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我家隔壁住著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她和我年齡差不多卻比我優秀,什麽都能做到最好,不僅學業上比我出色,人際上也比我討老師家長的喜愛,總是被大人們拿來和我比較,讓我一度覺得自己很平庸。
別人家的孩子偶爾也有不擅長的事情,比如她養了一只「目中無人」的貓,平時給貓吃好喝好還是不讓抱不讓摸,偶爾她會和人提到自己的不滿,但也不能撒手不管。
於是我提出去她家看看貓,她想了一下之後同意了。我和她一起到家開門,小貓懶洋洋地趴在沙發上,一臉冷漠,並沒有迎接主人與客人的到來。
"小白其實很乖的,只是對陌生人比較冷漠罷了。" 她想要打破尷尬的氛圍。
我坐在沙發上,試探性地伸出手去撫摸小白。出乎意料的是,她口中對陌生人冷漠的小白竟然主動地用頭蹭我的手,顯然對我感到好奇。我隨意地摸著它的頭,小白卻一點都沒有示意不悅,反而開始發出滿足的咕嚕聲。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小白在我腿上打起了盹,雖然只是假寐,別人家的孩子還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哇,它從來沒有這樣愛過我,你是怎麽做到的?」
我想了想,回答說:「或許是因為我沒有期望它做任何事情,只是單純地想和它玩耍。」其實我根本不知道貓是怎麽想的,只是願意和一只貓換位思考:我比起被塑造成別人的孩子,更多希望自己被理解被接納,就像我和小白的相處模式一樣。
當我提出接管這只貓時,她又後悔了,她說有點嫉妒我,因為她第一次在貓身上看到了愛,居然是貓對我而不是對她,同時她也想不出什麽話來譴責我,畢竟在人類道德中,勾搭隔壁家孩子的小貓咪實在算不上什麽錯誤,我也在那個瞬間找到了心理安慰,不是因為我ntr了優等生的小貓咪,而是我認為一個人能被上級喜歡可能只是「會做人」,會被小孩子小動物發自內心的親近,才是發自本能的友善,在這方面我更勝一籌。
我和別人家的孩子的關系並沒有因此惡化,相反比之前更平衡了。她開始更多關註我,會主動和我討論問題並征詢我的看法,我也感受到以前被拿來和她比較的壓力減輕了許多,因為我知道,至少在她眼中,我能因為一只貓的偏愛而得到了重新的價值評估。這段關系給了我更多學習與進步的機會,我不再一味地逃避競爭,也開始在老師和家長面前的表現優點並贏得好評。
再後來我長大了,看了一些相關的科學研究訊息,發現一個人能否被貓喜歡,和這個人私下裏對貓好不好,是不是好人都沒有絕對的關系。主因是貓是一種比我想象中對壓力情緒更敏感的動物,會把來自人類的焦慮情緒辨識為敵意和危險,本能上排斥壓力激素分泌水平高的卷王,才會不讓摸不讓抱,遇到鈍感松弛的人則更願意親近並與之玩耍。所以躺學家雖然不如卷王容易被上級認可,卻更容易被貓喜歡,這就是我的個人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