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即惡性腫瘤,已成為最普遍的致死性疾病之一。世界每年產生癌癥新病例約1100萬,其中中國每年癌癥新病例占到20.3%。它一直是威脅健康的一大公敵。癌癥的發生與遺傳基因、環境汙染、不良嗜好、膳食營養、病毒感染和輻射等因素關系密切。最常見的癌癥男性為:肺癌、胃癌、肝癌、食道癌,女性為:乳癌、食道癌、胃癌、肺癌、肝癌、宮頸癌。全球癌癥發病總體呈上升趨勢,顯著上升的癌癥有肺癌、乳癌、結直腸癌;顯著下降的癌癥有胃癌、宮頸癌。
癌癥是由正常細胞的原癌基因受到誘變劑啟用而轉化為不受控制的異常細胞引起的。這些細胞異常增生所產生的新生組織不具有正常組織的功能,它最主要活動就是不停的消耗機體的資源,擠占空間並越來越快速的分裂增殖。增生組織也被叫做「瘤」。癌癥一般指的就是惡性腫瘤。癌細胞會脫離惡性腫瘤並透過血液和淋巴系統轉移到其它器官中,進而形成新的腫瘤。
控制癌癥的原則是「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因為有三分之一的癌癥是可以預防的。我們從癌癥形成過程可以看出兩個關鍵點:一是誘變劑,或稱致癌物;二是對異常細胞的監測。
益生菌又能在癌癥的防治中的兩個關鍵點扮演什麽角色呢?首先我們來看看致癌物的形成或來源。腸內10萬億的細菌組成了一個很小的化工廠,其中有害細菌會將消化的食物和體內其它物質分解為許多致癌物,最常見的有亞硝胺、吲哚、酚類、二次膽汁酸。我們也會攝入含有一些前致癌物和致癌物的食物(主要是腌、熏、烤、炸)。第一,益生菌可以透過結合、阻斷或移除來抑制致癌物和前致癌物。還可以對可能將前致癌物轉化為致癌物的細菌及轉化酶的活力進行抑制。說的簡單點,益生菌可以吸附致癌物和對致癌物質進行加工或轉移,減弱它們的毒性。益生菌能夠幫助身體遠離有害細菌和有害的酶,它們就沒有加工致癌物的機會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益生菌能降低糞便酶的活力,有效預防結腸癌。第二,益生菌能酸化腸道,調節腸道菌群,從而減少有害菌的數量和改變膽汁溶解性。使膽汁減少向致癌物二次膽汁酸的轉化。第三,益生菌能促進腸道蠕動,加快對糞便中有害的致癌物的排出。
對於第二個關鍵點,益生菌對異常細胞也有一定作用。第一,益生菌可以啟用免疫系統,提高免疫應答。一旦人體出現異常細胞,免疫系統就會很快監測到,然後發生免疫反應。免疫細胞產生的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及幹擾素都是對抗腫瘤的武器。第二,益生菌能產生抑制癌細胞生長的化合物。如一些功能性糖肽。第三,益生菌可以產生抗突變的物質和阻擋有害細胞的攻擊,抑制異常細胞的轉化,起到防癌的作用。
乳酸桿菌能提高巨噬細胞的活性,並能防止腫瘤的生長。益生菌可抑制腸道內某些酶的活性,如β—葡糖醋酸酶、β—葡糖醛酸酶、尿素、酶、硝基還原酶、偶氮還原酶等。這些酶可能參與腸道內致癌物的形成。
現代人吃了過多油膩的飲食,而人體的油脂代謝是由肝臟內的膽鹽負責,可以乳化油脂,讓油脂被消化,但「膽鹽」經腸道遇見壞菌,就會產生致癌物質,容易引起腸癌。有了益生菌後,可以抑制壞菌,即使有「膽鹽」存在,也較不會產生致癌物質。
益生菌確實有保健功效,增強腸胃功能只是比較普通的一項。此外,有的菌種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最近,法國方面的研究又發現了一種具有抑制癌細胞生長的益生菌。
另外,現在國外還在進一步研究益生菌的功能,甚至發現了可抑制癌細胞生長的益生菌。
研究表明,乳酸菌可誘導機體產生幹擾素、白細胞介素等細胞因子,透過淋巴迴圈活化全身的免疫防禦系統,增強機體抑制癌細胞增殖的能力。口服益生菌後,調整腸道菌群,使腸道微生態系處於最佳的平衡狀態,活化腸黏膜內的相關淋巴組織,使SlgA抗體分泌增強,提高免疫辨識力,並誘導T、B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等產生細胞因子,透過淋巴細胞再迴圈而活化全身免疫系統,從而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
益生菌能刺激腸道的免疫系統、淋巴組織產生分泌性抗體——免疫球蛋白A。啟用T細胞的非特異性功能,引起嗜中性球、巨噬細胞增殖、促進NK細胞、誘發產生多種細胞因子,如:幹擾素、白介素、腫瘤壞死因子等,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提高抗感染、抗細胞突變、抗腫瘤、延緩衰老的能力。
雙歧桿菌等產乳酸菌抗腫瘤作用與免疫賦活作用,如巨噬細胞活化、腫瘤壞死因子產生等,提高機體免疫監視功能,及時清除突變細胞,降低致癌物活性密切相關;同時與這些生理細菌定植和增殖,抑制腸道腐敗菌的生長,尤其是減少腐敗菌致突變致癌作用酶產生,以及降低其活性有關,如β—葡萄糖醛酸酶、偶氮還原酶、亞硝基還原酶等,這樣就減少了致癌物的產生、活化和滯留,而產生抗腫瘤作用。
