清型

感染貓的貓冠狀病毒通常根據其致病性分為生物型,貓腸道冠狀病毒(FECV)和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然而,仔細觀察發現,這兩種類別在遺傳上幾乎是相同的,並且兩種類別都可以透過凝集素受體穿透巨噬細胞並觸發FIP。

因此,代替透過致病性對病毒進行分類,已經提出了一種基於病毒表面上的刺的形狀和形成刺的基因對病毒進行分類的方法。具體地,「血清型I」和「血清型II」。套用此分類法時,在美國和歐洲,類別I占70%至95%

另一方面,在日本,調查了2004-2005年間從79只貓收集的血液樣本中的血清型。結果,冠狀病毒的陽性率為63.3%(50),其中I型為98%(49),II型僅為2%(1)。相比之下,另一項從377只FIP高疑貓中分離出病毒並檢查血清型的研究表明,I型為83.3%(314),II型為10.6%(40)。如果他們表現出臨床癥狀,II型的百分比可能會增加。

1991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了這種趨勢。在這項調查中,在57只沒有表現出任何癥狀的動物中,I型慢性疾病(非FIP)的I型為80.4%,II型為10.1%。貓冠狀病毒屬於哪種血清型,在進行以下所述的PCR測試時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