乳酸菌產生的丁酸還具有誘導腫瘤細胞雕亡的作用。
益生菌防癌機理有:1)益生菌刺激免疫系統使之攻擊癌細胞,2)益生菌能夠阻止致癌化學物質發揮作用,3)益生菌能夠使癌細胞自行雕亡。
雙歧桿菌抗腫瘤的機制與優點
目前對雙歧桿菌的抗腫瘤的機制普遍認為,主要是透過增強宿主的免疫功能,特別是啟用巨噬細胞、NK細胞和B淋巴細胞,並促進這些效應細胞釋放免疫性物質,如IL一1、IL一6、IL一12、TNF—Q、IFN—Y、NO等,從而起間接的抗腫瘤作用;並且也能直接誘導腫瘤細胞的雕亡。也有學者實驗發現雙歧桿菌的DNA也具有抗腫瘤作用。
雙歧桿菌作為腫瘤治療載體的優點有,不產生耐藥性,腫瘤經治療消退後如復發再給藥仍然有效,可連續給藥;無明顯毒副作用,長期服用可防止復發或轉移,能抑制腫瘤血管生成,可用於各種實體腫瘤的治療;可與幾種抗腫瘤藥物共用,也可與其他常規腫瘤療法聯合使用。
雙歧桿菌用於腫瘤的基因治療與其它治療方法相比,具有靶向性好、毒副作用小等優點,因此,雙歧桿菌是一種理想的基因治療載體,將其套用於腫瘤的基因治療將會解決目前腫瘤基因治療系統靶向性差的關鍵問題,它本身也有抗腫瘤作用,為腫瘤的治療提供一條新的思路,為腫瘤治療帶來一次新的革命,對雙歧桿菌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和腫瘤治療的研究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具有非常好的套用前景。不過,目前雙歧桿菌分子生物學方面的研究較少,雙歧桿菌套用於腫瘤基因治療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一些較基礎性的問題尚未解決,例如:理想的雙歧桿菌高效表達載體的構建,外源基因如何在雙歧桿菌中表達及其如何分泌到細胞外,雙歧桿菌轉化體的安全性等。
乳酸菌抗腫瘤作用的研究
益生菌在體內能顯著抑制多種腫瘤的生長,實驗表明乳酸菌作用後使瘤體縮小、重量減輕、抗癌細胞的轉移,使生命延長。如雙歧桿菌與乳酸桿菌能抑制Meth—A纖維肉瘤、結腸癌、肝癌以及黑色素瘤等。乳酸菌抗腫瘤的機制雖然比較復雜,但是從研究結果已表明與下列乳酸菌的功能與特性有關
(1)改善腸道菌群,阻止腸內致癌物形成。
在腸道內的有些菌群能產生7a—羥化酶、β—葡萄苷酸酶、硝基還原酶和偶氮還原酶等,這些酶在體內均可以促使某些物質形成致癌物。經過實驗表明食用乳酸細菌後,透過調整腸道菌群,使β—葡萄苷酸酶、硝基還原酶和偶氮還原酶活性顯著降低,糞膽酸和糞細菌酶(致癌物)水平下降,達到降低發生腫瘤的危險性。
(2)抗原性刺激的作用
乳酸菌有免疫賦活作用,可誘導機體的特異性免疫,並透過啟用MФ,誘導非特異性免疫反應。啟用的MФ表現為吞噬碳粒、細菌、羊紅細胞的功能增強。表明MФ是乳酸菌抗腫瘤 作用的關鍵因素,同時乳酸菌還能使小鼠胸細胞和髀細胞的有絲分裂刺激反應明顯增強。 如Sekine 和Micaise以及國內王力生等分別使用嬰兒雙歧桿菌、青春雙歧桿菌註射小鼠腹腔,結果證實這兩種雙歧桿菌均能啟用MФ分泌大量的IL-1、IL-6、IL-12、TNF-a及NO(稱效應分子),誘生LAK及CTL細胞,它們在體內外對腫瘤細胞均具有廣譜的滅活作用。NO能透過誘導腫瘤細胞雕亡並使它的DNA合成的限速酶核糖核酸還原酶失活等多種途徑來抑制腫瘤的生長。
(3)抗突變作用
乳酸菌能抑制突變劑的致突變作用。如Hosono等用 Ame’s試驗首次證實,乳酸菌發酵的酸奶能抑制突變劑在體外誘導大腸桿菌發生突變。後來的研究又證明,短雙歧桿菌、青春雙歧桿菌、分叉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以及保加利亞乳桿菌均能與兩種強突變劑(Trp-P-1,Trp-P-2)有效結合而抵消了突變劑或致癌劑對DNA的損傷作用進而保護細胞免受畸變。並了解到抗突變作用與溫度、PH有關。如120℃15min與突變劑結合能力就下降,Pp-8 抗突變作用大於Pp.2-2.1。
(4)雙歧桿菌脂磷壁酸(LTA)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
國內蔣虹等的研究結果表明雙歧桿菌的LTA可以 抑制L0V0細胞(人結腸腺癌細胞株)的生長,並誘導該細胞胞漿與胞核的成熟、分化,達到抑制癌細胞生長的作用。並認為雙歧桿菌的LTA可以作為大腸癌的抗癌物。
國內科學家薛循升研究發現:世界上並沒有成千上萬種疾病,只有一種疾病,那就是細胞代謝出現了問題。生態「我的菌」含有百草百菌多酶體,能使血液細胞呈現最佳狀態,從而使身體細胞營養充足,毒素排泄渠道通暢。人的整個身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好了,組織就好了;組織好了,器官就好了;器官好了,人體就健康了。
全國服務熱線:400-631-1416